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银揭开盖布,铜光透出一种岁月磨砺后的庄重和辉煌。
宣德炉,这种被誉为铜炉之王的器物,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厚重的历史背景而闻名。
“老板,您瞧,这个宣德炉的造型,浑圆而高贵。一个完整的短颈、鼓腹和圈足设计。”牛银轻声赞叹,手指流连于炉身每一寸纹理,仿佛在感受着它历经的风雨岁月。
炉身沉敛的铜色在手电筒灯光下泛出油一般的光彩,线条极为简练却不失高雅。
“您再看看这里。”牛银指向炉底,“那三足底部使用的是饕餮纹,极具明代特色,不光装饰上乘,更是预示着一种镇宅辟邪的寓意。”
“哟,这么个小家伙儿,居然有这么大学问啊。”林李饶有兴趣地俯身细看,听得津津有味。
“何止,宣德炉的制造精湛。您看看这儿,这合范铸造技法,炉壁厚薄均匀,整个体态稳重实用,这在当时可都是尖端手艺。”牛银自豪地解释道,“不仅是烧香拜佛的实用品,更是明代不少文人骚客喜爱的收藏佳品。”
屋内的其他人对牛银此番解说不住颔首,那宣德炉不仅在风格和气韵上无可挑剔,更因为它所历经的时代赋予它尤为珍贵的历史价值。
“难怪后世的正儿八经的宣德炉炒的老高了。”看着这个宣德炉,林李思考着。
“这究竟是怎么得来的?”林李忍不住问道,满眼都是好奇。
牛银清了清嗓子,讲述起这个宣德炉的来源:“这器物是我在上次鬼市闲逛时发现的。一位也算得上是老熟人的摊主塞给我,他说,论收藏价值这东西绝对不低,他也是因为手头太紧才舍得出手。”
“我们还有这等运气!”林李摇头感叹,嘴中是满满的兴奋与期待,“到了咱手里,可得好好珍惜。”
“当然。”牛银夸张地拍拍胸脯,保证似的说道,“老板,您放心,我们一直都把这些东西当做自家的宝物,既然收藏了,就得悉心照料。好东西也是越看越值钱,我们都会给您保管好的。”
“老板,我也不知道你喜不喜欢这个。”
牛银神秘地一笑,在桌上轻轻展开几幅水墨画。
“我去,这不就是在2024年刷短视频看到的?”
当那熟悉的笔墨映入眼帘,林李不由得惊呼:“这是郑板桥的作品?”
牛银赞许地望着林李,“老板,您还是挺懂的,确实是郑燮(xiè)。这次运气比较好,正好在鬼市中淘换到的。”
牛银继续说道:“郑板桥,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这位可是康熙年的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那会儿中了进士,官居山东范县和潍县的县令。”
林李抿了一口茶,点头示意牛银继续。
“政绩显着,后来干脆客居扬州了,以卖画为生,他是‘扬州八怪’中的重要人物呢。”牛银的话里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他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真是清代少有的文人画家。”
牛银见林李津津有味,不由得精神大振,将画作一一展示,在他那略显苍老的手中,这些画仿佛活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