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兴唐国翠华府 > 第172部分(第1页)

第172部分(第1页)

褐sè的石岩luǒ露在外。这根石柱的形状如同一根獠牙,其实比魔鬼的獠牙更凶残的,自古以来,因为这根獠牙,不知吞噬了多少人的xìng命。

又正好位于黄河主流之上,前面làng花飞溅起的làng头更高更烈,然而这根石柱崴然不动。李威猛地脸sè再为之一变,他终于想起这根石柱是神马东西了。它十分有名气的,砥柱中流这个成语中的砥柱,正是这根石柱!

ps:有人说写小说,不用拘束那么严谨的史料。可忍不住,又查了很多。《大唐chūn》好象写到此处,也因为想治理三mén漕运真正进宫了,所以想写出来,只好查得更细,又冷mén,比南诏的史料更难查。折腾了一夜,头昏脑涨,到现在才开始动笔。毕竟虽然yy,也要合理。

第二百五十二章 决心

第二百五十二章决心

不知后世是风景的需要,或者黄河干涸,jiā通发达,没有航行的需要,这个三与砥柱依然存在的。当然,能商议南水北调,三峡工程都出来了,想要除去这根砥柱是小菜一碟。其他的不知,只知道了一个jī肋的三峡水库,花了钱,又遗害了黄河渭河,发的电又少。

但在元明清,航运还是主流的jiā通方式,虽然长安不是首都,漕运依然存在,也证明纵然到清朝,都没有办法将这根砥柱去,最少明清黑火已经发明出来。也许关中航运不是主流了,花的代价不值,可也证明它的顽固。但是不是这样呢?就是他记的历史知识很少,也不是的!

明朝败亡,有许多原因,崇祯除了冤杀袁崇焕自毁长城外,所做所为,不算太昏庸,至少看到陈圆圆美立即送给吴三桂,至少也在尝试改革作为,至少李自成进京,他没有投降而上吊自杀。刘禅能不能做到?孙皓能不能做到?太子婴能不能做到?陈叔宝能不能做到?李煜能不能做到?徽钦二宗能不能做到?主要原因,前面几位主留下的积弊太多,还有就是李自成。之所以造反,正是小寒气候导致关中大饥,然后到河东,如果三漕运能解决,会不会好转一点。不说清朝多恶劣,游牧民族代替中原本身就是一种落后。

因此,前世做讲师时,无意看到袁什么飞写的文章,拼命的压明抬清,对大帝朱元璋用了臭要饭的、寒酸、进化(意思原来不是人,是猴子)这些词,然后对清朝皇帝称爷,乾隆爷、康熙爷云云,很是愤愤不平。有人称明朝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君王死社稷。虽然将明朝夸张了一些,然而相比之下,再看清朝种种,正好颠倒过来!

胡思想了一下,越想就越觉得三漕运的重要可连明朝都没有治理起来,现在如何治理?难道是后来渭水更加恶劣,又没有钱重开广通渠,毕竟广通渠久不治理,到明朝后大约已是淤平。

但这样一想,治理三峡大约是不成了,难怪宇文恺不惜百姓死亡与财力,没有成功,难怪阎立本束手无策。经济跟不上去,即便自己或者能“变”出许多钱出来,技术跟不上去,怎么办?

正在此时,山崖下的峭壁栈道上发出一声声凄厉的喊叫。这些拉纤的栈道不是在崖顶上开挖的,本来是如此,可拉纤多有不便。于是杨务廉在靠近水面悬崖上凿出栈道。先在下方每隔两米凿出方形榫眼,ā上木梁,各个木梁之间,用木板相联,一条露出断崖之外的栈道就出现了。再在上方凿上牛鼻子壁孔,栓上石环,横系绳索,以便纤夫拉纤时把持用力。

很人化的,这样一来,拉纤时出事率会大幅度降低。也说明朝廷的决心,仅是一南一北这两条数里长的栈道,在这个时代要花费多少钱,或者会死多少人。

可漕运量增加,依然在出事,运输繁忙时每隔几天几乎就出一次事故。

李威站在崖顶,脚下的纤夫看不到,却能看到北岸的纤夫,也就是人方向,因为受力,一根绳索断裂,纤夫失了重,虽然另一只手抓住了崖壁的扶绳,仍然有几个纤夫象风筝一样落了下去。其他的纤夫见机不妙,立即将绳索放下,那艘逆流而上的船舶刚刚从砥柱而来,接近人的入口处,绳子一起放了,这艘船舶立即打了几个旋儿,一头撞向了砥柱。没有多远,目测了一下,大约不过两三百米远,船上的人惊呼地大喊。只是一眨眼的功夫,船已经撞到了。立即打了几个滚儿,沉没于黄河之中。船上的人与岸上掉下去的几名纤夫,有的在水是冒了几个泡,然后就看不到了。

李威说道:“下去。”

