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渡水涉河,河水淹过头顶,凶险,没有灾难。
唐太宗以前朝为鉴,几乎避开了表叔隋炀帝曾经遇到过的所有坑。但是在高句丽这里,他仍然差点跌了一跤。
从地图上看,高句丽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为什么却连续让隋、唐两朝大军多次无功而返呢?
实际上,高句丽本身并不难攻克。
三国时代,曹操就曾率大军攻破高句丽。
公元598年,因高句丽不断骚扰边境,隋文帝忍无可忍,下诏废黜高丽王高元爵位,并起大军三十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兵马未到,高元已遣使谢罪,上表自称“辽东粪土臣元”。隋文帝见状放过了他。
隋文帝为什么如此轻易就放弃北征呢?
因为这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
中原地区与朝鲜半岛之间远隔白山黑水,若劳师远征,虽然后勤补给困难,一鼓作气也能碾压过去。但打下来后,因为鞭长莫及,政令难达,固守和治理都是很大的麻烦,所以最后还是要还回去。
既然明明是一块食之无味的鸡肋,隋唐两朝帝王为什么又要对它屡屡用兵呢?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磨死人的小妖精。
表面上客客气气,暗地里小动作不断,逮着机会还要恶心一把,像高句丽这种反复无常的岛国作派,即使到现在,我们的国人依然感同身受。你说隋唐人身临其境,怎么受得了?
无论在隋初还是唐初,高句丽一直都是中国的属国,高句丽的王要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才算名正言顺。
比如公元624年,唐高祖李渊就册封高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句丽王。
但一如隋初故事,高句丽一边做着属国,一边不安份地在辽东修建千里长城,并且还悄咪咪地与突厥结了盟。
行为有些不地道,但我们都能理解。毕竟高句丽国家再小,仍然拥有无可争议的独立自主权,再说一个弹丸小国,挖空心思为自己积攒一点本就不多的安全感,这无可厚非。
然而这小东西却有大野心。
公元643年,高句丽伙同百济国欺负唐朝的另一个附属国新罗,甚至还意图断绝新罗通向唐朝的参天可汗道。
这就有点过分了。唐太宗于是派人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战争,结果遭到拒绝。
唐太宗一看,哦豁,小兄弟不听话,那就打打小屁股吧。
公元645年,他以高句丽侵暴邻国新罗为由,率军御驾亲征。
其时,刑部尚书、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已率水军自莱州渡海包抄平壤,而名将李积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亦已领六万步骑抵达幽州。
李积搞了一个瞒天过海之计,明面上似乎要通过怀远镇,暗中却领军北上,出其不意突袭高句丽。与此同时,辽东道副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及营州都督张俭相继到达。三军合攻盖牟城(今辽宁抚顺市),俘获百姓两万多人,得粮食十多万石。
随后,李积兵锋直抵辽东城(今辽阳市区),与李道宗再次大破高句丽军,斩首一千余级。
不日,唐太宗亲抵辽东前线,攻陷辽东城,杀敌一万余人,且俘虏一万多士兵、四万余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