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属灵书籍电子书 > 第7章 单身与婚姻(第1页)

第7章 单身与婚姻(第1页)

凯西和我(提姆)刚到曼哈顿植堂的时候,我们没过多久就发现自己置身于这样一间教会:80%以上的会众都是单身。我们刚开始觉得挺意外的,后来我们明白了,救赎主教会只是反映了曼哈顿市中心的人口统计数据。最初几个月,我以为一群由单身人士组成的会众不太需要关于婚姻和家庭的讲道,但很快就发现不对。在1991年夏末和整个秋天,我就婚姻这个题目讲了九次,其中的核心内容都在本书里。

那么,是什么促使我向未婚者讲婚姻之道呢?答案就是:单身的人若不能平衡而明智地看待婚姻,就不能过好单身生活。如果他们对婚姻没有正确的认识,就会走极端:要么过于期待婚姻,要么不够期待婚姻,而这两种思维方式都会扭曲他们的生活。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写道:“你已经有了妻子吗?就不要想摆脱。你还没有妻子吗?就不要去找妻子。如果你娶妻子,这不是犯罪;如果处女出嫁,也不是犯罪。不过,这样的人要受肉体上的苦难,我却不愿你们受这苦难。弟兄们,我是说时候不多了。”(林前7:27—29a)这段话乍一看让人难以理解。这种婚姻观与《以弗所书》5:21及以下的经文当中所展现的美好婚姻画面显然是很抵触的。有些人猜想,保罗写《哥林多前书》的时候是不是正在受苦呢?另一些人指出,保罗的末世论思想显然影响了他的婚姻观,他相信耶稣随时可能再来(“时候不多了”),但历史证明保罗错了。真是这样吗?

可是,保罗紧接着又写道:

从今以后,有妻子的要像没有妻子的,哀哭的要像不哀哭的,快乐的要像不快乐的,买了东西的要像一无所得的,享用世上百物的要像没有享用的一样,因为这世上的情况都要过去。(林前7:29b—31)

这里我们看到,在“时候不多了”这个词的背后,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历史观。保罗在讲两个世代的“交叠”。旧约的先知说,弥赛亚将终结旧秩序——这个“速速死亡,没有福乐”的世界,然后开启天国的新时代,到时候,万物都要恢复原本的荣耀,再也没有死亡和败坏。耶稣第一次来的时候,他宣告自己就是弥赛亚,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他并没有登上王位,反而走上了十字架。他并没有来审判世人,反而承受了审判。这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耶稣确实带来了神的国。借着悔改和信心,我们如今已进入天国了(约3:3,5)。耶稣统治的权能如今就在我们中间运行,让人与神和好,又与众人和好,彻底医治他们(路11:20;12:32)。然而,这个世界还没有结束。我们仍然住在一个充满败坏、疾病和死亡的世界里。这就是“世代交叠”的意思。神的国度——神的权能更新整个被造世界——借着基督第一次到来,已经打破旧世界的权势,进入这个旧世界,但神的国还没有完全彰显在地上。旧秩序还在,尽管它注定要灭亡,如今只是苟延残喘。如保罗所言,这个世界“将要过去了”。

这种历史观有何实际意义呢?一方面,它意味着这个世界的一切社会关系和物质追求仍然存在。这个世界仍然继续存在,我们也仍然住在其中。我们必须为明天考虑。但我们相信将来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这种信心能够转变我们对地上所有事情的态度。我们为成功感到欣喜,但不会高兴过头;我们为失败感到遗憾,但不会垂头丧气;因为我们的真正喜乐在于将来,那是神用自己的生命和话语所坚立的。所以,我们享用世上百物,要像没有享用的一样(林前7:31)。

那么,讲到我们对待婚姻和家庭的态度,这种历史观又意味着什么呢?保罗说,这意味着结婚不结婚,都是合宜的。我们没必要因结婚而过于激动,也不需要因没结婚而过于沮丧——因为只有基督才是我们灵魂真正的配偶,只有在他里面,我们的心方得饱足;只有天国才是我们灵魂真正的家园,只有在神那里,我们的灵方得安息。

