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如何走出抑郁情绪和焦虑症 > 第2章 满爱的少学(第2页)

第2章 满爱的少学(第2页)

在姥爷的父亲即将启程去苏联务工的那几日里,家中的长辈们为他操办了一场婚姻大事。原来,这是一桩娃娃亲,女方是一个与他家世代联姻的家族中的小姐。然而,姥爷的父亲却对此坚决反对,并拒绝结婚。尽管如此,婚礼仍按照传统仪式举行,在拜堂之后,姥爷的父亲趁夜悄然离去,踏上了前往苏联的旅程。他们之间并没有实际的夫妻关系。

那时,我不禁好奇地询问姥姥:“那位与姥爷的父亲拜堂的女子,是不是长得不够漂亮呢?不然姥爷的父亲怎么会如此不喜欢她呢?”姥姥回答道:“实际上并非如此,相反,她是个极其美丽、知书达理的女子。她出身于富贵之家,后来虽然清朝灭亡,家道中落,但她家的祖产依然丰厚,生活十分富裕,可以算得上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户人家。”女人从小就饱读诗书,落落大方,所有贵族小姐的特质她都具备,总是梳着晚清时候的发髻,后面插着一个金簪子,簪子上坠着硕大的流苏。因为不是汉族,所以不曾裹脚,但坐在椅子上的时候,脚总是锁起来,被前裙摆挡在后面,好像悬空一样。说话很慢,而且非常客气,用姥姥的话说就是满嘴老话,旧话,不好懂。

姥爷的父亲远渡重洋来到前苏联务工,他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凭借着聪明才智和乖巧伶俐,很快赢得了工厂老板——那些老资本家们的青睐。仅仅用了一年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的小工晋升为负责中国与苏联沟通的重要人物之一,收入也随之大幅增加。他娶了一个苏联女人,并在哈巴罗夫斯克购买了两处豪华别墅,这在当时可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然而,多年以后,当我踏上哈巴罗夫斯克这片土地,去寻找那传说中的别墅时,眼前的景象让我目瞪口呆,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不禁感叹道:“当年的别墅和我们现在差距这么大吗?”其实简单来说,这里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院子,里面有一座独栋小楼。这座小楼里共有七八个房间,有着可以容纳二十多人一起聚餐的大客厅。餐桌确实很大,呈长方形,给人一种宽敞而豪华的感觉。

特别具有前苏联特色的是壁炉和挂毯,它们展示了独特的苏联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此外,还有那闪亮亮的银器茶具,整面墙的各式白酒、伏特加以及红酒。这些物品无不展现出那个时代的奢华与精致。

走进厨房,我看到餐柜上摆放着许多大列巴和红肠,还有数量众多的俄式餐具。这些美食让人垂涎欲滴,仿佛能够闻到它们散发出来的诱人香气。

然而,当我亲眼看到这一切的时候,我却没有很深的代入感,无法想象姥爷的父亲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场景。这一切对我来说似乎都是那么陌生,仿佛与我的生活毫无关联。但我知道,这就是历史的痕迹,它承载着过去的故事和记忆。但是当走到厨房最里面时,我惊讶地发现了一口下潜式大灶台,这简直就是东北典型的家用大锅啊!现代通常称之为大铁锅。一提到铁锅炖大鹅,大家应该就能够想象出它的模样了吧。我去时已经是90年代末期,这个地方住着姥爷的六弟,也就是姥爷父亲最小的儿子。他同样是一名铁路工程师,出生在前苏联,后来被带回哈尔滨接受教育并成长。在当时伪满洲国灭亡、铁路交接整改之际,他正好高中毕业,于是跟随父亲回到了哈巴罗夫斯克。而我的姥爷则决定留在哈尔滨铁路局工作,并没有随他们一同返回。姥姥曾经告诉我,姥爷年轻时非常励志,一直怀揣着一个伟大的梦想:要修建我们国家自己的铁路,并创立属于我们自己的信号系统。这个梦想伴随了姥爷一生。

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年,姥爷正好18岁。那时,他刚刚从国高毕业,踏入哈尔滨铁路局工作。年轻的姥爷亲眼见证了这里发生的所有变化。而就在这年,姥姥也刚好满14岁,他们喜结连理。姥爷和姥姥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经历过那个特殊时期的动荡与变革,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姥姥会经常给我讲起那个年代的一些事情,每一次讲述都像是打开一扇通往过去的窗户,让我能够透过时光的缝隙,窥探到清末到解放前的社会百姓万象。这些故事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令我不禁为之动容。

