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即将满月的时候,马匹却丢失了,为什么却说没有灾祸呢?
用曾国藩举例。他打败了太平天国,声望达到顶点,麾下的湘军成为清朝的一支劲旅,从种种迹象来看,他立德又立功,人生事业即将圆满之时,却突然上书自请缩减湘军,乖乖呆在家中撰写家书去了。
这就是曾国藩聪明的地方。
他打败洪秀全后,咸丰帝又喜又忧,甚至忧大于喜地说:消灭了半个洪秀全,又来了一个曾国藩。
在皇帝拿他与反贼相提并论的时候,他若是不在月几望的时候自断羽翼,激流勇退,后果不难料想。
雍正朝就有一个现成的反面案例,年羹尧。
年羹尧的战功并没有曾国藩大,但他的排场比曾国藩大得多。百官来迎接他,他不下马;见了皇帝,他仍然大马金刀地坐着,好像天下就他最大。
结果呢,年羹尧被一撸到底,连命都没保住。而曾国藩不仅寿终正寝,还赢得后世美名,相当无咎。
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1850年)就是这么一个需要时显露锋芒,不需要时韬光养晦的聪明人。
他十岁时跟随祖父乾隆帝打猎,就表现出了娴熟的弓马武艺,猎取了一头大鹿。乾隆帝为之大喜,赐予他黄马褂和顶戴花翎。
此后他勤奋学习,精进自身,又赢得了父皇嘉庆帝的喜爱。嘉庆帝亲政当年,根据秘密立储的祖宗成法,将旻宁的名字封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在天理教起义攻入紫禁城一役中,旻宁身先士卒,以鸟枪击毙两名起义者,稳住了局势。嘉庆帝因此更加器重他,称赞他忠孝兼备,封为和硕智亲王。
偶露峥嵘之后,旻宁继续隐藏实力,潜龙于渊。他这么做,对自己而言是安然无咎,但很难说对国家有利。
嘉庆帝的皇帝工作做得并不好,勉强比起来,与明崇祯帝有几分相似。
两人一样的以肃清巨贪立威。崇祯帝干掉的是九千岁魏忠贤,嘉庆帝干掉的是二皇帝和珅。而且两人一样的勤政,一样的无力回天,一样的诿责于他人。他们最大的区别是崇祯帝亡国了,而嘉庆帝侥幸地并没有。
嘉庆帝在位二十多年,勤政已成为一种习惯,甚至去世前一天都还在处理政务。令他痛苦和迷惑的是,财政越来越捉襟见肘,吏治越来越衰败腐朽,百姓越来越苦不堪言,起义越来越此起彼伏,而外国列强却越来越明目张胆。
他不免惶恐和心灰意懒,左思右想之余,却将国家败落的原因归责于和珅极贪,百官慵懒,完全没有从自身找原因,没有从制度找原因。
眼见父皇的困惑与迷茫,旻宁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也许他不是不想有所作为,只是他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破解困局。
这从他当皇帝以后的作为可以看出来。
公元1820年,嘉庆帝在热河驾崩。旻宁护送先皇灵柩回到北京后,在太和殿顺利登基。是为清宣宗,我们常称为道光帝。
道光帝与他父亲一样,试图励精图治,振衰除弊,似乎也做了许多事情。比如整顿吏治,扼制奢靡之风;改革漕运盐政,以海运代替河运;施行票盐制,整肃两淮盐政风气;放开部分矿藏的开采权,使天地自然之利还之于天下等等。
道光帝继位后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改组军机。他撤换了几位年逾古稀、无能无用却擅长倚老卖老的老军机,又换上了同样老迈的曹振镛。曹振镛作为一名汉人官员,既无显赫军功,也无出色文采,但他最终累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太傅,死后道光帝亲临吊唁,赐谥文正。
他的极致荣宠,多少说明嘉庆、道光朝中已无人可用,或者说这两位皇帝识人不清,用人不明。
曹振镛奉行“多磕头,少说话”的为官哲学,意思是平时不轻易发表意见,一到关键时刻就要把话说到点子上。于是,在道光帝初登基之时,他献上了“一言害邦”的关键一计。
道光帝不如其父勤政。偏偏其时国家积重难返,地方官员纷纷上书朝廷,道光帝每天要批阅大量奏章,实在不胜其烦。曹振镛见状献计道:“当今已是太平盛世,可一些臣子偏要无事生非,在奏章中讲一些危言耸听的事。对这些人陛下又不能降旨怪罪,以免蒙受拒谏之恶名。陛下不如仔细批阅奏章,择其字句讹误严加斥责,那些臣子们就不敢再上奏搬弄是非了。”
真是善解人意的军机大臣啊,和当年的李林甫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
道光帝如法炮制,专挑文句、字体之类的错误指斥官员不严肃,不认真,甚至因此罢其官、罚其薪。长此以往,臣子们渐渐不再上书朝廷,就是上书也往往是言简意赅、报喜不报忧。
言路从此闭塞,如曾国藩所言:“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于是弊政得不到及时解决,社会矛盾越来越激化,农民起义更加平之不绝。若干年后,太平天国起义闹得沸沸扬扬,地方官仍然互相隐瞒,不敢上报,这与曹振镛绝对脱不了干系。
在这样的风气之下,道光帝能有所建树才怪。但他在位三十年,也不能说毫无作为。比如允许销售私盐。
清朝盐政一向沿用明朝纲盐法,由官府指定盐商凭盐引行销纲盐。盐商通过盐引垄断了盐业,由此产生盐价提高、偷税漏税等现象。道光帝支持以票代纲,允许私贩经销,打破了食盐销售的垄断,在有效降低盐价的同时,促进了盐的销售,增加了盐税。
而道光帝用力最猛的政策,还是在全国推行禁烟。他从登基开始,便不断下诏严禁从国外输入鸦片,同时禁止种植、贩卖和吸食鸦片。他批准颁行的《查禁鸦片烟章程三十条》,是清朝历史上最严厉最周密的禁烟令。
民族英雄林则徐被起用,赴湖广地区禁烟。
喜欢跟着姓名学国学请大家收藏:(www。cwzww。com)跟着姓名学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