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大秦帝国 · 第二部国命纵横(下)书籍 > 第69章 非儒即墨(第1页)

第69章 非儒即墨(第1页)

那么王翦在攻赵之前,有哪些重大功劳呢?这些都是后世史书明确记载的!

第一个功劳:计杀魏齐。范雎是秦昭王时期著名的谋士,以“远交近攻”的谋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与魏国丞相魏齐是仇人。成为秦相的范雎曾扬言要魏国交出魏齐,否则将举兵伐魏。形势迫使魏齐弃相印逃到赵国,投在平原君赵胜门下。长平之战后,王翦向秦昭王献计,由昭王修书一封,约平原君来函谷关赴宴。昭王依计而行,诱使平原君上钩。待平原君来时,借机扣留,将其押解至咸阳。再传讯邯郸,称不得魏齐,就不释放平原君。长平之战刚过,赵孝成王正惊魂未定,赶紧派兵围住平原君府,擒拿魏齐。魏齐逃到魏信陵君那里,信陵君不敢收留。魏齐走投无路,拔剑自刎。赵孝成王得魏齐之,星夜派人送往咸阳,秦王才释放了平原君归赵?。王翦未费秦国一兵一卒而得魏齐之,解了秦相范雎多年的心头之恨。

第二个功劳:平定成蟜之乱。秦王政八年,也就是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命王弟长安君成蟜为主将,樊于期为副将率军攻打赵国,不料,长安君在樊于期的唆使下临阵倒戈,举兵反叛。秦王嬴政派王翦前往平叛。王翦派说客混进叛军,见到了长安君,递送了劝降书信,情理并用,恩威并施。长安君归降,叛乱平息。樊于期逃奔燕国。但可惜的是,长安君后来并没有保住性命。

第三个功劳:铲除权臣吕不韦。秦王嬴政即位之初由于年少,国政由相邦吕不韦所把持。吕不韦权倾朝野,又与太后偷情,见秦王嬴政日渐年长怕东窗事想离开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献假宦官嫪毐给太后。嫪毐与太后在秦故都雍城(今陕西凤翔)生下了两个私生子,以秦王假父自居。在太后的帮助下,嫪毐封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秦王政九年,也就是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前往太后所在的雍城行冠礼。王翦领兵镇压咸阳,派三万精锐保护秦王西行。秦王嬴政离开后,吕不韦在国都咸阳把持国政,王翦不动声色,调遣兵力,严阵以待,以防吕不韦伺机生变。嫪毐因行为不端宫闱的罪行败露,动兵变,进攻秦王嬴政所在的蕲年宫,史称“蕲年宫之变”。秦王嬴政及时察觉了这一阴谋,抢先兵平定叛乱,追斩嫪毐,在咸阳清洗了嫪毐集团数百人,因此事涉及吕不韦,不久就免去了其相邦之职。不久,在王翦的建议下,将其赐死,秦王嬴政全面掌握了国家权力。

其实还有一项功劳,史书没有详细记载:太子太傅,也就是教导秦王嬴政的兵法谋略。而且其子王贲,连同蒙恬、蒙毅等人都是太子嬴政的伴读!

这放到后世就是从龙功臣啊!

蒙毅思考王翦、桓齮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祖父蒙骜。

后世史书存在两种记载,一种说法就是蒙骜活了七十多岁就病逝了,另外一种就是蒙骜蒙骜被赵国老将庞煖埋伏、重伤而亡。

仔细想一想,蒙毅就释然了:秦王嬴政怎么会允许“蒙骜战死”影响军心士气呢。

所以这两种记载都是真实的!“重伤”病逝也是病逝!

先秦历史的记载大多受到王侯将相的影响,很难做到公开公正、如实记载。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西汉太史令司马迁那样刚正不阿、誓死捍卫真实历史,而汉武帝之后的史官受到儒家影响,都尽量记载了一些比较真实的大事件,算是一种进步吧。

中国从第一个有记录的王朝夏朝就设立史官制度,并一直延续下来。而中国先秦时代有很多史官都秉承着公正的态度,只会写下事实,即便是王侯将相也不能修改他们笔下的历史,他们是群可爱的人,可以不畏强权,坚持原则的直书史实。

这这些史官不畏强权的源头,就来自春秋时期的两个历史事件,那就是著名的“崔杼弑其君”和“赵盾弑其君”。

第一个故事,叫“崔杼弑其君”。

春秋时齐国有个大夫叫崔杼。公元前548年,因庄齐公与其妻棠姜私通、并且将赐予自己的帽子赠与他人,觉得受到了侮辱,于是便联合棠无咎杀死了齐庄公,立庄公弟杵臼(景公)为君,自己为右相。

而齐国的太史公如实记载这件事:“崔杼弑其君。”崔杼听说了以后大怒,杀了太史。太史的弟弟太史仲继续写下“崔杼弑其君”,崔杼又杀了他。而后太史的另一个弟弟太史叔也如实记载,都被崔杼杀了。

太史还有第三个弟弟太史季,崔杼对他说,“你三个哥哥都死了啊,你难道不怕死吗?你还是按我的要求:把庄公之死写成得暴病而死来写吧”。

太史季正色回答“据事直书,是史官的职责,失职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这件事,迟早会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写,也掩盖不了你的罪责,反而成为千古笑柄”。于是继续写下“崔杼弑其君”。

崔杼无话可说,只得放了他。太史季走出来,正遇到南史氏执简而来,南史氏以为他也被杀了,是来继续实写这事的。

第二个故事叫“赵盾弑其君”。

春秋时晋国有个卿大夫叫赵盾,也就是赵氏孤儿赵武的祖父,战国赵国的先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