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身嫁衣她也曾在梦里穿过无数次,在梦里她就是这样跳着的,而她的心上人则在一旁笑着、看着。现在她只能跳给镜子看,跳给明月看,跳给她自己看,而她真正希望能够看到的那个人却永远也无法看到了。白牡丹就这样一直跳着、跳着,直到她筋疲力尽的倒在地上……
汉钟离在这十日里曾多次跑到二郎府,督促二郎神早点把东华仙人放了。他希望能赶在二郎神与白牡丹完婚前解救出东华仙人,这样他就可以劝东华仙人和白牡丹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做一对亡命天涯的生死鸳鸯。到时候他也会放弃这天庭的神位与俸禄,和他们一起远远的躲起来,逃离这片肮脏的地方。奈何二郎神为人狡诈,死活就是要等到他和白牡丹完婚之后才能放人。
话休烦琐,且说这一日到了白牡丹与二郎神约定的大喜之期。天庭到处都充满了一派欢乐祥和之气。[霸气 书库 ·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二郎神因为极度兴奋,前一夜几乎未曾合眼。可天刚蒙蒙亮,二郎神便又早早的穿戴起来。他一改往日的武将装扮,换上了十字披红的新郎妆。正所谓人饰衣裳马饰鞍,二郎神换上这身行头后,立时竟也透出一丝儒雅之气来。待收拾利落,二郎神便跨上天马,率领着迎亲队伍抬着花轿吹吹打打的朝东华宫进发。这一路上看热闹的人可真多,路旁不少神仙都不约而同的喝彩道:“好个英俊的新郎官!”当然也有不少曾被二郎神始乱终弃过的仙子在一旁咬牙切齿暗自咒骂。
正文 第二十章
到了东华宫门前,二郎神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心里多少有些不快。但见东华宫大门依旧紧闭,门前甚至连半个喜字都不曾见到,更不见有人出来迎接,哪里有一点要嫁人的样子。
纵然是寻常百姓家的姑娘出嫁之时,亦会在大门前张贴大红双喜字。待迎亲队伍快至门前之时,必会鞭炮齐鸣,由女方家人出大门迎接娇客。东华宫这么一搞,让他这个堂堂的天庭大员又兼皇亲国戚的脸面放在哪里!后头又有那么多看热闹的,这事传出去却不让人笑掉大牙。奈何自己的手段确实有些卑劣,东华宫给他来的这个软钉子,让他又没办法发火。
只听见后面有好事者喊到:“看来新娘子是舍不得嫁人哩!新郎官儿快跳墙进去偷老婆呀!”这一句喊只把众人都逗笑了,连迎亲队伍里都有不少人笑出声来。二郎神闻听此言险些气炸了肺,他怒目环视了一遍四周,笑闹之声立时便慢慢停了下来。
二郎神命人叫门,过了好一会儿。大门才吱吱呀呀的慢慢打开了,门里仍未有人出来迎接。反倒是那开门的老仆恶狠狠的向二郎神瞪了一眼。二郎神本待发怒,可一想今天是大喜之日不宜发火。便强压下心头的一股怒气,心说:等以后慢慢再收拾你这个老东西。
进入东华宫内,亦不见有任何新婚布置,甚至还比平时凌乱了些。他来到大厅坐正,却不见有半个丫鬟或仆人给他上茶,只有那个开门的老仆在一旁端着胳膊站着。二郎神明知是他们在故意气自己,可他此时暂不想理论这些,只想早早迎了白牡丹去,所有事情都留待以后再说。他知此时东华宫中主事之人是汉钟离,便令那个老仆寻汉钟离来。只听那老仆道:“汉爷还未睡醒,我们下人是万万不敢吵了他老人家的。您老还是在这儿老实等会吧!”说完,他还轻蔑看了二郎神一眼,然后冷冷的一笑便出去了。把二郎神等人晒在了大厅里,二郎神真恨不得将东华宫所有的人都抓起来关进大牢里。但理智告诉他,今天说什么也要忍。
足足等了半个多时辰也不见汉钟离出现,二郎神怕误了吉时。便命几名心腹之人到东华宫各殿去寻。过了好一会儿,才见一名心腹搀扶着汉钟离一摇一晃的走了过来。那汉钟离本就是个胖子,外加上那名心腹实在是瘦弱了一点,所以光见他们在走廊上一个劲的画圈,却并未走了多少路。二郎神见状忙令手下人过去一起将汉钟离抬了过来。汉钟离坐在椅子上,极不情愿的张开他那对朦胧的睡眼打量了二郎神一下说了句:“来了!恭喜!恭喜!恭喜你娶得佳人归!”旋即又闭上了眼睛。
见他这个样子,二郎神真是又气又好笑。忙陪着笑脸说道:“汉兄,牡丹在何处?”
汉钟离头也没抬说道:“不就在她的绣房吗!”说完,便又打起呼噜来。
二郎神道了句:“多谢!”便命人把他抬回去,让他接着睡。
二郎神带人进了白牡丹的绣房。只见白牡丹早已穿戴整齐,披着红盖头坐在床头,身边几名侍女陪在她的身边。
二郎神忙向白牡丹鞠了一躬道:“娘子!小生这厢有礼了!”
白牡丹淡淡的说道:“花轿到了吗?”
二郎神忙答到:“就在门外!”
白牡丹站了起来道:“那就走吧!”
几名侍女搀扶着白牡丹上了花轿,迎亲队伍吹吹打打的出了东华宫直奔二郎神府。
到了二郎神府景象却又是大不相同,许多人都在门口站着焦急的等着迎亲队伍。远远的只看到了个影,便立时鞭炮齐鸣、鼓乐喧天。
只见大门上左右扇各有一个斗大的双“喜”字,门框上还贴有“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的对联。大门上方还高挂着贴有双“喜”字的大红灯笼。
院内更是摆满了上百桌酒席,并临时搭建了几处炉灶。几处戏台上早已开演了,或是歌舞或是杂耍,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堂屋门前亦有一副对联,上写着:“堂开蓬莱景,人醉武陵春”横批是:“莺歌燕舞”。堂屋中间高悬一方形彩灯,彩灯四面分别绘上“鸾凤和鸣”、“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