憎恶情绪,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
“这件事情你做得非常不好,妈妈当时也是特别生气才厉害了一些,这个妈妈以后会注意,但是你犯了错误也要及时改正,这样才是妈妈的好孩子啊!”
“妈妈以前经常对你发脾气是不对的,妈妈现在郑重地向你道歉,你会原谅妈妈的,对吧?以后妈妈会改掉那个坏毛病的。”
孩子犯错后,父母严厉强调孩子错误并要求其改正的同时,也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自己的错误父母要勇于向孩子道歉,要知道家庭中家长威信的树立,并不是他们的一贯正确,而是实事求是、严于律己,进而取信于孩子的结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实际上是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准则。只有孩子感到父母是真正的言行端正,才能产生由衷的崇敬之情,家长的威信也才会真正树立起来。父母适时地向孩子道歉有利于改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对父母产生更深一层的信任,从而能使孩子体会到受人尊重的感觉,进而建立起恰当的自尊,还能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习惯。
打人不对为什么爸爸还是打我呢?
已经上小学一年级的小栋非常调皮,平时总爱惹祸,妈妈劝他,爸爸骂他,都不起作用,于是爸爸惩罚的巴掌便隔三差五地落到小栋的身上。
小栋这几天喜欢上了踢足球,每天放学后都要约几个小伙伴到小区的院子里踢上一会儿。因为场地较小,所以砸坏花草的现象经常发生。但是这天,由于小栋用力过大,足球穿过二楼李阿姨家厨房的玻璃,掉到了李阿姨的家里。
闯了祸的小栋由于对爸爸巴掌的畏惧,所以很晚才偷偷地回到家里。刚一打开家门,小栋就看到在客厅里焦急得来回走动的爸爸妈妈以及在桌子旁边的足球。小栋本想偷偷地溜进自己的卧室,但为时已晚,爸爸抓住小栋就是一顿打。
小栋挨完打,抹着眼泪摸着屁股问妈妈:“妈妈,你不是经常说打人是不对的吗,为什么爸爸还要打我啊?”
妈妈一边帮小栋擦眼泪一边说:“你犯错误了,爸爸打你是为你好。”
“那以后爸爸犯错误我也可以打他吗?”
“你是爸爸的孩子,他可以打你,但是你不可以打爸爸。”
小栋“哦”了一声:“那我以后也可以打我的孩子吗?”
爸爸犯错我也能打他吗?
我将来也能打我自己的孩子吗?
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就责骂孩子,甚至体罚孩子,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有的家长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最直接,最有效地纠正孩子的错误,也可以树立家长的绝对权威,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我是你爸爸,我打你是天经地义的!”
父母这种“老子打孩子是天经地义的”的错误观念会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孩子,影响孩子将来也用错误的观念对待自己的孩子,形成恶性循环。
“你敢打爸爸,简直是造反啦!”
是的,孩子不能打父母,但是父母在打孩子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呢?有没有考虑过孩子也是有自尊的呢?有没有考虑由此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呢?
“孩子,爸爸打你是不对的,我会告诉他,让他改正。但是爸爸之所以打你,是因为没有找到更好地教育你的办法。将来你可以采用更好的办法教育你的孩子啊!不要让这种挨打的教育方式在你的孩子身上重演。”
父母首先要认识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体罚孩子是一种非常不好的教育手段,虽然有时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它的负面影响是远远大于其正面功效的。父母应首先给孩子做好榜样,用正确的育子方式教育孩子,不要让体罚形成恶性循环,代代相传,但前提是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首先做到,否则一切也是徒劳的!
“你犯了错误,爸爸妈妈有义务帮你改正错误。当然,爸爸采用打你的方式也是不对的,我们大家一起改正错误,好不好?”
帮孩子分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挨打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犯了错误。同时父母也要放下自己的面子问题,勇于承认自己的不对,告诉孩子父母打他是因为爱他而产生的一时冲动,以后父母会改正不再打他了。孩子理解了父母的用心良苦,才会产生正确的认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为什么弟弟淘气不骂他呢?
小畅的弟弟玩水玩得不亦乐乎,衣服也早就被弄得湿漉漉的。
但是妈妈并没有像骂小畅那样骂弟弟,这让小畅感到非常奇怪,于是问妈妈:“为什么弟弟淘气的时候,不骂他呢?”
这时,在一旁的爸爸回答道:“弟弟和你不一样,他还小,骂他他也听不懂。”
“真的吗?那可以打他啊。”
为什么弟弟淘气的时候,不打他呢?
父母要经常注意孩子发问的问题,从而来推断孩子的心理。对于孩子的一些不对的想法父母要及时给予纠正和调整,以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不要非打则骂,否则一旦在孩子心中形成阴影,就很难再消除。
“因为弟弟还小,所以不能打他!”
孩子之所以这样问父母,前提肯定是父母平时对孩子比较暴躁,或者是经常打骂孩子,导致孩子心中产生了不平衡感。而对于父母这样的回答,孩子不但不会理解,还会加重心中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