§单身之美好

明白了这个背景,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保罗关于单身和婚姻的话多么具有颠覆性。神学家侯活士说,基督教是第一个认为“单身是一种合宜的生活方式”的宗教。他写道:“基督教与犹太教[以及其他传统宗教]的一个明显差异,就是基督教欢迎单身生活,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几乎所有古代宗教和文化都认为建立家庭和养育后代具有绝对价值。羞辱家庭就是羞辱自己;人若没有后嗣,就不会留下真正持续的影响或遗产。若没有儿女,你实际上就等于一无所有,因为你没有未来。于是,人对未来的主要盼望就是有孩子。古代文化认为,长期单身的成年人,其人生是不完整的。

但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基督和最重要的神学家圣保罗,都是一辈子单身。不能说,单身之人就不如已婚之人完整,因为耶稣基督这个单身汉是最完美的(来4:15;彼前2:22)。保罗在《哥林多前书》7章认为,单身是好的,是蒙福的状态,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单身实际上比结婚更好。这种革命性态度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早期基督教会不鼓励人们结婚(正如我们在保罗书信中所见),并且有组织地支持贫穷的寡妇,让她们在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无需再嫁。一位社会历史学家这样描述早期基督教的做法:

假如基督徒妇女守寡,她们可以享受实际的好处。异教寡妇则要面对很大的社会压力,不得不嫁人;奥古斯都皇帝甚至下令,寡妇两年不出嫁就要受罚。与之相反,基督徒却尊重寡妇,并且他们对寡妇再嫁的态度是温和的反对。教会随时准备救济穷困的寡妇,让她们自由选择嫁或不嫁。[基督徒寡妇可以积极关怀周围的人,向众人行善。]

早期教会为什么采取这种态度?基督教的福音和基督徒对将来天国的盼望,打破了家庭这个偶像。在当时的社会,没有什么行为比绝后更极端。生孩子是成年人生活的意义所在,因为儿女会记念你。儿女也给你安全保障,因为你老了他们奉养你。所以,单身的基督徒是在向世人宣告:“我们未来的保障不是靠家庭,而是靠神。”

单身的成年基督徒在向世人见证,家庭不是他们的盼望所在,神才是。神会保障他们的未来,首先,神给他们一个真正的家——教会,让他们在基督里永远不缺弟兄姐妹和父母。但归根结底,基督徒的产业是新天新地里神国度的完全。侯活士进而指出,基督徒的盼望一方面让没有配偶、儿女的单身人士也可以活出充实的人生,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人们结婚和生养后代,因为他们不再害怕把孩子带入这个黑暗邪恶的世界。“基督徒的盼望不在于儿女,但儿女是一个标记,表明他们对神的盼望……表明他们相信神还没有弃绝这个世界……”

遗憾的是,当代西方的基督教会似乎失去了这种认识,人们不再认为单身是好事。相反,教会给单身贴上一个不太好的标签:“基督徒生活预备方案”。布朗(paigebentonbrown)在她的经典之作《为神孑出》(SingledoutbyGodforGood)中列举了教会内谈及单身问题时的一些陈词滥调:

●“一旦你单单以神为满足,他就会带一个特别的人进入你的生命”——似乎神的祝福倚赖于我们的满足。

●“你太挑剔了”——似乎神被你浮躁的念头搞得束手无策,他需要你扩大选择面才能在你里面工作。

●“作为单身基督徒,你可以全心把自己奉献出来,从事神的工作”——似乎神需要多愁善感的殉道者才能工作,而结婚的人就与神的工作无缘。

●“神要先把你变成一个好人,然后你才能嫁(娶)一个好人”——似乎神先让人完全成圣,然后再赐给他们婚姻,作为顺便的福分。

这些话背后隐含了一个前提:单身是一种倒霉的状态,适合那些尚不成器的人。布朗借用保罗在《哥林多前书》里的经文回应说:“我单身并非因为我属灵上不够成熟,不配得到丈夫;也不是因为我属灵上过于成熟,不需要丈夫。我单身是因为神是良善充足的,是因为单身是神对我最好的安排。”这完全符合圣保罗的思想和态度。基督教对单身生活的认可,超过其他任何宗教信仰和世界观。

