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世俗以门第相高,往往自矜其阀阅,而轻视他族为小姓。”————————【吴氏重修族谱序】
贾逵默默颔首表示赞同,他此行找亲友借了不少钱,只能勉强让自己捱到过年,之后就只能在长安找些抄书的事做。如今有了皇帝给他这些寒士的补助,简直是雪中送炭一般。贾逵感激之余,也打好了主意,一定要好生进学,用自己的才华来报效皇帝的恩情。
不仅是贾逵,许多凭借着几条不入眼的干肉、勉强识得字而进入太学的寒微之士,无不对皇帝心存感激。哪怕他们现在开始读书已经有些晚了,无论资质还是以后的成就,都可能比不上那些豪强士族的子弟,但他们对皇帝的赤诚与拥戴却是无与伦比的。
这就是皇帝在太学撒下的种子,尽管现在的太学并不尽如人意,只是他与众人博弈、妥协之后的产物。但皇帝相信,总有一天,这些入学的寒微之士,将会成为他最忠诚的拥趸、以及这个国家最坚定的基石。
“对了。”游楚忽然说道:“我住的地方就我和院监两个人,听说我那经营科的人少,等若是整个院子都是我的。等以后安定了,你们就来我那里炙狗肉吃、或者来读书躲清闲。”
张既想起了门口报名的场景,说道:“经营科人少?看来人还是都往明经科去了啊。”
“可不是,除了明经,就你们治剧科的人多,明法科的人也还行,至于经济与经营科的人,两只手就能数的过来。”游楚说完,随手翻了翻张既拿出来的书。
贾逵这时笑道:“毕竟明经科有好几位宿儒,太学祭酒杨公更是兼任明经博士,有这些人在明经授学,也无怪乎他们那些人逐名趋利了。”
“世人慕浮名、不好实务,这风气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张既叹道。
“诶。”游楚突然说道:“你们治剧科也要学《孝经》?”
贾逵说道:“不仅是《孝经》、就连《九章律》是五科学子必修的书,此外还要在七经之中另外挑选一门当做选修,至于主修与辅修,那才是五科各自的内容。”
游楚瞠目结舌:“我还以为我只需读《汜胜之书》、《夏小正》之类的农书,没想到还要熟悉《九章律》……”
“明法科不只要学《九章律》这种根本之法,还要学《傍章》、《越宫律》、以及《法比都目》等律令,总共九百零六卷。”门外突然响起一人清越的声音,只见两名年轻人各自带着奴仆迈步走了进来,其中一人相貌堂堂,仪态从容,十分引人注目。
刚才的话就是他说出来的,此刻他对着张既等人,下巴微抬,带有一丝傲气:“明法科不仅要学,还要能熟记在心,随时运用。可比我等辛苦多了。”
“在下左冯翊游楚,不知足下如何称呼?”游楚察言观色,知道对方定然是出自簪缨之家,少说也是一方名族,为了不使张既和贾逵尴尬,所以自报家门。
那年轻人愣了愣,在身边一人的悄声告知下,方才恍然:“喔,原来是冯翊游氏。”
说完,他便不再往下说了。
他身边站着的那人相貌平平,态度却很是亲善,代为说道:“在下京兆严象,这位是傅允,北地泥阳人。”
北地傅氏?
无论是张既还是贾逵,甚至是游楚都不由得愣住了。
北地傅氏的先祖是孝昭皇帝派遣西域的使者傅介子,以斩杀楼兰王而威服西域,几乎是能与定远侯班超相提并论的名臣。傅氏在近世的后人当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当廷驳斥弃凉之论、在抵御凉州叛乱的战争中壮烈殉国的汉阳太守傅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