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戒!”
“注意,敌人在左边!”
突击团的中层军官们纷纷发出呐喊,提醒手下做好准备。
马如龙拔出配剑,发出一声怒吼:“全军听令,准备战斗。”
……
午夜时分,子时初刻。
大沙营地遇袭已超过一个时辰,刘维宁躲在箭塔的一个角落,手握醮水钢笔在本子上奋笔疾书,记录眼前看到的战况。
作为原个旧营的士兵,刘维宁全然不害怕前线的危险,秋季攻势一开启,他便申请成为随军战地记者。
正所谓没有亲眼目睹,就没有真实的新闻。
每次他都跟随一线官兵前进,近距离观察和记录官兵的英勇事迹。
前面几天的战斗中,步炮协同的新战术令他耳目一新,奋笔直书了好几篇报道。如果师部通过解密审核,刊登出来必然能令报纸销量更上一层楼。
他万万没想到,清军居然能组织起这样大规模的夜袭。
大沙营地的困境,让他想起在滇南当兵的日子。
围攻营地的清军比张勇、王屏藩的部下还要凶狠难缠,他们一开始就跳过试探攻击,直接从四面八方发起总攻。
攻势如潮水一般一波接一波地涌来,大沙营地就好像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在狂风暴雨中飘摇起伏。
因为清军挖掘的防御工事都面向江边,结束战斗时又已是下午,内陆一侧只有临时挖掘的一条应急壕沟,无法有效阻止敌人。
有备而来的清军很快突破外围,与明军隔着木阑珊射击,用炸药破坏并不坚固的营墙。
步兵第一师是明军里装备最好的部队,然而这伙清军似乎更有钱,装备的豪华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些看起来像汉人的假鞑子手持燧发枪,腰间挂满了手榴弹;真鞑则更善于近身搏杀,常常在明军发射弹药的间歇冲进人群,拼命制造混乱。
在参与防守的明军里,刘维宁看到半年前采访过的李十三——工兵营的一个千总,也拿起了武器在和敌人拼命。
刘维宁在小本子上写道:这是一个漫长的秋夜……李十三拿着工兵铲,与贼人厮杀成一团……七、八里之外,树林里隐约冒出火光,那是回援的突击团正和伏兵展开战斗。
喜欢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