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学军虽然占领了全州城,却没有在南面的完山七峰设防。作为军事常识,欲保住全州,首先必须确保南面的山。他们没有这么做,这显示了东学党的奇妙性格。
传说朝鲜国王李氏以新罗的司空李翰为始祖,司空即宰相。创建李朝的太祖李成桂(1335年—1408年)为李翰的二十二世孙。太祖的上四代以前,只知其名,事迹不详。从上四代李安社起,各种记录逐渐充实。那时,李氏以完山为根据地,渐次扩张到其他地方,建立了基业。所以,完山被认为是李氏王朝的发祥地,不但禁止采伐和狩猎,连进山也不允许。
东学军没有进入此山,以表示他们虽造反,却没有颠覆李氏王朝的意思。他们只是憎恶勒索敲诈农民的贪官污吏,绝无推翻国王的大逆不道的企图。起义当初,全琫准在《倡义文》中说过:“圣上仁慈宽厚,公正贤明……我等虽在野草民,居王土之上,着君主之衣……”
虽然高喊打倒贪官污吏,却不反国王,所以,对于王室发祥的圣山——完山七峰,不践踏一步。他们也许把自己看作勤王军了。
被诱至朝鲜半岛南端,又慌忙折回来的湖南招讨使洪启薰,得知全州已经失陷,便在东学军不曾设防的完山七峰上构筑了阵地。洪启薰认为,为同朝鲜的敌人作战,进入禁山是不得已的。
双方分别以全州城和完山七峰为据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祭祀太祖的庆基殿在这次战火中被焚毁。
东学军士气极其旺盛。他们是农民军,近处的农民都悄悄地援助。政府军几乎得不到一点儿东学军的情报,而完山方面的情况,东学军了如指掌。
政府军在不知不觉中被包围,粮道也完全断绝,洪启薰终于醒悟了。
“长此下去,必将一筹莫展,应当接受东学党提出的主张。”
东学军现在真的以勤王军自任。他们声称,要拯救苍生,让百姓免遭涂炭,置国家于磐石之上,绝不希望国家灭亡,只要改正恶政就行。所以,谈判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
“同他们谈判吧!”
洪启薰向汉城报告,认为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办法。他向东学军提出停战。
朝鲜政府接到洪启薰的报告后,召开了紧急会议。
为收拾目前的混乱局面,只有同东学军讲和。会议一致通过讲和的结论。不过,在这些赞成讲和的大臣中,真心愿意着手政治改革的人是少数。面对东学党的浩大声势,多数人是抱着暂且听听对方的主张,争取喘息时间,以后再说的态度。
朝鲜政府和东学军之间终于达成了协议,一般称之为《全州和约》,当然是以改革弊政为条件的。至于弊政改革的内容,有人说是二十七条,也有人说是十三条,不知哪个说法正确。吴知泳的《东学史》中列举了下述十二条:
一、东学道人与政府间之多年怨恨应付诸流水,齐心致力于庶政。
二、查明贪官污吏的罪状,一一予以严惩。
三、严惩横暴的富豪。
四、严加管制不良儒林和两班。
五、烧毁奴婢卖身契。
六、改善七班(般?)贱人(白丁、匠人、妓女、奴婢、僧侣、巫士、占卜、伶人)之待遇,允许白丁(遭到差别待遇的平民)摘掉头上的平壤笠(白丁被强制戴的一种帽子)。
七、允许青年寡妇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