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朱由榔在御前会议宣布,他准备择日启程前往西南,巡视云南及东、西两川。
在此期间,太子朱慈煊奉旨监国,阁臣郭之奇、方以智辅政。
如遇政务大事,由监国率内阁、礼部侍郎陈安德、广东巡抚黄士谔、广州知府李汝珍、香江总督赵小乙、大理寺卿刘泌、詹事府郑经、两行行长姚启圣等八人组成的政务委员会合议定夺。
军事防务方面,广西由王三才、黄元才的元江营驻守南宁;雷朝圣率领的开远营驻守浔州、滕县;邓耀、杨彦迪等率龙门军分守钦州、郁林州。
广东北线分别以第四、第六步兵师分守韶关、南雄两府;西线,吴三省率第二步兵师守梧州;东线,王国冲、张仙保率第三、第五师分守梅州、惠州。
除第一步兵师、预备第七、第八师拱卫广州外,其余各支野战师按原定计划在驻地休整,尽快恢复因连番大战而损失的军力。
至于潮汕地区,仍由碣石镇作为第一道屏障。如果耿继茂和尚之孝由东线反扑,而碣石镇没等到援军就崩溃的话,则东线收缩至惠州一线严阵以待。
两广明军由监国朱慈煊、兵部尚书方以智、参谋部总长张北海、水师提督陈上川、黄埔军校司业贺九仪等五人组成的军事委员会协调指挥。
此去西南路途遥远,路上又有很多事要处理,朱由榔估计御驾抵达成都时,已是国朝十七年冬天。如无意外,他将会在十八年夏天从成都出发返回广东。
“诸位爱卿,两广和安南就交给你们了。”
朱由榔一口气做完所有部署,期间没有任何停顿,显然川蜀之行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谋划已久的既定方略。
御前会议众人都知道东、西川两个野战军团矛盾日深,必须派一个重量级人物去协调,没想到皇帝委派的人竟然是他自己,都深感意外。
细想之后,他们又发觉除了天子本人,没其他人够资历去镇住一个亲王和五六个国公、七八个侯伯,协调两个大派系之间的矛盾。
然而两广明军有今日之盛,全赖朱由榔这些年居中谋划。国君离开长达两年,御前众人均有惶恐和迷茫之感。
“陛下,三思啊,不如由老臣前往川蜀,必可说服东、西两川冰释前嫌。”
郭之奇是崇祯元年进士,资历仅比文安之低一点点。作为数朝老臣,他硬着头皮站出来劝谏,准备自己揽过这个苦差事。
“不可。你抱着化解仇怨的想法入川,肯定办不成事。以文督师在东川的声望之高,都没法说服晋王和忠贞营合流,你去也是一样的。此事只能由朕亲自去办,你们都不行。”
朱由榔再次重申川蜀的重要性,从全国大局来说不亚于广东。
东、西川两个野战军团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他们不能齐心协力牵制西北、湖广,清廷就可以集中全国之力对付两广和福建。
所以川蜀之间的裂痕必须尽快弥合,否则明军将重新陷入战略被动。
其余他不想解释太多,一口回绝众人的各种劝谏,然后接着叮嘱众人,在他暂离广东期间,务必要尽快恢复民生军力,以应对清军反扑。
清廷仍然控制全国八成州府,治下实际人口以亿计,恢复能力很强。
两广和安南四府的人口不到一千万,就算再加上云南、四川、福建、江浙和宝岛等明军实控区,治下总人口仍不到清廷实控的两成之数。
这样的国力对比,不是前线将士英勇奋战就能轻易逆转的。如果不能把人口最多,基础最好的广东发展好,把老百姓的潜能挖掘出来,中兴之路仍然遥遥无期。
至于众人对群龙无首的担忧,朱由榔认为大可不必。
首先有太子监国,其次国家的治理不是由一个人去完成的,政务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的成员都是久经考验的忠臣良将,完全有能力辅佐太子把两广治理好。
抱着“你们办事,我放心”的态度,朱由榔把国事交给御前会议,专心准备西南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