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巡夜人
李东林 28岁 柜台警卫
我过往二十多年的生命里,很少发生特殊事件,所以我总是看电影、读小说、打在线游戏,像一般寻求虚拟体验的人们那样,屏幕里的影像逐渐替代了真实世界,因为自己的世界也不会发生什么值得记录的事。如果经验是形塑自己的重要部分,那么我这个人,大多数是由信息形成的。我没谈过恋爱,没有值得称许的工作,二十八岁还住在父母家的顶楼加盖,除了几个同事,我身边算得上朋友的人一个也没有。
我喜欢推理小说,有关犯罪、侦探的影集。电视电影里头有谋杀案、命案,或各种悬疑事件我就会入迷。我最喜欢的是美国一出影集,叫做《CSI犯罪现场调查》,拉斯维加斯的部分,鉴识组的组长大胡子葛瑞森,以及组员莎拉、华瑞克、尼克等全部的组员。我曾上网买过盗版DVD,一到七季全收齐了,反复看了很多次。后来华瑞克死了,葛瑞森也不知去哪神隐,第八季之后我就不再追这出戏,迷上另一部影集《犯罪心理》。网络免费看片网站追追追,追到第七季。这部影集专讲连续杀人狂,这些心理犯罪专家可比鉴识组的人好过多啦,个个俊男美女,搭着私人飞机,从这州飞到那州,没事会在飞机上大谈人生哲理,其中有个网络黑客小胖妞,按几下键盘就可以帮你搞到所有数据,还有个长相好比GQ杂志那种瘦干高的金发小帅哥,是个智商超高的天才,他的脑子比谷歌还厉害,只要一见到什么数据,马上在脑中过滤一次,该记的记,该分析的分析,该核对的核对,有他还需要电脑干吗?不过可以想象他加上小胖妞的电脑,有多厉害。好看是好看,但是这组人真真把我对犯罪题材的胃口都弄坏了。一季十集好了,七十集,超过七十个以上的“连续杀人狂”,一个比一个凶残、怪诞、变态,杀人手法越来越华丽、繁复,而且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心理背景。不知为何,起初我看得很嗨,四季之后我就完全麻痹了,后面三季只是为了打发时间。
犯罪迷的我,果然真的遇到了一桩命案,但,我一点都不感到兴奋,反而非常难过。今天是命案发生第三天,我被警察找去问话二次了,反反复复核对又核对,弄得好像我有嫌疑似的,为什么呢?因为我就是第一个目击者啊,我这辈子看过的凶杀案电影电视小说漫画可能比一般人多上十倍,可是真正的命案现场我只看过这一个啊。
我不是什么犯罪达人啦,我只有高中毕业。我喜欢读书,但不喜欢上学,没读大学没啥遗憾,但如果可以重来,我会选择认真去考大学,没必要闹叛逆,因为我真的想要去读犯罪心理学科,或者考警校,从小警察干起,看有没有机会当刑警,谁叫我的兴趣发现得太晚。不过这些都是扯屁,我快三十了,想当刑警,重新投胎比较快。
我想说的是,等到我自己走进真正的犯罪现场,发现完全不像影集里那么鲜艳、定格、充满仪式性或者就像个剧场,至少我看到的现场不是如此。虽然尸体经过布置,也呈现出诡异的氛围,然而,整个空间是那么生活化,使得那经过布置的命案画面也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日常性。当然,没有哪个谋杀会变成日常,我说的是,凶手好像演练过无数次了,或者说,他对钟美宝的屋内摆设相当了解,以至于可以完全不破坏屋内的气氛,只是把人像洋娃娃那样摆设着—当然是先杀死再摆设,我说不清楚啦,但那个气氛在我脑中盘旋好久。应该这么说吧,那就像是一个人的梦境的再现一样!对。就是这种感觉。
那天是我当班,跟谢保罗同一个时间值勤是最快乐的事,因为他年纪轻,见识广,人又温厚,而且跟我一样对“人”很感兴趣。我们俩都对住户很熟悉,无论名字、长相、职业等。我是因为记性很好,保罗不知是为何缘故,他有种说不上来的书卷气,尽管无论穿着或打扮都像个工人,好像是刻意把自己弄得粗粝,不想引人注目。长相来说他算是帅哥,至少也是型男,一百七十八公分,七十五公斤,穿上这身寒酸的制服,还是显得挺拔,皮肤总是晒得黑黑的,他说以前在建筑工地晒的。有些女住户特别喜欢跟他攀谈,他不知是害羞,又或者只是安静,人家说什么,他都认真听着,脸颊隐隐发红,有些太太啊就喜欢看他这个样子,抓着他就讲个没完。
我就没这困扰,瘦皮猴一个,名副其实尖嘴猴腮,高度近视,一嘴暴牙。我妈一直想叫我存钱去把牙齿整一整,不然娶不到老婆,但我就是存不了钱,买太多漫画影集小说,女人谁也不多看我一眼。当保安以前我在网咖工作,更之前我就是个宅男,现在当然也是啦。
