丁敏君点了点头,转道前往前院会客的花厅。
常遇春在此地已等了快有一刻钟的工夫,不过他并不在意,因为自从投身明教义军以来,他已经很久没有过如此悠闲的时候了,这几日又为了赤铜寨中一干弟兄以后的出路焦头烂额,委实让他不太好过。
经过此次一役,蒙古人已经完全摸清楚了赤铜山上的状况,那他们必定是不能再在那里继续待下去了。目前义军的力量还很弱小,远无法与朝廷抗衡,为今之计只有先暂时蛰伏下来,过后再徐徐图之。然而到底该去哪里,这又是一个问题。
他手下这七八百名弟兄,人数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且不是他自夸,个顶个都是骁勇善战的英雄好汉。
本事高,自然心气也高,若不能让他们服气,恐怕不会轻易屈居人下,然而从昨日刚刚收到的袁州那边传来的回信来看,事情怕是没那么简单。对方表明愿意接收赤铜寨的残部,但却措辞强硬地要求到了那里之后一切须得听从他们的安排,很有可能会将他们打散重组。
弟兄们刚刚和蒙古人血战了一场,凝聚力正是空前高涨的时候,当即便不满地提出了反对,然而到底该何去何从,却又尚且未能拿出一个可行的章程来,当真是令人伤透脑筋。
正苦恼着,丁敏君从花厅后转了出来。常遇春连忙站起身朝她抱拳道:“丁女侠!”
丁敏君伤势未愈,还不能自如地抬起左臂,因而并未与他抱拳还礼,而是朝他点了点头,道:“常英雄。”
常遇春自然不会介意。
两人先后落座,有仆婢上来奉茶后又悄无声响地退了下去。
常遇春先未顾及其他,而是问道:“丁女侠伤势可有好转?”
丁敏君轻笑着对他道:“已经没什么大碍了,常英雄大可放心。”
“那就好,那就好。”常遇春这才松了口气,端起茶杯饮了半盏,进入了正题:“丁女侠,常某此次是来与你辞行的。”
丁敏君并不意外,她早就知道,既然已经暴露在了朝廷的眼皮子底下,那赤铜寨势必要迁往别处,因此只问道:“常英雄可想好了要去哪里?”
“这……”常遇春迟疑了片刻,脸上显出几分为难,不甚确定道:“许是去江西袁州投奔周首领吧。”
周子旺虽已自立为帝,还起了国号“周”,但他仍然不习惯称他为皇上,盖因他心中大抵是不认同在大业未成的时候便急急忙忙登基称帝这种行为的。
丁敏君听出了他话语中的犹豫,想来这个周子旺对他们来说也并非最优选择,只不过实在走投无路,不得不为之。
看着常遇春苦恼的模样,她脑中灵光一闪,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了远在扬州的杨逍,便定了定神,对他提议道:“常英雄有没有想过投入你们明教光明左使杨逍的麾下呢?据我所知,他此时应当还在扬州才是。”
“杨左使?”常遇春有些惊讶的看着她,不由得问道:“丁女侠竟还认识我们杨左使吗?”
“呃……”丁敏君被他问住了,眼神略微游移,顾左右而言他道:“稍微有点交情……”
“原来如此。”常遇春并未怀疑,而是有些忧心忡忡说出了自己的疑虑:“可是杨左使会愿意收下我们吗?我等只不过是最底层的教众而已,加入明教数年都未曾面见过他老人家的尊驾,这……”
“会的。”丁敏君郑重地对他道:“他会收下你们的。”说罢她站起来,唤过一旁侍立的仆婢为她取来笔墨,又道:“这样吧,我为你修书一封,你一起带着过去交给他,这样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常遇春虽然不清楚她与杨左使到底有什么交情,但见她如此笃定的模样,当即不由得心下大定,欣喜道:“那便多谢丁女侠了!”
一刻钟后,常遇春拿着那封信与她告辞,丁敏君起身相送,待走到门口的院子中,看着等候在那里的数百个赤铜寨中的汉子,她才知道原来过来的并不止常遇春一人。
只见他走到了一众弟兄们跟前后,突然转身扑通一声单膝跪倒在地上,右手握拳抵在胸口,朗声道:“丁女侠,这次要不是你奋勇力战敌首,我赤铜寨上上下下这一千多条性命恐怕都要交代在这里了!大恩不言谢,从此以后,只要你有任何吩咐,我常遇春及手下所有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