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大宋真实历史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他在深刻地领悟郭威。

假如我们不理解郭威,就不会很好地理解赵匡胤。

郭威不知道,他正在辛辛苦苦地培养一个将要埋葬自己所开创的王朝的人。

赵匡胤是个好学生,看看后来他的表演,基本上都没有跳出郭威创作导演的这个“剧本”。

这,不知道是历史规律,还是因果报应。

铁血名将路(1)

赵匡胤虽然成为军官,但在后周的军界,还是个无名之辈,在那个金戈铁马的年代,声名显赫的英雄,是那些手握重兵的藩镇。

但他还在努力着,现在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梦想着当名小校的流浪汉了。

他想成为名将。

两年前,这还是个奢求,但今天看来也不是没有可能。

是的,在这个变数极大的年代,随时都会发生奇迹。

无论何时,只有去追求,才会有结果,赵匡胤就在向名将这个目标奋斗、靠拢。

机遇又出现了。郭威在都城的儿子都被隐帝诛杀干净,他便把养子柴荣封为晋王,担任开封府尹这一重要职位。柴荣需要有能力的人来帮助自己,就挑上了作战勇敢、武艺高强、头脑机灵的赵匡胤。

可以说,这次机遇,是赵匡胤凭借自己的才干和努力争取来的。

时间不长,时任开封府尹的柴荣把赵匡胤调到自己帐下,改任为开封府马直军使(府属骑兵指挥官),虽然官还是不大,但他时刻都在柴荣的身边,有了充分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柴荣也对赵匡胤的文韬武略极为赏识,每逢出征必要将其带在身边,赵匡胤的才能有了展现的舞台,很快他就以自己出色的能力获得了柴荣更大的信任,成了柴荣得力的左膀右臂。

郭威在位三年,显德元年(954)正月,郭威病逝,柴荣登基称帝。登基后,柴荣自然也要培养自己的班底,赵匡胤背靠大树好乘凉,被任命为禁军的将领,名将之路由此开始。

名将不是谁封的,名将是在铁血战场上用性命博取来的,赵匡胤的成名第一战马上就要拉开帷幕了。

郭威死后,北汉觉得后周皇权交接必有动荡,是个报仇的大好时机,便联合契丹挥师南下,辽骑兵万余人,北汉兵三万人,直逼潞州(今山西长治)。

柴荣听说北汉军队入侵,准备亲自率领军队抵抗,群臣在宰相冯道的带领下,说刘崇必不敢自来,皇帝不宜轻动,可命大将领兵出师。

柴荣反驳群臣说:“刘崇看轻我年少新立,想吞并天下,一定自来,我不可不自往。”

他又说从前唐太宗定天下,都是身临前敌,我怎敢偷安。他坚持要亲自带队,柴荣另一位宰相王溥也支持他御驾亲征,朝议才决定下来。

柴荣果然是少年新锐,毫不惧怕即将到来的厮杀。

周世宗柴荣自开封出发督促诸军,日夜兼程,赵匡胤作为禁军将领,自然随驾拱卫。

柴荣和赵匡胤都不知道这一场战斗,对自己将来的重要意义。

很多时候,一个新世界就是要在血与火中诞生的,尽管难免血腥和痛苦,但这些却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后周和北汉的两支铁流在高平附近撞在了一起。

刘崇率领中军在巴公原摆开阵势,骁将张元徽阵在东,辽将武定节度使、政事令杨兖阵在西,军容严整。

柴荣望着杀气腾腾的北汉军阵,下决心以攻击取胜。但此时后周军将刘词还没有到来,后周军人数少,军士有畏惧情绪,柴荣只好骑着披甲的战马,亲临前线督战。

战斗在狂风大作中开始,后周军右翼将领樊爱能、何徽在交战不久就引骑兵逃走,一千多步兵脱下盔甲口呼万岁,向北汉投降,右翼军队溃败。柴荣看到形势危急,亲率贴身卫兵督阵冲击敌阵,北汉兵数百弓弩手一齐放箭,柴荣麾下亲兵用盾遮挡,柴荣虽然没有受伤,但麾盖上已经中了数十箭,被射成了刺猬。

赵匡胤当时担任后周负责警卫的将领,看到皇帝陷于险境,军人的血性被激发出来,他大喊一声:“形势危机,为主尽忠的时候到了!”这可不是像有些人说漂亮话,而是在铁血横飞的战场上,说话是要立马兑现的,而兑现的代价可能就是鲜血和生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