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文学或者音乐豆瓣 > 重读柴可夫斯基 与爱乐杂志记者的谈话(第1页)

重读柴可夫斯基 与爱乐杂志记者的谈话(第1页)

时间: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九日

地点:北京

记者:请问余先生哪一年开始听西洋古典音乐?

余华:我开始听古典音乐的时间比较晚,今年三月刚刚买音响。以前,也用Walkman听过一些磁带,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今年刚刚开始。

记者:您是一位作家,您认为音乐比小说还重要吗?

余华:没有任何艺术形式能和音乐相比。应该说,音乐和小说都是叙述类的作品,与小说的叙述相比,音乐的叙述需要更多的神秘体验,也就是音乐的听众应该比小说的读者更多一点天赋。

记者:听说您从买音响到现在,半年多时间,就买了三百多张CD?

余华:确实是如饥似渴,再加上刚入门时的狂热。实在是有一种买不过来的感觉。

记者:那么,您现在一天大约听多长时间的音乐?

余华:我早上起得比较晚,从起床一直到深夜我都听,只要是可以坐下来静心听的时候。到了深夜,我就用耳机听。

记者:写作的时候听不听?

余华:不听。

记者:听说您对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有很高的评价?

余华:我喜欢为内心而创作的艺术家。在我看来,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是为内心的需要而创作的,他一生都在解决自我和现实的紧张关系,所以我尊敬他。如果拿贝多芬和马勒作为柴可夫斯基的两个参照系,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可能更接近柴可夫斯基。贝多芬的交响曲中所表达的痛苦,是一种古典的痛苦。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痛苦的声音,可在那些痛苦中我们找不到自我的分裂,所以贝多芬的痛苦在我看来很像是激动,或者说在他那里痛苦和激动水乳交融了。贝多芬的交响曲中,我最喜欢的是《田园》,《田园》表达了至高无上的单纯。

记者:您的意思是说,贝多芬代表了十八世纪?

余华:贝多芬创造的是一个英雄时代的音乐,因为他不复杂,所以我更喜欢听他的单纯。马勒音乐中的复杂成分,你在贝多芬那里很难找到,但在柴可夫斯基那里可以找到。马勒和柴可夫斯基其实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但我总觉得柴可夫斯基是马勒的前辈。

记者:有一种说法,认为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里表达的只是他个人的痛苦,而马勒音乐里表达的是整个犹太民族及世纪末的痛苦,马勒能在音乐中超越痛苦,而柴可夫斯基却永远跳不出来。

余华:一个人和他所处的民族、时代背景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完整地表达好一个人的真实内心,就什么都有了。我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不用去了解,一听就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的产物。我觉得柴可夫斯基是马勒的前辈,就是因为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中没有超越。干吗非要超越呢?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中充满了一种深不见底的绝望。

记者:您认为绝望和超越绝望,这两者有没有高低之分?

余华:深陷在绝望之中,或者说能够超越绝望,这应该是同等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况。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容易被绝望吸引,这使我更容易被它感动。因为绝望比超越更痛苦,也就是说绝望是一种彻底的情感,而超越是一种变化的情感。柴可夫斯基是把痛苦赤裸裸地撕给人们看,所以我以为柴可夫斯基比马勒更能代表十九世纪的世纪末。

记者:你不喜欢马勒?

余华:应该说,每一个作家的创作情况不一样,每一个音乐家的创作情况也是各有千秋。杯子和水瓶并没有好坏之分,说他们有好坏,就过于简单。马勒的交响曲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第九交响曲》。当他要伤感地向这个世界告别,当他要表达的是非常具体的一个活着的个人与死亡的关系时,显得非常有力量,表达得无与伦比。

记者:您认为马勒的《第九交响曲》,是他个人与死亡的对话?

余华:或者说是一种关系,一个活着的人和死亡的交往过程。起先是要抵制,后来才发现,死亡已经给了他一切。这部交响曲由卡拉扬指挥的那个版本,非常感人。相比之下,马勒的《第二交响曲》,我觉得缺少情感上的力度。在马勒这里,《复活》好像是一种思考或者说是一种理想,一种观点;而《第九交响曲》表达的是一个十分具体的问题。他老了,心脏脆弱,他要死了,他不可能回避,也不可能超越,只能面对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