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悠悠故乡情淡淡思乡愁出自哪儿 > 后记(第1页)

后记(第1页)

按照惯例,一部完整的文学著作,除去正文,前面要有个序言,后面要有个后记。

只是,想说的话在序言《魂牵梦萦故乡情》中都说了,后记中又该写些什么事情呢?

就谈谈我写这本书的一点体会和写作中对于难以把握平衡的事情的处理原则吧。

这本书的撰写、出版,凝聚着我对故乡的一片深情,寄托着我对家乡魂牵梦萦的思念与牵挂,从某种意义上讲,《悠悠故乡情》是我晚年对家乡的一种精神和灵魂寄托。

书写得非常顺利,虽然前期有过一些铺垫,断断续续写了十几篇文章,目的是在扶风县的几个微信公众平台上蹚蹚路,看看读者的反应。

真正坐下来写,包括几次修改,也就五个月时间,几乎是一气呵成。

写作顺风顺水,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童年那一段难得的农村生活体验。这本书里写的都是家乡的事情,写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广袤无垠的黄土地,还有饱经沧桑的父老乡亲、风格迥异的生活习俗、忙忙碌碌的繁忙农事和富有关中特色的家乡美食。当然也包括我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童年趣事。如果没有当兵前那一段扎实厚重的农村生活,包括我对繁忙农事的亲身体验,书里的任何一篇文章都不会写得那么顺畅、那么情深义重、那么荡气回肠。那一段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成了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二是细心观察。一部文学作品要想写得生动、感人,细心观察、细节描写不可或缺。我从小不善于言谈,却擅长细心观察。写作过程中,大量童年记忆历历在目,许多生活细节就像过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最终通过指尖和电脑键盘,变成了一页页文字,一篇篇文章。这本书里的一部分文章,无论是在扶风县的几个微信公众平台,还是在我自己的微信平台“岁月馨语”上推出后,都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大家反映文章写得朴实、生动、亲切、感人,这与我小时候的细心观察和写作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密不可分。

三是刻苦勤奋。这些年,我一直在养病,同时也在坚持康复锻炼。

我平时行动不便,就是平常在家里坐个半小时左右,也必须站起来活动活动,否则腿部因为血脉不畅会疼痛难忍。也就是说,在写作过程中,我的困难比一般人要多,特别是一篇散文的思路刚刚理顺,由于不间断地要走路,思路被迫中断,给写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我本可以放弃写作,平平静静地度日。只是,我天生是个劳碌命,闲不住,让我每天浑浑噩噩、无事可做地消磨时光,就会无比痛苦。著书立说,就成为我晚年在病后的一种时光消遣,一种生活乐趣,一种精神追求。

自然,付出的辛苦努力就比一般人多,也比一般的作者要更刻苦、更勤奋、更努力。

好了,写文章的事情就此打住。

再说一说我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为难事情和处理原则。

《悠悠故乡情》分为六章,其中有五章写得顺当、流畅、无所顾忌、随心所欲。问题出在了“父老乡亲”这一章。

这一章全部是人物写实,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的家人,主要是我的长辈和亲人。为什么要写他们?我觉得,一个人对故乡的感情,首先表现在对长辈亲人的怀念和情感上,一个对自己的亲人都没有感情的人,有什么资格去谈论对故乡的思念,对故乡的感情?所以,这一部分我必须要写,而且是满怀深情地去写。在长辈之外、平辈人当中,唯独写了我的大哥大嫂。因为在我当兵以后,是大哥大嫂始终在照顾爹娘,在替我尽孝。我在写家人的时候,必须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第二部分是写村子里的乡亲们,这部分就比较难,写谁不写谁,容易引起不同看法,甚至惹出是非,不太好平衡和把握。

一开始,我曾经想按照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来写,既写几个老字辈的人,也就是老辈人;也写几个平辈的,也就是我叫哥叫嫂子的;再写几个当年的娃娃,现在的年轻人。好从这样三个人物层次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来写。

写着写着,我发现老辈人和年轻人有点写不下去,主要是我对他们的情况缺乏了解。当年我在老家时没有机会了解老一辈人的情况,特别是贫穷带给他们的苦难。小字辈的人又是在我当兵以后成长起来的,他们赶上了好时代,个个出类拔萃。只是我当兵前他们年龄还小,对他们的情况特别是参加工作以后的情况更是缺乏了解,所以就觉得无从下笔。

毕竟,我离开家乡已经五十年了。

能够写的只剩下中间这一块和老辈人中的个别人,因为我在老家时和他们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彼此间比较熟悉了解。

这一块写谁不写谁也是个问题。最后我确定了三条原则:一是他们的人生能给人们某种启示,比如木匠叔的“一招鲜,吃遍天”,是想鼓励农村的娃娃们要千方百计学习和掌握一门技术,通过技术改变命运。又如登科哥是村子里第一个通过读书上学融入城市的人,还有他的孝顺顾家和百般疼爱自己的娃娃,都值得学习、肯定。二是他们身上体现了时代精神和风尚。比如女女嫂身上表现出来的贤妻良母、自立自强和“女强人”精神;鳖蛋哥身上所凝聚的朴实本色、泼实能干和时代倡导的“苕人精神”;还有录勤哥围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义务写书、义务宣讲的好人风尚。三是战友情、师生情。包括我的老同学、老战友银安和我的小学老师、长大后的朋友进生,写他们想表现的也是一份家乡情感。

絮絮叨叨地说了这么多,就是希望村子里的父老乡亲,特别是一些我没有写到书里的人,能够客观、理性、宽厚地看待这些事情。

风物长宜放眼量。

说白了,这只是一本普普通通的书,不是村志。不管我写到没写到,村子里的人都会时刻铭记那些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表现非凡,让人们刻骨铭心、轻易不会忘记的人和事。

活在人们心中的丰碑,才是永远抹杀和磨灭不了的东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