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顺心,但走的并不算快,所以到十二年十二日这天才进入胶州地界。
从青州时起,浮山的驿站系统就发挥了作用,帮助前行的少量工兵做一些准备工作,青州的官场渗透不是很好,但民间已经很有浮山的影响力,每十里的公文快传和三十里一设的邮传驿站也是建立起来,传递消息十分方便快捷,当然,这些也是花费巨资,对张守仁来说,也是十分沉重的负担。
好处是百姓十分拥戴,和几个月前途经青州时已经更加不同,看着四周经过行人的笑脸,孩子们跟着打闹的情形下行军,和百姓躲避畏惧,那种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到了胶州就不仅是孩子,不少农人都是跟着过来,笑呵呵的与浮山营将士打着招呼。
时间太久了,很多将士听着熟悉的乡音,都是觉着鼻子发酸。
哪怕是外头来投军的,在浮山训练生活大半年之后,也是把这里当成真正的家园一般了。
进了胶州地界后,张世强的脸色也是无比轻松,整个人都是放松下来。
他这个中军,这阵子跑前跑后,承担的担子也不比谁轻,很多军中对外交往的细务都是他经手,甚至在京师时,和林文远一起做了很多隐秘的事,也是不足为外人道。
现在终于回到胶州,眼看就要到家,他的脸上是十分轻松的笑容,手搭凉棚望前看了看后,笑着对张守仁道:“大人,前头十里亭,也是我们胶州往外头的第一个铺传所在了,前头已经人潮涌动了,怕是躲不过这一关。”
张守仁笑道:“这也是必然之事,不过古人也说的好,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其实他们来迎我也是该当的。若非我,胶州安有今日,浮山又安有今日?”
返程途中,文书奏报来往不绝,张守仁也是渐渐习惯了如今的地位和负担更深重责任的感觉,此时说这样的话出来,也是毫无矫饰,十分沉稳与自信。
在看到浮山营的营旗后,整个前来欢迎的人群都是沸腾了。
欢声笑语突然响亮了起来,没有欢呼,也没有太情绪外放的表现,中国人毕竟是中国人,虽然大家蕴藏了浓烈的情感,甚至是想大笑,想叫,想跳,但很多人脸上也就是浮现了稍微有点矜持的笑意出来。
第四百七十二章 锦衣还乡(2)
怎么着,不管外边的人怎么说,胶州和浮山,到底才是张大人和浮山营的老家,再怎么升了官,当了征虏将军,太子少保,大人仍然是大家的乡邻和故交甚至是好友!
在消息传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恨不得把自己眼珠子挖出来!
张家堡的这个小小百户,怎么就突然有了这么大的成就?
要说张守仁当百户的时候,到浮山千户所时,到胶州府城时,见过的人也是不少,待人接物,也真的没有太多出奇的地方。
无非也就是个子高大些,肩膀宽厚些,看着有劲,但说话办事,不说是迷迷糊糊的废人,但也不是什么精明强干的人,很寻常的一个小伙子的模样。
谁他娘的就能知道这个寻常小子,到如今有如许地位?
人群之中,还真的不乏和张家相熟的人,五六十岁的老头子,吹的是唾沫横飞,把张守仁小时候的事说的活灵活现,反正在场的人中,不少都是叫张守仁在脖子上尿过一裤子。
好在张征虏大人父母早早亡故,而且也确实没有什么近亲,最近的族人也是三代以上出了五服了,对张守仁来说,还真是运气。
族亲,乡邻,够身份够资格的卫所老军官们和胶州一带的士绅和商行的掌柜们。人群之中,身份足够的才会站到最前头显眼的位置来,不自觉的就算想朝前挤,浮山的内卫也是会客客气气的将人劝回去。
这么高兴的日子,横叫内卫拖走,那就是真的给自己找不自在了。
除了相关的这一群外,这还只是瞧热闹的,更多的人群,则是与浮山息息相关的人们。
李老掌柜,三好行和其余合作商行的掌柜们,站在人群不前不后,但也十分显眼的位置之中。在他们身边,是周老千户和赵老百户等正经的原浮山所的武官们,他们的脸上矜持之色要更多一些,但眼神之中的那种骄傲神色,脸上的那种掩饰不住的笑意,也是真的十分明显。
除了这些关系很近的卫所官员,灵山卫和大嵩卫,夏河寨前所、靖海卫、威海卫、成山卫和金山左所等登州都司的卫所的掌印指挥或是守御千户们,几乎全部都是盛装官服打扮,人人精气神都养的足足的,也是站在人群前侧,都是一脸的笑,生怕叫别人瞧出自己有一丁点嫉妒或是不高兴的神色来。
这些人倒也还好,都司系统早就无用了,指挥使要是进营当官效力,在北方军镇也就是个操守官,游击将军都不一定能当上,张守仁凭实打实的战功当的游击和副总兵,他们倒也没有什么可说的。
倒是原本登州镇留下的一个副将,三个分守参将,十来个游击,此时脸上的笑容就有点勉强了。但他们没兵也没有地盘,凡事也就只能忍着,倒是有一些机灵的,看着马头还领先张守仁小半个马头的尤世威,眼中也是露出异样的神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