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从云一路的见闻越发验证他的想法,根本原因就在于蜀地百姓不愿为后蜀政权作战。
蜀地大体都是这样,唐末的前蜀,后蜀,明末的张献忠,汉末的刘备等,都是外来人带兵进入蜀地建立政权。
一开始外来政权兵强马壮的时候还可以威慑、镇压当地百姓,可日子久了谁也不傻,凭什么你骑在我们头上受供养?
如果臣服朝廷,回归天下一家,那是天下各地共同供养一个朝廷,蜀地割据就是蜀国百姓单独供养一个朝廷。
蜀地就那么大,外面又打不出去,日子久了百姓肯定不愿意,这种时候要蜀地百姓为孟家拼死抵抗,那怎么肯。
这不是孟玄喆一个人能解决的,所以他说一万人没用也有一些道理。
无论如何,大家都把这皇太子当成笑柄,史从云只觉得他有趣。
就在绵州等候的时间里,南面也来了信使,送来大好消息。
是李处耘亲笔写的信,写信的日期在五天前,四月初一,书信是用蜡封防水的,内容不少,有三页之多。
详细讲述这两个月来东路军的作战。
李处耘在江陵集结各路军队,随后水陆并进,大军开入三峡,连破三会(今四川巫山东北)、巫山等蜀军军寨,斩杀蜀将南光海等,抓获蜀国战棹都指挥使袁德弘。
此阶段作战中一共斩杀,俘虏蜀军水、步军一万二千余人,夺得战舰两百多艘。
到三月初,乘胜向夔州急进。
夔州(重庆奉节)是蜀国东面咽吭,山势险要,江水湍急,蜀军于城东设锁江浮桥,上置木栅三重,夹江列石炮,防御森严。
李处耘和诸将进至横江铁索东三十里外,商议后觉得水上防备严密,难以取胜,为避实击虚,命部分水军舍舟登陆,直接在江畔和蜀军陆战。
靠着将士勇猛夺取浮桥,控制铁索,随后水军也发起攻击,水陆配合,一举攻破蜀军防线。
但之后大军遇到困难,夔州节度使高彦俦认为宋军涉险远来,利在速战,当坚壁固守,于是固守不战,而且布防很有章法,加之夔州险要,不能越过不管,一时大军受阻没有进展。
就在李处耘他们被阻夔州城下,十六天没有进展时,夔州监军武守谦不高彦俦,觉得被周军围着不敢出去,每天被周军辱骂,是大丈夫的耻辱。
于是率所部千余人贸然出战,被李处耘亲自带队大败而归。
随后早有准备的董遵诲,罗彦环率军跟随蜀军败兵突入城内,高彦俦领兵和他们在城内力战,身受十余创,最终失败自焚而死。
周军顺利占领夔州,随后沿江西上,收降万州(今四川万县市)、开州(开县)、忠州(忠相)、遂州(遂宁)等州,直逼成都,如果一切进展顺利,预计四月中旬前后大军将到成都城下。
看完战报,史从云立即让符昭愿去把战况昭告全军,让全军将士知道东路军也快打到成都了,振奋士气,同时鼓起大家的好胜心,毕竟他们这里距离成都也不远了。
同时心里唏嘘不已,曾经和他交过手的高彦俦落得如此凄惨下场。
花蕊夫人曾做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来嘲讽后蜀的军队,大体上前半句算合理,但后半句不对。
至少在史从云这一路打下来,虽然整体没有战斗力,但战斗意志强的如力战被擒的韩保正,战死的赵崇韬,东面死战到底的高彦俦等,还有少数的将士,有没有本事暂且不谈,但拼死到底的血性是有的,都算好汉了。
这份信送到,正可谓是南北两开花了,这下两路大军逼近成都,蜀国已经没任何希望。
史从云便将自己这边战报,整合李处耘送来的战报,亲自写了一封,把两路大军形势让人加急送回大梁去,也给家里的几个媳妇写了家书,一道往回送。
接下来就是去成都了。
四月初八,史从云下令整顿之后的周军全军开拔,正式从绵州向二百多里外的成都进军。
而他们北路军,从一开始出散关的两万人,打到现在反而有了三万人出头,这是因为沿途收编不少投降的蜀军将士。
大军向成都进军的路上,沿途州县纷纷投降,毫无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