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樟树底下 > 第46部分(第2页)

第46部分(第2页)

小时候

我总是喜欢眺望远方

可叠嶂的山岚啊

挡住了我的视线

那是一种迷茫和好奇

。。。。。。

现在啊

我还是执着的喜欢那远方

站在宝塔河的塔顶上

伴着那奔流不息的河水

是谁在召唤我的魂灵

。。。。。。

可是不久这种诗情画意的浪漫就被打破了。高一快要放暑假,也就是春夏之交的时候,国家上面好像出事了,闹得最凶的是北京,开始说是闹学潮,学生静坐、绝食,要求惩治“官倒”,“腐败”等,要国家领导人出面对话,但后来就不知道怎么回事了,因为在农村下面,消息太闭塞,根本不可能知道事情的原委,没多久就放暑假了,都是听村里的那些闲聊的人你一句我一句的瞎说,有的说是胡耀邦被中央某些人害死了,大家不服,起来要求平反,有的说是中央很多高干子弟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要求某些中央领导下台等,传的很是神乎其神。

蔡书舟也是在边双抢边焦急的等待中度过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暑假,回到学校以后,各种学习时政的小册子就出来了,一看大标题《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反革命动乱》

如果对这场动乱姑息纵容,听之任之,将会出现严重的混乱局面,一个很有希望很有前途的中国,将变为一个动乱不安的没有前途的中国。但是由于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对动乱采取容忍、放纵和支持的态度,致使动乱不断升级。

从5月13日起,非法学生组织“高自联”发动了一场历时7天、前后有3000多人参加的大绝食,长期占据天安门广场。极少数动乱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把绝食学生当“人质”,以他们的生命为赌注,采取恶劣手段要挟政府,使动乱更加严重。由于学生绝食和市民游行,北京的社会秩序陷于一片混乱,无政府主义恶性泛滥,正常活动受到严重于扰。

为保证社会安宁,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国务院决定自5月20日起在北京部分地区实行戒严。但是动乱的组织者和策划者继续占据天安门广场不走,利用政府和戒严部队仍然采取的克制态度,继续组织各种非法活动,直至肆无忌惮地挑动和组织暴力行动,最终发展成为一场暴乱。

在6月3日暴乱发生后的几天中,被暴徒砸毁、烧毁、损坏的军车、警车和公共电汽车等车辆达1280多辆,其中军用汽车1000多辆,装甲车60多辆,警车30多辆,公共电汽车120多辆,其他机动车70多辆。一批武器弹药被抢。戒严部队和武警部队干部、战士,公安干警负伤6000多人,死亡数十人。暴乱中,有3000多名非军人受伤,200余人死亡。其中有暴徒,有被误伤的群众,还有正在现场执行任务的医护人员、联防人员和维护秩序工作队员等。以天安门广场重新回到人民手中和戒严部队全部到位为标志,北京暴乱被平息。

北京动乱和暴乱使党和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蒙受了巨大损失,造成了严重影响。这次事件促使我们冷静地思索过去和未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发扬长处,纠正失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蔡书舟从那些大大小小的小册子中,总算是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是学生们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跟那“五四”运动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蔡书舟还记住了什么“王丹,方励之,吾尔开希”之流,最后都逃往了国外,是八六年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升级表现,更是什么和平演变的高级形式,还有一些小册子更是详尽的记录了人民子弟兵被暴徒打死烧死的过程,蔡书舟更是相信了那些学生的无辜,那些反革命暴徒的狠毒,国家对于首都戒严的无比正确,当时好像正值与苏联的戈尔巴乔夫的访华,本来应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欢迎仪式的,后来因为学潮,而改在机场欢迎了。

就这样,那场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波就在中央的戒严之下,渐渐平息了,这个时候,一个谁也没想到的大人物登场了,他就是后来的第三代领导人江总书记了。

不过后来随着蔡书舟年龄的增长,蔡书舟对于当年“六四”政治风波当然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也更加证明了改革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犯下的错误可能就是致命的,就像后来邓小平所说的,“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主要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

后来就出现了学校里面的“德育”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一直深入人心。

40 文理分科

那场不明不白的政治风波,倒是让蔡书舟经历了一个备受煎熬的暑假,一开学还没来得及去打听那些很多不解的事,马上就面临着高二文理分科了。不过这倒不是什么大事,蔡书舟在家里的时候就已经跟老蔡商量过的,虽然有分歧,但最终还是听从了蔡书舟自己的选择。

老蔡的意见是要蔡书舟读理科,理由好像是理科的选择面宽一些,而且可以学到一门专长的技术,那时候不是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么,可能说的就是那个道理。再者当年老蔡读的就是理科,可惜后来没有机会考大学了,数理化那些东西也就废了,总是心有不甘,想从蔡书舟身上找些寄托罢了。

但蔡书舟也有他自己的想法,蔡书舟他总觉得自己的强项在文科这方面,比如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而且他又特别爱好这些东西,可能是跟他从小读的书有关,因为小时候,家里虽然困难点,但是各种历史书籍倒是很多的,比如线装的繁体竖排的《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还有什么《春秋故事》《战国故事》,再就是跟文化大革命有关的各种小册子,还有《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基本上都是以文字为主的书籍,偏向于历史和政治,所以就慢慢养成了蔡书舟的爱好倾向,相反对于那些公式啦,计算啦,分子式啦,虽然说谈不上讨厌,但也绝对没有热衷,还有,最关键是小舅舅的一句话,让蔡书舟最后下了决心,好像是说读文科以后可以从政,这倒正符合了蔡书舟的念想。

蔡书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非常压抑的一直备受欺负的环境当中,而且老蔡玉桂俩改革开放以来,日子一直过的不是很舒心,总是被人瞧不起,好像一直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属于那种最弱势的群体。正是这种长期的受欺凌和压抑,导致了蔡书舟一直有要出人头地的想法,而要出人头地,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做官,以后有权有势了,要狠狠的打击那些盛气凌人、仗势欺人的村霸、乡霸,还有那些动不动就要搬东西的专门催上缴的乡联防队员,要改变那种社会的不公平和黑暗肮脏龌龊的东西。而学理科,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大局。就像当初鲁迅弃医从文一样,从医只能解决一个人的肉体上的毛病,而灵魂上的东西却不能根本改变,所以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强健,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因而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他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当然蔡书舟没有鲁迅那么崇高的境界,但多少对他还是有着很深的影响的,因为他还有他的那个“霜叶”文学社,以后成为摇旗呐喊的诗人或者作家还是有可能的了。

再加上蔡书舟初中的那个讨厌的物理老师,让他一直对于理科耿耿于怀,所以他就铁了心,一心一意选择了文科了。这文理分科刚一分好,学校里关于那场政治风波的学习文件一股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