§婚姻是天国的预尝

今天人们的态度又如何呢?非西方的传统文化仍然向个人施加强大的社会压力,要求他们必须结婚生子。西方社会虽然不是这样,但并不意味着西方社会没有这种压力。前面讲过,西方文化让我们渴望轰轰烈烈的爱情,我们的盼望在于找到完美的伴侣,从中得到完美的灵性满足和情感满足。有无数迪士尼式的流行文化叙事,一对男女正在寻觅真爱,故事才算开始,并且他们一旦找到真爱,故事就淡出了。这些故事所传递的信息就是,生活中最重要的篇章就是找到爱情和婚姻,其他一切都只是序和跋。所以,传统社会和西方社会都让单身生活显得很糟糕和低人一等。

然而,新约却不是这样。实际上,当我们从《哥林多前书》7章翻到《以弗所书》5章,看到如此崇高的婚姻观,我们会更相信单身生活不乏益处,心里感到更踏实。为什么?前面讲了,《以弗所书》5章说,婚姻归根结底并非关乎性爱、社会地位或个人幸福。神设立婚姻是为了在人类的层面反映我们与主相爱的关系,以及与主的连合。婚姻是一个记号,也是一个兆头,让我们可以看到将来的天国。

但是,这种崇高的婚姻观也告诉我们,相比我们与神的关系,婚姻是第二位的;人类婚姻指向那终极的婚姻,那是我们的灵魂最深的渴求;人类家庭也指向那终极的家庭,那是我们的情感最好的寄托。已婚夫妇如果看不到婚姻是“次好的”(penultimate),他们在经营婚姻时就会做不好。即使最好的婚姻,靠其本身也填补不了只有上帝才能填补的空白。如果双方现在没有与基督建立一种深刻的、满足的爱的关系,而只是指望将来与基督有完美的爱的关系,那么已婚的基督徒就会对他们的婚姻期待过高,以期使双方得到满足,而这往往造成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状态。

但是,单身的人也必须明白婚姻是“次好的”。如果单身基督徒不与基督建立一种深刻的、满足的爱的关系,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婚姻梦想期待过高,这也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病态。

然而,如果单身基督徒学会安息于他们与基督的婚姻中,并以此为乐,他们就能妥善看待单身生活而不自卑,不会认为自己的人生不如别人完整,或者不成熟。并且他们有可能立刻开始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因为,如果把婚姻当做偶像,他们在单身时会受其捆绑,即使结了婚,也同样会受其捆绑。所以,基督徒没有理由坐以待毙。降低婚姻和家庭在你心目中的位置,把神摆在首位,开始享受单身生活的美好。

§性别“完整”与单身

前面说到,单一的性别多少都是不完整的。既然如此,我们怎能声称长期单身是好的呢?答案仍然是关乎我们在基督里的盼望,以及我们基督徒群体生活体验。单身基督徒可以在教会里找到他们的“后裔”和家人,同样,弟兄也可以在教会里找到姊妹,姊妹找到弟兄。

基督徒的盼望,让教会变成非常深刻的人类群体生活平台,远远超过俱乐部或利益组织。福音信仰和体验在基督徒中间创造了一条纽带,这条纽带的强度超过人类的任何其他关系,不论是血亲关系,还是种族身份(弗2;彼前2:9—10)。深刻悔改并借着基督的十字架蒙恩得救,这种属灵体验意味着:今天,关于世界和自我的最深刻信念,我与其他基督徒的想法是根本一致的。我爱自己的亲人,我爱我的近邻和我所在社群的其他成员,但我们对现实的最深刻反应和信念却是格格不入的。简而言之,这意味着,我首先是基督徒,然后才是黑人或白人。我首先是基督徒,然后才是欧裔或拉丁裔或亚裔美国人。我首先是基督徒,然后才是提姆,或史密斯,或琼斯。

这并不意味着如果我是亚裔,我成了基督徒就不再是亚裔,变成了其他什么人。如果我信耶稣的时候是亚裔,我就变成亚裔基督徒,而不是拉丁裔基督徒。我的首要信仰是我和一切基督徒所共有的信仰,但我与本文化许多人有许多共同的思维习惯和情感习惯。这些文化习惯仍然是重要的,关键的。圣经强烈督促我们爱家人,关心邻居,不论他们的信仰是什么。然而,福音最终创造了一条坚固的纽带,让我们与教会里的其他基督徒组成一个基督徒大家庭(彼前4:17)和一个新的民族(彼前2:9—10)。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