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楼里,吴老看着蒋文徐,道:“今儿你做的不错。”
蒋文徐没敢看他,惭愧道:“学生给老师丢脸了。”
他派人通知方子晨,说案件隔日开审,是因念他身子不适,体恤于他,不忍他来回奔波,可事实却是······
他知道张怀妮同张怀文感情深厚,张怀文若是出事,张怀妮定是要崩溃,在怜娘将张怀文供出来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便是要保住张怀文。
张怀文虽犯了错,但到底没弄出人命来,只要他暗地里操作一二,张怀文只需受点苦头便可。
可吴老找到了他,定定看他良久,而后叹了口气,说对他很是失望。
他十岁便拜在吴老门下,日日朝夕相处,他什么人,吴老自是清楚。
“寒门求学不易,当年你家境贫寒,无学可入,我观你聪明好学,品行端正,态度诚善,收你入门,如今你可还记得,拜我为师时你说过的话么?”
蒋县令当时沉默半响:“记得!”
他当时说:我觉得我并不比任何人差,只是生于村野,末微之家,便处处受限制,可他同别人并无不同,人自当平等,若要分高低贵贱,当按品行,偷鸡摸狗,无情无义,不善父母者,当属贱,品性高洁,为人清正廉明者,当属贵。
吴老问他为什么想读书,他当时说的并不算得太好,只说想光宗耀祖,谋个一官半职,为国为民。
吴老诸多考量后,收他为徒,此后蒋正徐便认识了吴慧芳。
吴慧芳温柔善良,美丽大方,蒋正徐很快就喜欢上她了,可两家门槛差距太大,他也自觉配不上她,只想着来日考取功名,再向她求娶。
彼时他十九岁。
他追求‘建工立业’,可蒋父蒋母地道的村里人,只想着他年纪不小了,读书虽重要,可也该成家了。
过年他从源州回来,蒋母便说,想找媒人给他相看,问他喜欢什么样的。
蒋正徐拿读书当借口,说自己现在一心扑在学业上,未有心思去想那儿女之情,且如今年岁并不算得太老,此事暂且不急。
“不急,咋滴就不急了,你看大牛小虎,人家跟你同岁,大前年就娶了媳妇儿,如今两家都抱上孙子了,你还老大一个光棍,还说不急。”
蒋正徐上头还有一大哥:“你想抱孙子,那你叫大哥给你生去啊!”
蒋大哥娶的是个小哥儿,成婚四年了,依旧未有所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若换了其他人家,怕是要休妻另娶了。
哥儿不好生孩子,蒋母是知道的,他们家穷,要供着老二读书,姑娘家是娶不上了才给老大娶了一个哥儿。
这哥儿也是个好的,很勤快,来了家里,脏活累活都抢着干,任劳任怨的。
之前蒋母找大夫给他看,大夫说哥儿生孕本就困难,若是常年劳累过度,那更是难上加难。
蒋母蒋父闻言,只觉愧对人家,哪里还好意思催,或者说那些休了另娶的话。
蒋正徐不想成婚,只道待将来考上功名,再给他们娶个知书达理的姑娘回来。
蒋母还是不同意。
这娶媳妇,终是要讲究门当户对,娶个能干的,手脚麻利的才是正经儿,娶个大小姐回来,不会洗衣做饭,不会扫地喂猪,能有什么用?
即使蒋正徐不同意,蒋母还是请了媒人。
相看来相看去,蒋母最后定了隔壁村古家的姑娘。
蒋正徐知道这件事,是在成亲的前一天,蒋母以身体不适,将他诓回来,他想把婚事退了,蒋母道,这节骨眼儿退婚,你是没事儿,但人姑娘家以后怎么自处?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你今儿退婚,明儿她就能去跳河。
蒋正徐没办法,只好答应了。
娶了古大丫,圆房后,隔天蒋正徐就走了。这一走便是三年,像是怨恨蒋母擅作主张和逼迫,逢年过节的,他也从未回去,直到他中举,吴慧芳出嫁,他才回了兴玲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