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甲申政变”之后,日本的竹添公使曾感慨万千地说:“吃了袁世凯的亏。”而甲午事件(东学党之乱后紧接着的中日战争),吃亏的是袁世凯。也许用“受蒙蔽”来形容他更确切些。
日本政府并不是有意要蒙蔽清政府的当事者,只是采取了两面手法:陆奥外相强硬,大鸟公使软弱。
这倒不是特意分担角色,故意用两面手法迷惑对方,而是自然形成的,具有很强的蒙蔽力。
加藤增雄书记官带着绝密训令到达仁川,是6月27日。
加藤22日出发,23日在下关又接到一份追加训令。
日本的混成旅团主力进驻汉城,闵泳骏立即来会晤袁世凯。
“日本要干涉朝鲜的政治。”闵泳骏把话停住,两眼有些湿润了。过了一会儿,他苦恼地说道:“听从日本的干涉会亡国……而不听从……仍然要亡国,现在已经是这种状态了。汉城里到处是日军……想要不让朝鲜亡国,只有中国发来援军。牙山才有两千清兵,你知道进驻汉城的日军有多少吗?”
袁世凯拿起桌上的记事簿,读了起来:“将官大岛少将一人,佐官十六人,尉官一百八十七人……还有,下士官五百八十四人,步兵五千八百二十二人……此外,从卒、输卒、马卒……总计……是……”
“总计超过八千哪,八千……”闵泳骏焦急地说道。
“八千?”袁世凯咬紧嘴唇。
“两连队步兵、一中队骑兵、一大队山炮、一中队工兵,还有卫生队、辎重兵队、宪兵……野战医院都准备好了!还有兵站司令部……”
“甚至连医院……”
“请你给北洋大臣发个电报吧!我去天津走一趟,向李伯要求派兵。”
“我会帮你跟天津联系的。在这里,也需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袁世凯说道。
不管闵泳骏到天津怎么央求,从目前的情况看,李鸿章是不会下决心派兵增援的。这一点,一天发出、接到数封电报的袁世凯心里比谁都明白。李鸿章这时仍期待列强对日本加以责难和干涉。袁世凯虽然觉得这是幼稚可笑的,但也无法使李鸿章改变。很明显,即使闵泳骏奋不顾身去央告,也无济于事。
“在这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什么意思?”
“限制金嘉镇等人的活动!”
朝鲜政府领导者当中,亲清派占多数,亲日派是少数。亲日派里最引人注目的,要属金嘉镇。
清政府接受朝鲜政府的要求派了兵,而日本因为清政府派了兵,于是也依据中日《天津条约》派了兵。撤兵的时候,日本也要按照这个顺序,真是一个奇妙的论点。让谁来评论,这也是不公平的。应该是:东学军平定之后,已无派兵之必要,双方应同时撤兵。
为了逃避责任,金嘉镇想出一个抓替罪羊的办法,硬说要求清政府派兵的不是朝鲜政府,而是闵泳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