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庆沉默了,男人不能轻许誓言,一旦发誓,便不可违誓,他可以体会到宇文成都内心的无奈和悲伤,良久,他又问:“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吗?”
宇文成都默然无语,半响,他长长叹息一声,“一入门阀深似海,我身上已烙下了宇文阀的印记,试问谁还敢用我?昨天长孙将军含蓄地劝我,回去好好向宇文述效力,言外之意就是告诉我,除了效力宇文述外,我无路可走,这话说得确实没错,我根本无法得到军籍,哎!什么时候才能打碎这个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门阀枷锁。”
宇文成都眼中充满了愤恨,他将事情想得太简单,他以为留在边疆就能立功升职,一步步摆脱宇文阀的控制,但无情的现实却告诉,他不仅连立功的机会都没有,就算立下大功,但没有军籍,也一样得不到承认,难怪宇文化及那样充满了不屑,说自己早晚还会回去求他,想着宇文化及那丑恶的嘴脸,宇文成都狠狠将一块石头扔向远处,就算他死,他也绝不会去求宇文化及那种卑鄙小人。
宇文成都的眼睛射出坚毅之色,“我虽然不可以改姓,但我可以离开他,我想去投靠莒国公萧琮,他是我的远亲,但我的目标是为更高的权力者效力。”
“那才是你的正途!”
杨元庆心中有些失望,他知道宇文成都所指的更高权力者就是杨广,本来希望宇文成都能留在边疆和他并肩作战,可一转念,以宇文成都的勇烈,除了杨广,天下也无人用得起他,宇文成都能想到投靠杨广,也是他的眼光。
杨元庆便点点赞道:“我也听说萧琮是晋王妃至亲,你确实可以通过这个途径接近晋王,成为他的侍卫,以你的武艺,晋王必然重用你。”
宇文成都这时已完全冷静下来,他淡淡一笑,还是杨元庆明白他的心思,他其实就是想通过这个关系拜入杨广门下。
他拍了拍杨元庆的肩膀,从怀中取出一本发黄的册子,递给杨元庆,“我答应过鱼将军要教你槊法,可是我没有时间指点你了,我明天就要回京,这是我师傅教给槊法,天下无双,我留给你,你自己练习,也做个纪念,不枉我们相交一场。”
“宇文兄不和军队一起回京吗?”
宇文成都摇了摇头,“我不想再看见那个人的嘴脸,我明天就走,远远离开他。”
说完他起身长长伸一个懒腰,笑道:“我要好好睡一觉,把一切烦恼都忘掉。”
他大步向自己营帐走去,“宇文将军!”杨元庆又喊住了他。
“有什么事吗?”宇文成都停住脚步笑道。
“改个名字吧!不要叫宇文萧,就叫宇文成都,如何?”
宇文成都怪异看了他半晌,他忽然仰头一笑,“好吧!那就姓宇文名萧,字成都。”
他大笑着向自己的营帐走去,杨元庆也忍不住笑了,哪有叫人家改名的道理?
。。。。。。。。。
杨元庆为手下去功赎罪的事情仿佛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全军,当杨元庆回到自己营帐时,他第一眼看见的,是两个跪在他面前的魁梧男人,他们那从不愿弯曲的膝盖给他跪下了,是因为他没有利用自己少帅的权势替他们免去逃兵之罪,而是用他的战功给他们赎清了死罪。
他们眼睛里唯有深深的感动和感激。
。。。。。。。。
休整三天后,十万隋军开始凯旋南归,押解战俘进京献俘,杨素留下了三千军队,由大将鱼俱罗率领,驻扎五原,杨元庆也留下了,他被升为百人长,统帅百名斥候,军职虽然不高,但他手下的斥候却是全军的精锐之兵。
这天上午,大军渡过南黄河,进入河套平原,杨元庆骑在他赤红色的骏马之上,这是他缴获的达头可汗的战马,他默默地望着一队又一队的隋军士兵从他面前列队而过,向京城凯旋而去,他却要留在草原,不知何年何月方归。
“少将军!”
一名骑兵飞驰而至,勒住战马向他大喊:“大帅请少将军过去。”
杨元庆点点头,催马向中军而去,远远看见了隋军的赤红色军旗,军旗下,杨素和杨义臣、周罗睺等人并肩而行,在谈笑着什么?
杨元庆飞驰而上,拱手施礼,“杨元庆参见大帅!参见各位将军。”
杨义臣呵呵一笑,“元庆,我们在谈论你,什么时候带一个突厥新娘回去?”
周罗睺也哈哈笑道:“元庆,别听这家伙胡说,他说反了,我们是担心你带个突厥新娘回去。”
杨素微微笑了笑,催马上前,“元庆,陪我走一走。”
杨元庆向几名大将一抱拳,便调转马头跟着祖父缓缓而去。
“元庆,我给你留了一箱书,都是我常读之书,书上有我的批注,你要认真读,祖父希望你做一个智勇双全之人,而不是有勇无谋。”
杨素长长叹息一声,“哎!想让你去国子学,你却不肯,也罢,我不勉强你,但你要自己读书学谋,明白吗?”
杨元庆默默点了点头,不光是兵书,他还要向康巴斯学习突厥语和粟特语,拓展自己的视野。
杨素又看了孙子一眼,见他心事重重,便淡淡笑道:“我看你有点伤感,是不想留在这里吗?”
“没有,只是看见众人回家,心中有种莫名的惆怅。”
“莫名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