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 3(第2页)

3(第2页)

丁汝昌所说的中堂,是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当年四月,因母亲去世,他卸下所有职务。本应离职二十七个月,但国家多事,只准服丧百日。

“壬午之变”恰恰在这期间发生了,临时代行李鸿章职务的是两广总督张树声。

张树声是安徽合肥人,与李鸿章同乡,也是淮军的最高将领。李鸿章虽在守制,但其实是张树声的幕后人,这是谁都清楚的。不过,表面上他不在朝廷,所以决策迟缓,人们自然要认为是李鸿章没主持朝政所致。

对,我非做一个这样的人不可……哪怕只有五分能力,也要人们相信我有十分能力!袁世凯暗暗想。

丁汝昌把李鸿章奉为“信仰”,而这时的袁世凯还没有什么信仰之类的东西,但他深知信仰是强有力的,是奋斗的智慧。对于什么能使自己成功,什么能使自己失败,袁世凯有极其敏锐的嗅觉,简直称得上是天才。这也许是一种本能吧。不论什么事,他都把它同人生的斗争联系在一起。

提起袁世凯,人们马上会想起他是李鸿章的四大门生之一,是其军事遗产的继承人。的确如此,但“壬午之变”时,袁世凯还没有跟李鸿章直接结识,作为吴长庆的幕僚,他只不过是李鸿章的间接下属。

“你多大了?”丁汝昌突然改变了话题。

“二十四。”

“在你这个岁数时,我才是淮军的一个小兵,而中堂已经是进士了。人生真是千差万别啊!”

话题又拉回到中堂身上。

“真是了不起的人物!”袁世凯缩了缩脖子,说道。

进士是科举最高级考试的合格者。清代原则上每三年举行一次这种考试,参加者必须具备“举人”资格。当举人也必须过几个考试关。哪个小镇出了一名举人,就会像过年一样热闹。三年一次,万名举人云集北京,接受考试,能考中进士的不过三百来人。应试没有年龄限制,有的人头发白了,还要进考场。李鸿章的前辈曾国藩中进士是二十八岁,林则徐是二十七岁,后来提倡变法的康有为是三十八岁。当然,康有为在考中进士之前,就已经是相当出名的一流学者了。

二十四岁考中进士,应当说是了不起的。

“你不打算考一考吗?”丁汝昌问。

“一点儿也不想。”袁世凯立即答道,随后高兴得笑出声来。他心里认为没这个必要。

“为什么?”

“我从小就讨厌读书,再厌烦不过了!”

“娇生惯养!”

“啊?”

“想读书而不能的人,这个世上多得很哪!”丁汝昌又补充了一句。心中暗想:我也是其中一个。

“这不正像提督说的吗……人生是千差万别的。”袁世凯满不在乎地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