这不是作战,是和平环境。看不到装作不知,看到了,毕竟是现代人,想法始终是两样的。

有一条小道,下达鬼半岛,与人一样,也有半岛,但三角尖倾向东南,过了砥柱后才折向东北的,水流向南岸激打。而且与人半岛不同,人半岛几乎从人西侧就开始拉开,鬼半岛却是从鬼末端几十米处才开始猛然伸出,形成一个直三角。水流又急,所以船舶一旦从鬼而入,就算湍流中驶过,也百分之百撞上鬼半岛。神也不行,神水流湍急,因为河水向南倾折,出了神正好对砥柱撞去,或者只能绕过砥柱之yīn,而砥柱之yīn有无数的礁石。所以只能从人航驶,还有一线生机。

没有办法骑马下去了,只好牵着马匹,来到鬼半岛,没有看鬼半岛,却转到栈道上。因为这一出事,下游的船舶都停了下来,栈道不是很拥挤,但陕州相关的官员一起进谏道:“殿下,栈道居于危崖之上,下有滔滔急流,殿下乃千斤之躯,不可。”

“连孤走一走都危险了,这些纤夫日夜拉纤,如何使得。孤危险了,就是你们这些官员失职!”

看到出事,心中不开心的,说话就带着火儿。

几个官员皆不敢吭声,为了便于管理,这一段河流两岸皆是陕州管辖,河南正是陕州的州府所在陕县,河北则是平陆县。也就是说,三漕运全境都在在陕州管辖范围之内,想推托责任,都无法推托。

来到那几十个纤夫面前,因为害怕,这些纤夫只是拉着石环一个劲地嚎哭,连这行人过来,都当没有看到一样。当然,每天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纵然是李威,也不可能让他们感恩戴德的。

李威也是无奈,不能因为死人,断了漕运。那么死的人会更多。

劝慰了几句,对太子没有好感,也没有恶感,有的纤夫终于停下恐惧,开始jiā谈起来。拉纤的纤夫主要是两种,一是自愿前来的,价格高,有的百姓因为贫困,生投无路了,虽然知道危险,不得不为。可这批百姓终是少的,现在饿死人有的,但不是很多,为了漕运,官府只好强迫百姓前来拉纤。朝廷的惯例,一丁一年是二十天的徭役,可因为拉纤,还有府兵,还有其他的种种,两岸百姓每丁几乎每年服徭役的时间长达四五十天。这倒在忍受范围之内,但一大半用在拉纤上。只要是村寨大一点,有一个几百户人家的,这几十年几乎每个村寨都因为拉纤而死过人。有一点可以证明,洛阳不谈,郑州六七万户,三十多万人口。汝州近五万户,二十多万人口。汴州近十万户,人口有五十多万。而陕州面积与这三州相当,一度因为地形重要,设立大都督府,辖领陕、鼎、熊、函、谷五州,却只有近三万户,十三万百姓不足。再说比例,其他各州一户人家,抛去逃匿的人口不算外,比例达到一比五点几,六点几,陕州只有一比四。就连面积更小,几乎全是山区的虢州还有两万来户,比例相当,人口相差不大。但面积与地形呢?

还有少数是部曲与犯罪的罪犯服役。

这些人皆是心有不甘,又因为贫困,许多人体力不支,刚才绳子绷断只是一点,大多数是因为这些人力不足或者不愿用力,导致船拉不上去,甚至激流冲船舶倒驶或者侧翻,连带着其他的纤夫都被拽到河中。

又一件件地将失事说了出来,成了一部惨不忍睹的血泪史。

陕州的刘刺史低声道:“臣也觉得境内百姓之苦,可是有漕运,陕州还会继续苦下去。”

说到这里,连眼睛都皱上去了。其实如果不是漕运,离东都又近,夹在两京之间,不全是山区的,除了中条山与崤山外,也有许多地方是平原地带,又有许多河流入黄,便于耕作。不算是贫瘠的州府。

可有了漕运陕州只能苦下去,一年来往的粮食加上盐以及其他物资,达上几百万石,也就是说过往的船舶一年几千艘,运粮的高峰期,一天有上百艘的船舶来往。还不算客船与其他的小型船舶。最高峰的时候,仅拉纤的百姓就必须要有一两千人之众。

李威没有说话,默默听完后,来到鬼半岛,然后盯着那个砥柱。上面还有几行大字,是李世民经过这里写下的,当时漕运不多,民众不以为苦,李世民惊于这等景象,写下仰临砥柱,北望龙茫茫禹迹,浩浩长ūn十六个大字,命魏征勒夫刻于砥柱之上。

站在这里,更看得清晰,三水流汇合之后,因为急涌,带着一道道花,正对着砥柱冲去。三峡前世也没有去过,又有三峡水库,大约看不出来了,现在有三四丈高,估计宇文恺多少凿去一些,不然更高。围也有数丈,很象一颗獠牙,半月形立于黄河当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