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几天,韩究宛如永动机一般,开始疯狂干活。他短短几天时间招了一百多个学徒,白天打铁晚上教徒弟,每天干活一直到半夜三更才罢休。
这样的势头让陈正很满意,这样他就不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去管理工坊了。不过陈正依然有很多事情要忙,比如官员吏治。
这些天士绅倒是出了一些常年在庄园村镇管理的子弟来到县城任职,只不过效果并不好。这些擅长管理庄园的人才并不适用于管理县城,县衙经常出现一团糟的情况。
“这伙士绅平时是怎么管理村镇的,这点小事都办不好真是废物!”陈正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原本以为招募一些士绅就可以了,但现在看来似乎并不是这样。
而且陈正还发现,反而是被陈正认定为官员的县丞可以完美的落实陈正的吩咐。很多让士绅手足无措的事情转给县丞之后,很快就迎刃而解。
这个奇怪的现象让陈正很奇怪,他因为不了解大明官场,所以很难理解这个现象的原因。
不过陈正不和其他上位者一样,陈正敢于亲自去询问。在无法理解为什么县丞可以高效完成任务之后,陈正亲自找到县丞询问了一番。
县丞倒没敢隐瞒,而是全盘解释了他能把政务处理好的原因。
县丞能处理好政务并不是他自己能力有多强,主要还是靠着他手下的一班师爷。
明朝时期的官员大多是考科举上位的,一个县令一开始往往都是读死书的书生罢了。这种毫无地方治理经验的官员上位根本无法干活,所以大多数时候明朝官员都会养一班师爷来替自己处理政务。
师爷,相当于现在的秘书,这些人大多都是有当官经验,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他们可能是落榜秀才,也可能是多年的小吏。
师爷不属于官府编制,但是却是最有用的官府成员。他们有管财政的师爷、记发条的师爷、辅助行政的师爷、甚至有的大官还有代写奏折的师爷。
毋庸置疑的就是,师爷才是明朝地方干实务的主力,而那些官员大多都只是做做决策就可以了。而这些都是明朝官府的潜规则,陈正压根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回事。
而这个县丞也是如此,他底下养着七八个师爷,这是他能轻松处理政务的主要原因。而那些士绅大多都是管理乡镇农民,自然没能力负责县城事务。
你给县长的活,让村主任去干肯定干不好啊。
在县丞的解释之下,陈正这才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
“所以将军,您要是想找人干活,最好去找一些师爷来顶替。他们都有干活的经验和能力,比那些村子里的里正靠谱多了。”县丞小心翼翼的说道。
“我知道您想整顿吏治,不过以士绅的能力和那些落魄举人的能力,我想也的确办不成什么事情。”
“也就是说,我需要找干活的官员,不应该找士绅,应该寻找师爷?”陈正摸了摸下巴,沉思良久说道。
他是之前还真不了解这些门门道道,要不是县丞告诉他,陈正这辈子都还在做蒙古人。
本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