那是1933年,姥爷只有六岁。他的父母带着他的二哥和三哥从哈巴罗夫斯克回到了国内。这次回国的原因很简单——姥爷的爷爷去世了,他们要赶回来奔丧。

然而,当姥爷的父亲带着一个金发碧眼的女人出现在亲属们面前时,一场预料之中的风暴降临了。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场面:不孝子的怒骂声响彻整个祠堂,家法的棍棒无情地落在肉体上,鲜血染红了地面。这一切,仿佛预示着这个家庭即将面临的动荡与分裂。

对于当时年幼的姥爷的两位哥哥来说,这样的场景无疑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和噩梦。也对于这位来自于前苏联的美丽女人深深地震撼与冲击,她不会明白中国传统家庭对于养儿防老,养老送终的概念,更不会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对她这个外来女人有着这样大的排斥与仇恨。而对于我们这些听故事的人来说,这段历史则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段历史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那个时代的理解之门,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家庭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外来文化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而那位娃娃亲的原配夫人,在众人的眼里是那么的弱势,是那么的委屈,站在实事的角度,这个女人确实非常的无辜,她是封建社会婚姻的牺牲品更是家族之间延续联系的物件,在那个社会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可以说只是一个物件,可以随意摆弄。

但就是这么个被丈夫唾弃,鄙夷的女人,却做出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在姥爷的父亲和他的新欢,也就是现在的太奶奶结婚后,因为对家族不满,多年一直没有回到国内,也没有给家里写过一封信,更没有孝顺赡养过父母一天,只为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在现代人眼中,这是冲破封建枷锁的典范,是对于封建束缚的反抗,就像一只向往自由的鸟儿,挣开了封建的牢笼,飞向了自由的天空。但在那个年代,却是人人可诛的大逆不道之子,是封建礼教的挑战者,是家族的耻辱。

姥爷的父亲走后,家族里的人如饿狼一般,开始对这个女人进行攻击和指责,认为她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导致丈夫的离开。面对这些指责,女人并没有退缩,她像一只坚韧的乌龟,默默地承受着一切。然而,就在这时,家族里的一些人开始策划一场阴谋,想要将姥爷的父亲从家族中赶走,并夺取他的财产。他们计划在老爷的父亲回来的时候,制造一场意外,让他永远无法认祖归宗。

女人得知了这个阴谋,但她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选择了沉默。当姥爷的父亲终于回到家时,那些心怀叵测的族人已经准备好了陷阱。然而,就在关键时刻,女人突然出现,挡住了一切。女人用自己的身体保护着太爷爷,告诉他不要反抗撑着。在受着鞭笞的时候看到女人身上也伤痕累累,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他意识到自己曾经对女人的忽视和伤害,于是决定补偿这个女人,与女人重新开始,但姥爷的父亲此刻似乎忘记了与他生育了六个孩子的金发女人的存在。女人的行为感动了老爷的父亲,也让家族中的人们意识到,他们不能再继续欺负这个可怜的女人,他们便把矛头指向了这位来自远方的外国女人。连续剧一样的故事情节就这样真实的发生在了我的家族中,简直就是一部精彩的电视剧,充满了戏剧性的情节,如果不是姥姥说出来的,我是怎么也不会相信的,简直就是梅花三弄再现呀。

如果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可能就会像一只好奇的猫一样,追根究底的去问这件事的结局是怎么样呢?但我却默默地心疼起了这两为无辜可怜的女人,她们就像两朵被风雨摧残的花朵,让我不忍直视。我不敢想象结局是什么,选择谁都会伤害另外一人,这并不是我想听到的。可故事就是故事,结局就是结局。两位女人谁也没有哭闹,而是像两尊沉默的雕像,三个人平静地坐在一起,认真的面对已经发生的过往和即将发生的一切。

女人提出了三个极为苛刻的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求姥爷的父亲死后必须与她合葬,并且进入祠堂享受香火供奉,昭告她才是那个名正言顺的正牌夫人。第二个条件则更为离谱,姥爷的父亲居然被禁止插手家中产业的管理事务,宣告她才是这个家真正的主人。而第三个条件更是令人发指,她竟然要求将金发女人的二儿子过继给自己,并让他成为后继养子,将来负责给她养老送终。不仅如此,还要将孩子改在她的名下,从此以后不再提及养子身份,而是以亲儿子相待,预示着她不是身后无继。

当我听到这三个条件时,简直惊愕得目瞪口呆,下巴几乎掉落在地。我难以置信地望着姥姥,急切地问道:“这是真的吗?”心中充满了疑惑和震惊。谁会答应这样的条件呀?这不是开玩笑吗?可姥姥却只是微微笑了笑,淡淡的说了句,老爷子答应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怎么可能呢?我实在想不通姥爷为什么会答应这样的要求。难道他真的愿意为了一个名分而放弃一切吗?还是说他对这个所谓的奶奶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些问题让我感到困惑不已。

