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就叫它过去吧。
……
……
翌日清晨,当张守仁迎出门去,站在外院大堂的围廊滴水檐下时,周炳林这个浮山千户已经笑吟吟的站在檐下多时了。
“老千户,这怎么敢当!”
“国华,不必客气,老夫来给你贺喜,这是理所应当之事,何必如何见外呢。”
很多时候,周炳林这个千户已经快被人遗忘了。
张守仁才是正经的浮山之主,到古城集,方家集,即墨县,胶州城,这是内□□,也是浮山营的根基所在,这块地盘,是以浮山所和灵山卫为□□,也就是后世的青岛地区为主。
这里林多山多,人烟并不稠密,九成以上是军户,人心朴实,知恩图报,张守仁一手一脚把这个基础创了下来。
到这时候,周炳林这个老千户,已经是完全没有什么用武之处了。
旧有的百户已经被打散,青壮们多半入营当了兵,或是在将作处,营务处下讨碗饭吃,就算是老弱,也是各有归处,所以旧有的千户百户们,反而是有被抛诸脑后的感觉。
不过张守仁对周炳林的尊敬倒是发自内心,没有丝毫矫饰。
起家的时候,没有这个千户大人,他是不会这么顺当的,为人就是要知恩图报才是。
所以不管周炳林怎么阻止,他还是依下属礼节,毕恭毕敬的给老千户行了个旧日的礼节,而不是他自己定下的新式军礼。
第二百二十六章 贺客盈门(1)
第二百二十六章贺客盈门
张守仁如此尊崇自己,周炳林的脸上也是笑意十足。
他现在日子过的如此舒服,当然也是拜张守仁之赐。今日前来,他也是听说了一件事情,所以特别带着自己的老部下们一起前来,一则是贺喜,二来就是打听消息,他听说要成立补充和后备部队,因为浮山和灵山的青壮几乎抽调一空,所以是打算用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为主,补充一些十五六岁的少年,这样的补充部队当然不会抽调真正的大将来带,周炳林静极思动,每天吃闲饭吃的无趣了,也是想来讨这个差事了。
对他的来意,张守仁隐约感觉到了一些,眼前的五六个百户官,钱百户,赵百户,向来恭顺,还有几个百户官,比如陈家堡的陈百户,特务处已经跟了几个月,向来行踪诡秘,大有对自己不利的企图。
后来是各堡之中都被同化吃下,原本的百户官本来就没有什么权威,现在干脆连个村长也不如,张守仁估计他们也难搞什么动作,也就搁下不理了。
现在来拜会他的,都是一些听话的百户,言谈中也是十分恭谨客气……对答时,已经都不大象是一群贺客对一个新郎倌的对答了。
在周炳林之后,就是灵山卫的指挥和同知、佥事、千户、百户,这些官员,也是实际上被剥夺了职权,每天领着张守仁给的银子养老。
他们多半是占着最好的良田,这一次来的十分整齐,用意和周炳林一群不同,他们是打听消息,看看浮山的屯田计划,招揽流民的计划,会不会影响到他们占有的大量良田。
对这些人,张守仁客气中带着一些冷淡,这明显叫他们感觉到了,于是这些客人的表现就更加不安和局促了。
他们的田地,现在不收,将来也是要收的。
大量良田,自己种不好,强迫军户当佃农,无偿耕种,这些事,今年还没有彻底禁止,打从明年春耕时,一定彻底禁止。
这是军令,不服从就按朝廷的规定来办事,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至于土地,巧取豪夺的,全部退还,不过数字不会太大,数字大的是朝廷正式赐给他们的永业田,百户百亩,越往上越多,加起来就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
不过张守仁不打算强迫他们献田,这样做会引发强烈的反弹,引起轩然大波。
他的改革,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不要搞的鸡毛鸭血。
这件事,还是用银子。
谢天谢地,他的盐越销越多,整个登莱已经全部用浮山营,两府十几二十个县数百万人,加上青州府大半地方,还有济南府小半地方,兖州的小半地方,主要是靠北的一些州县。
这个额度已经不小,上个月,销盐达到了破天荒的二十一万石,获得的纯利超过十万两,加上几个集镇的关卡商税,上个月收入是十三万七千两。
这个收入,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他为了搞跨魏举人而送到北京的十万巨资,这钱是几家商行凑的,现在还没有还清呢。
第二百二十六章 贺客盈门(2)
不过可以预见的就是将来收入不会低,用来购买土地的银子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