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读过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印象深刻的部分有哪些 > 一封信(第1页)

一封信(第1页)

一光好!

9月30日下午回到家中,看到快递来的书稿,连夜开始拜读。几天里没有出门,也不顾他事相扰,安安静静的,直到10月6日凌晨看完全部。这些年,每天都是看稿的事。但不受打扰,能在完完整整的一个时间段里看完一部有68万文档字数的长篇小说,对我而言,也是一个纪录。而你要写出这样一部作品,写出一个被历史淹没的人物,走进他的生活现场和他所处的生存时空,去挖掘与其相关或不相关的广袤而细微的历史遗存,可见你面临的挑战,和你付出的坚忍。

我却久久没有回信。没有回信,但一直惦记着回信的事,这让我很是纠结。纠结在于,《人,或所有的士兵》这部作品不好轻易评价。与其说这部作品不好评价,不如说是了漱石这个人物不好评价;与其说是这个人物不好评价,不如说是你对这个人物的评价过程所做出的评价,不好轻易断定,或者说不好把握。但这封信不能再拖了。之前也写过几页纸,总觉得不是很到位。就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这是一部不讨巧的作品。你写的是我们都没有经历过的一段历史。按说掌握一定的史实,作者的解读空间是非常之大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历史小说,其实就是作者对历史的个人解读,作者的主观认识,往往逸出了历史所能承载的限度。而你所写的历史,却偏偏离我们去之不远。大量的文物实证和文字描述,或者是冷不丁冒出来的某个吸引眼球的高论,都会影响到人们已有的理解和认知。每个人似乎对这段历史都有发言权。所以你的描述,会是一件不讨巧的事,也注定要经受不同层面的读者的挑剔。好在你是通过一个中心人物去描述一段历史的,或者说是通过一段历史来塑造一个人物的。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对了漱石这个人物,我们是如此地陌生,包括围绕着这个人所展开的历史情形,全然超出了我们的认知。

这是一部极有难度的作品。难度在于,我们如何理解了漱石这个人物及其遭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语境下,专心致志地写出了漱石这个人物及其命运,是《人,或所有的士兵》这部作品的特别可贵之处。了漱石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可能存在过,或者在不同的人身上存在过。但是在今天人们的视线里,它背后的历史完完全全被遮蔽了,以致我们从作品中去认识他,我们会处在集体的失忆之中。你唤醒我们对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的记忆,这的确很有难度。

难度还在于,了漱石的身世遭遇、性格形成和人格呈现,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完全陌生的话题。在作品中,了漱石是作为历史的原告出现的。他所以成为原告,是因为他出现在日本兵的战俘营中,出现在同为受难者的评价中。我们要随着你的笔触,去经历他暗无天日的战俘营生活,沉下心去体会非和平时期里非人的生活处境。写作上这种置于死地的做法,与其说是在挑战我们读者,更是在挑战你自己。

更大的难度则在于,了漱石如何由历史的原告变成历史的被告,从而让我们确信,这个人的每一声呼吸都是真实,都是历史的回声。尽管这种转换在这部作品的整体结构和讲述方式上,还可更清晰和合理一些。这是后话。我们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默片时代。在每一个具体场景里,了漱石总是有问有答,但他的心理轨迹,哪怕是具体的行为动机,都被你有意加密了。我们默默地看着这个人的一举一动。

所以我说的极有难度,在于我们理解这个人物的难度,还在于我们如何把握你对这个人物的评价所带来的难度。而后一点,后面还会说到。

第三,这是一部写出了人物的作品。所以这样说,不是说我们今天的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不是围绕着人物展开故事情节的,而是说我们现在的大量作品,写出了情节和故事,但没有写活人物。我们看到过无数精巧的故事安排,精妙的情节设计,但作为主体的人物形象,却很难被我们记住。对了漱石的塑造和经营,极可能是近些年来长篇小说上的一次突破性进展。在这一点上,《人,或所有的士兵》并不需要什么恭维。经营人物一直是当代文学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的一大难题,很多作家好像忘记了,或者不屑于去这么做。因为这样做,过于艰辛。不少作家宁愿长篇小说一部接一部地持续推出,也决不愿意把精力和耐心赋予一部作品中的某一个人物。中短篇小说还好说,如果长篇小说中的人物立不起来、亮不起来,作品的应有分量是要大打折扣的。但《人,或所有的士兵》却不。历史把了漱石深深地嵌入自己的画框之中,而了漱石的出现,唤醒了、点亮了沉睡的历史。了漱石还让我们不熟悉的历史人物变得熟悉,让熟悉的历史人物变得更加亲切生动。我甚至还要说,在小说中,了漱石这个人物,越出了你的主观设定和评价,他成了他自己。

第四,这是一部不好轻易评价的作品。不大好评价,首先在于这部小说的名称“人,或所有士兵”与小说内容之间所存在的一定差异。读完作品,觉得这部小说的名字带有很强的主观意念,让人觉得是一种认知上的提示。过去有一句话: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我以为这部小说的冠名中性些,会更为妥帖。其次,小说中出现了你的主观认知与小说内容的冲突,你在作品中思考的问题非常广泛驳杂,有关战争和人类劫难,有关善行与恶行、人性与兽性,有关个人命运的卑微弱小和无能为力,有关人的生存本能和精神意志上的抗争和救赎,有不可知、宿命,更有悲悯,等等。我觉得个人的一些主观意图还可以藏得再深一些,尽可能多地让人物和命运说话,会更有说服力。再次,小说用多人讲述的方式来呈现了漱石这个人物,有的讲述设计感重了些,个人化、个性化的讲述口吻还不是很贴切到位。在他人的讲述中,了漱石由历史的原告到历史的被告,交代得还不是很清楚。另外,了漱石走出地狱后的人生愿望,是去台湾找他的日本女友,还不管能不能找到,这多少有些让人费解。最后,了漱石成了历史的被告,这么处理,相对于了漱石的人生努力,显得历史过于冷酷无情,可不可以光明点呢?

拉拉杂杂写了这些,供你一哂。再次对迟到的回复表示歉意!

即颂

春安

师东

2018年2月26日

(邓一光长篇小说《人,或所有的士兵》,修订后由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作品主人公了漱石,出版时改名为郁漱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