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煴站在滇南的议事厅内,手持一卷奏折,低头沉思。他的目光扫过厅内新招抚的土司首领们,声音低沉却充满威严:
“滇南叛乱虽平,但此地地势复杂,民族众多,若仅靠一场战争镇压,终究难以长久。大明要的是百姓安居乐业,而非年年战乱。”
这几个月的征战中,他用雷霆手段迅速平息了反叛势力,但深知仅靠武力不足以令滇南长治久安。草堂所代表的教化才是滇南的根本!
他抬起头,注视着那些表情复杂的土司们,语气缓和了些许:
“各位为滇南之主,若能与朝廷同心,必能保一方平安,百姓安乐。否则,叛乱之事再起,必定家破人亡,永无翻身之日!”
话音落下,大厅内一片肃然。土司们纷纷跪地叩头,连声称愿效忠。朱高煴挥手让他们退下,转向身旁的张玉说道:
“着人拟文,奏请太子殿下在此地设流官治土,减轻徭役,安抚民心。同时,将军功卓着的地方将领留驻此地,助土官治理。”
朱高煴虽然掌握了滇南,但是草堂的推进毕竟是依靠军队和百姓内心的欲望所推动,他朱高煴不可能一直留在滇南,
等他一走,临时抽调过来的军队必然会撤离,到时候百姓没有了武装力量撑腰,剩下的还不是土司说了算!
只有真正从草堂走出来的学子成长为足以匹敌土司力量的参天大树时,滇南才算是彻底稳定!
滇南战事结束后,朱高煴并未急于班师,而是深入各地巡视民情。
他发现滇南虽地处边疆,但资源丰富,若加以开垦治理,或可成为大明的重要屏障与粮仓。
他让沐春等人主持修筑驿道,设屯田,并命令将军士分批留驻,帮助百姓恢复生产。
朱高煴自己则是悄悄地赶往了浙江一带,朱棣的大捷早早的就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可不能让朱棣就这么班师回朝了,朱高煴既然决定和世家门阀斗一斗,那就要拿出与之对应的实力,而海外就是他的选择!
……
东南沿海的战事如火如荼。朱棣亲自挂帅,带领大明水师对倭寇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围剿。
经过数月的清剿,大部分倭寇据点已经被摧毁,残余势力被迫退守海上最后一片孤岛。朱棣站在旗舰甲板上,迎着海风,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他转头对戚景通说道:
“此战必须一鼓作气,将倭寇斩草除根!朕要让东南沿海再无倭寇踪影!”
戚景通抱拳道:“陛下放心,臣已部署完毕,定能全歼敌军!”
为了这场决战,朱棣调集了大批战船与火炮,并将东南沿海的守备力量整合为一体。
大明水师在海上列阵,火炮齐发,炮声震天动地,震慑四方。
倭寇虽负隅顽抗,但终究敌不过大明的精锐部队。
在戚景通的指挥下,水师将倭寇舰队彻底包围,随后展开猛烈攻势。
战斗持续了一昼夜,倭寇的船只在炮火中化为残骸,士兵四散溃逃,被明军逐一剿灭。
战斗结束后,朱棣站在战船的甲板上,望着平静下来的海面,神色冷峻。
他深知,东南的倭寇虽已被清除,但倭国的威胁尚未彻底解除。
于是,他立即命人起草国书,向倭国发出最后通牒:“或臣服大明,或灭亡!”
这封国书不仅递交至倭国,还被送往南洋各国。朱棣以这场战役向全世界宣告了大明的强大,也为未来的大明海上秩序打下了基础。
就在朱棣整顿兵马的时候,朱高煴回来了!
朱高煴在滇南的所作所为都清清楚楚的被锦衣卫传了回去,朱棣也震惊于朱高煴的一系列行为……
倭患已平,东南沿海风平浪静,朱棣站在旗舰甲板上,目光深沉地望着逐渐平静的海面。
他的心中盘算着班师回朝的事宜。然而,就在此时,朱高煴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建议。
“父皇,大明今日虽强,但疆域之广、资源之丰却未尽其用。”
朱高煴展开一幅绘制详尽的航海图,上面不仅标注了倭国周边的岛屿,还远远延伸至南洋、南亚乃至更远的未知海域。
这可是郑和这几年来辛苦绘制出来的藏宝图!
朱高煴神色坚定道:
“倭国虽小,但其地势乃大海门户。若我大明仅为平定倭寇而来,岂不是舍近求远?
若以倭国为中转,自此扬帆万里,我大明何愁不能掌控海上四方?”
“更何况据郑和所查,倭国四岛上面有数不尽的金银矿产,把这些玩意儿搬回去,我大明朝可就是真的发财了!”
甲板上一片沉寂。只有微微的海风吹过父子二人的鬓间,朱棣转头,目光凌厉地注视着自己的儿子:“老四,你的意思是,不仅平定倭国,还要吞并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