这栋大楼里的保安,我是最年轻也最资浅的,老鸟总是欺负我,一点小事没做好,就大声斥责,跟他们当班,简直就像以前的人当兵被操,果然,有几个同事不是干保镖,就是军人出身的。
不过我做的是闲差,专门替补其他人休假的。一个月做个二十天左右,领日薪一千元,加班另计,有时会连上十八到二十四小时,我年轻啊,不怕熬夜。跟其他人都不同,所以有时连上六天大夜班,有时连休三天假期,都是常态。工作少自然钱领得少,我老妈只要我出门工作就谢天谢地,有了钱我当然都拿去扩充装备。自从父亲把我的房间从四楼移到顶楼,热虽热,却宽敞自由多了。我在屋里架了个沙包,要是恨哪个同事,就搥沙包出气。没人相信我,我以前真打过拳击,虽然是中学的事了,但现在身手还是很利落,不过比起那几个海陆出身的老鸟,也不算什么。
那天中午十一点半,咖啡店的小孟跑来柜台,要我们按二十八楼之七住户钟美宝的对讲机找人,说钟美宝没去上班,电话也没接。我按照一般访客的流程按了对讲机,响了十几声,没人接听。“一定出事了。”那个叫小孟的工读生急得哇哇叫,“美宝从来不会不开店也不交代一声的,可能病倒了没办法开门,拜托帮忙叫锁匠!”她一直拜托,我们也不能不处理。我打电话叫了大楼熟识的锁匠,就在对街,两分钟就到了。但请锁匠开门得知会警察才行,小孟说:“那就快叫警察!”于是我又呼叫警察。五分钟后,警察与锁匠都到了,大厅里弥漫焦躁的气氛,我同事谢保罗一脸惨白,像是要晕倒的样子,他立刻想冲上楼,但主管说既然一开始是我接洽的,还是我带警察上去的好,所以我带着警察跟锁匠上楼。
那个房间距离电梯很近,是电梯口出来左手边转角,角边四间的最外面这间。锁匠把门锁打开,你说如果里面有人,这么大的响动还不出来吗?锁匠一边开锁,一边嘴里犯嘀咕,警察还在打风凉话。一开门我们都被里面的怪味道冲到了,说不上什么气味,令人发毛。
钟美宝住的是权状十四点五坪的小套房,大楼里很常见的规格。一进门左手边就是干湿分离的浴室,走道充作玄关,小而窄,住户大多会用来放置鞋柜,而钟美宝的鞋柜是隐藏在装潢里。约一米半的玄关走完,进入里屋,靠浴室的墙面整片都做成流理台,上方与下方的橱柜都是白色,柜面则是黑色,无论是卫浴设备或流理台,材质蛮好的,看起来大方,有点饭店的气氛,这当初都是建设公司的基本配备,有些住户买来会加以改装,隔成一房一厅,有些会做组合衣柜,讲究点的还铺上木地板,做大型收纳柜,甚至隔出穿衣间的也有。这个套房就是属于经过全户装潢,地板、系统家具、天花板等所有木作都做齐了的类型,连隐藏式拉门都做好,摆设得很雅致。流理台清洁得特别干净,杯盘都整齐摆放,有简易的电磁炉、热水瓶、大同电饭锅、冰箱,冰箱上头还有小型微波炉。用拉门与书架区隔成客厅与卧房两块空间,充作客厅的这边,有一个迷你吧台用来与厨房区隔,摆有两人座皮沙发,一个木头箱子当做茶几,靠走道的墙边摆了张圆木桌,两张白色座椅,桌上还摆有鲜花。客厅这边有一种浪漫的气氛,像刚约会完,或者正等待着约会,把屋子收拾整齐,无论事先或事后,都是边微笑着,边把水注入玻璃花器,把鲜艳的玫瑰花逐一插入水中。但表面上的浪漫,玫瑰的香味,与屋子里某种臭味交织,使得一切变得非常古怪。我注意到靠近墙边整齐堆放了大约十个纸箱,感觉正在准备搬家,或将要做什么大幅度的装修需要先部分打包,但屋里还是很整洁。
从客厅走到卧房区只要短短一分钟不到,真的就是跨开步子走过去就到了,我却好像抗拒着,以至于将视线流连在屋里的陈设,当然,也是因为我太想把这一切都记住了,“魔鬼藏在细节里”,我真的很想像那些鉴识科人员那样,戴上手套,拿出小镊子,检查掉落的毛发、指纹,或任何、任何关于命案的事。
我只是用眼睛去收集。
是的,一进屋我就知道有人死了,或者该说,当我打电话给锁匠,会同管区一起上楼,在电梯里,我就觉得很怪了。那是一种近乎直觉的感受,等到打开房门进入屋内,我们都知道已经踏入一个“死亡现场”。那个管区一开始还有些手忙脚乱,看到钟美宝的尸体时,赶忙打无线电通报。
所有我们想象中鉴识科警探会做的事,警察都没做,至少我在场的时候没看到,连我都比他们小心不要破坏现场微物证据,可是警察笑说我“电影看太多”。鉴识科的人可能晚点才会到吧。我很担心,我们双和市警局到底有没有所谓的鉴识科这部分,当然我真的是美国影集看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