然而,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女人不仅想要将姥爷的父辈留下的产业据为己有,甚至还要把姥爷的二哥带走,这简直就是一种绑架行为!而且,姥爷的父亲并没有打算回国,而是继续在前苏联发展自己的事业,这意味着姥爷将远离家乡,与家人分离。

我不禁想起了姥姥曾经跟我说过的话,她告诉这个女人是个很善良、很懂道理的人。但现在看来,事实并非如此。眼前的这个女人表现出的却是无比的霸道和无理,让人无法接受。这和姥姥口中那个知书达理的女人完全是判若两人呀。我开始怀疑姥姥是否真的了解姥爷的父亲,或者说,这个女人在过去经历了什么事情,导致她变成了如今这个样子。无论如何,我都觉得女人太过于自私和霸道,这种行为实在令人气愤。

但你相信吗?当听到这个苛刻的条件时,老爷的父亲竟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值得一试。于是,双方立下字据,签字画押,表示永不反悔。

然而,这件事却引起了宗族内部的轩然大波。那些长辫子长老们纷纷前来劝说,苦口婆心地告诉姥爷的父亲,这样做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他们甚至以家族利益为由,对姥爷的父亲进行威胁利诱,但他始终不为所动。

金发女人得知此事后,心如刀绞,她紧紧抱住姥爷的二哥,泪水如决堤般涌出,哭声回荡在整个屋子里。谁又愿意将自己的亲生骨肉拱手让人,从此失去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呢?这种痛苦和无奈,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得到。

在处理完家中事务之后,老爷的父亲毅然决然地带着金发女人和三儿子踏上了返回哈巴罗夫斯克的旅程。临走的前一晚,姥爷的父亲独自一人来到了祠堂,双腿跪地,久久未起,仿佛在默默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自责。他的眼神充满了迷茫和无助,整晚都没有说出一句话。

那一夜,他似乎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祖宗的庇佑上,祈求他们能保佑自己的孩子平安无事。或许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才导致了这样的结局。然而,对于这种纠葛,又该如何解释呢?

封建礼教如同一张无形的网,紧紧束缚住了女人的思想。她被困在一个封闭的牢笼中,难以自拔。我想她也可能曾经有过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念头,但最终还是缺乏足够的勇气去付诸行动。她的命运在那个时代显得如此脆弱和无奈,让人不禁心生怜悯。

旧中国在封建制度的专治控制下,所有人都被腐朽的思想彻彻底底地洗脑,男尊女卑是不允许违背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却只能被圈养在深闺中,不得迈出大门一步,像被圈养的羊,没有选择的权利,更别说再嫁了。像姥爷的父亲这种,崇尚一夫一妻制,反对包办婚姻,哪怕要他舍去亲儿,也绝对不屈服,这种行为就像在黑暗中闪烁的星星,虽然微小,但却能给人带来希望。

终于到了启程的这一天,金发女人哭得红肿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与刚来的时候相比,她的面容憔悴了几十倍,衣着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讲究,脸上更是看不到一丝妆容。然而,另一个女人却依然穿戴整齐,梳着晚清时期女子的发髻,前额没有刘海,脑后梳成半弧形的发髻,用夹子夹起来,还插着她一直使用的那根簪子。她今天梳的发型与平日稍有不同,显得略微复杂一些,那复杂的发型就像她复杂的心情一样。她端端正正地坐在正堂中间,与头顶上方的匾额“高堂日永”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呼应,仿佛她就是这座府邸唯一的主人一般,头顶的匾额像一顶皇冠,为她增添了一份高贵和威严。后来才知道这是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女人才会梳的一种流行发髻,叫帆船髻,像一艘扬起风帆的帆船,象征着出海一帆风顺,顺利归来。后来才知道姥爷的父亲是要坐船回哈巴罗夫斯克的,她这是在默默地为姥爷的父亲在祈祷啊,尽管这些天显示了她女主人的霸道,但她始终还是女人,水做的女人。她的祈祷如同一缕轻柔的春风,轻轻拂过姥爷的父亲的心房,为他的归程增添了一份温暖和安宁。

告别在无声的对视中悄然进行,不舍、愤恨、不甘、愧疚,如打翻的五味瓶,在空气中弥漫,充斥着整个厅堂。姥爷的父亲一手拉起金发女人,一手拉起三儿子,毫不犹豫地向大门口迈去。

就在此时,一声“且慢”,如一道惊雷,划破了这死一般宁静的气氛。

姥爷的父亲连头都未曾回,只是默默地站在原地,冷冷地回了声:“还有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