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七十五面,我们看寅三的“复去喻”。我们前面讲到佛陀度化众生,他有两门来摄受我们:
第一个,透过法身的常住。这个法身的摄受,他的好处是常住不灭。佛陀的法身有这种广大的大悲愿力,佛陀是一切时一切处,不管白天晚上,他的心不断地释放他的愿力,随时准备跟我们感应道交,随时。所以佛陀已经做到最圆满了,你什么时候准备好了,我随时等着你。这是法身常住。
但是,法身他也只能够以大悲愿力来忆念我们、摄受我们,真正要能够教化,要跟我们说法,还得靠迹门的应身佛。但迹门他就要面对现实问题了,就有众生的根机、烦恼的厚薄的问题。因为这个学佛是长期抗战,我们不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学佛,我们是在三界里面长时间地打滚,累积了无量无边的烦恼、罪业,才开始学佛,所以佛陀知道急不得。所以佛陀在用这个迹门的佛现身说法的时候,他的方式是用小片段的方式。出生,度完一拨以后示现灭度,就把那些没有度化的刺激一下,然后离开;离开以后再出生,再一小片段,再离开,就形成了三世益物,过去、现在、未来这长线的布局。就是不断地出生,不断地入灭,然后慢慢使令众生善根成熟。所以,迹门的摄受是现实地考虑众生的根机。
所以佛陀既有本门的法身常住,也有迹门的三世益物,这个相互的作用,而产生了佛陀广大的度化众生的模式。
卯一、喻不灭有损
前面说明了,佛陀在度完一拨以后示现灭度,然后又来到今生,度化以后,又准备要离开了,今生在八十岁的时候准备要离开了。为什么呢?因为不灭有损。我们看经文。
“余失心者,见其父来,虽亦欢喜问讯,求索治病,然与其药,而不肯服。”佛陀今生度化谁呢?度化那些善根成熟的,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等等。但是有些是三乘善根不具足的,就是失去本心的。他们虽然没有出世的善根,但他们有皈依的善根,所以看到佛陀来也是欢喜问讯,也向佛陀求药。但是佛陀正式把三乘的出世法门开出来以后,他们缺乏出离心,也没有菩提心,所以你跟他讲苦谛,此是苦,修无常,苦,无我,他根本就不相应,因为他的心没有在这里。
其实有些人他就是喜欢修人天福报。“所以者何?毒气深入,失本心故。”因为善根薄弱,所以毒气自然侵得就比较深,已经把过去的善根给退失了,所以对于这种三乘的出世的法门,这种色香味美的法门而不相应,不契机,不肯服用。那么这个就是我们一般说的非常可惜了。最可惜就是怎么样?当面错过。就是你没有遇到佛陀就算了,你遇到佛陀,结果你也是错过了。因为什么?你没准备好。你没准备好,佛陀只能够选择离开了。所以佛陀正式地方便唱灭。
卯二、喻方便唱灭
父作是念:此子可愍,为毒所中,心皆颠倒。虽见我喜,求索救疗,如是好药,而不肯服。我今当设方便,令服此药。即作是言:汝等当知!我今衰老,死时已至。是好良药,今留在此。汝可取服,勿忧不瘥。作是教已,复至他国,遣使还告,汝父已死。
经过这一拨的度化,不失本心的已经成就了,失本心的不肯服药,所以这个时候佛陀就开始作如是的念想,说这些失本心的弟子,实在是非常可怜愍。因为中毒太深,善根太弱,所以内心已经被妄想颠倒之所控制,虽然有皈依的善根,看到我到来,欢喜好乐,也求索救疗,但是对于三乘的出世法门不肯修学。
所以佛陀怎么办呢?我今当设方便,使令他们主动地服药。就跟这些失本心的弟子说:汝等当知!我的年纪已经衰老,我即将入灭。如是美好良药,我把它留在这个地方,你们觉得有需要就可以拿去服用,只要服用,你就不用忧虑你的病毒不能痊愈。作如是教诲以后,这个父亲就离开了,到他国去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遣使还告,就说你的父亲已经在国外死掉了。
这个是说明,佛陀在八十岁入灭以后,那么就进入了像法、末法时代,在像法、末法时代出生的人一般来说就善根比较薄弱了,但是尽管善根薄弱,他看到佛陀灭度他也会起惭愧心,就作这样想:哎呀,我怎么就没有生长在正法时代呢?我怎么就“佛在世时我沉沦,今得人身佛灭度。忏悔自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这种忏悔的心,正是佛陀要灭度的真正的理由。就是佛陀利用灭度,来激发大家无常的这种危机意识。就是佛去法在。其实,你要服药,佛陀在不在是没有差别的。佛陀的离开,反而让弟子们产生了危机意识,结果就努力地服药。我们看下一段就知道。
卯三、喻唱灭有益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美味,即取服之,毒病皆愈。
佛陀一离开以后,我们看诸子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时候诸子听到佛陀离开甚至于死亡,心中生起广大的忧恼。这个忧恼就产生危机意识了,知道世间无常了,就作如此念想,说如果父亲还在,他老人家的大悲心一定会怜愍我,而且随时随地可以救拔我们。如今舍离我们而去,而远丧他国,那如今的我们只能够孤苦伶仃地漂流于生死当中,没有依靠了。所以心中常怀悲叹、悲感,一方面对佛陀的灭度感到懊悔悲伤,一方面对自己的未来心生感叹。所以这样的一种悲伤感叹,那正是他醒悟的因缘。他终于醒悟了,佛恩深重,法缘难得,而激发他过去的善根,开始精进修学。所以,他这种善根一起来以后,出离心、菩提心生起来以后,他就觉得,欸,这个药是色香美味,于是当下服用,结果病毒就消失了。
所以,佛陀的入灭某种程度会激发众生的出离心跟菩提心的善根,就是他的善根就缺那么一点。佛陀知道陪伴不是重点。佛陀出世不是陪伴,他要想陪伴的话,他可以到现在还在陪伴。重点是能不能给你真正的利益,你要不要吃药。所以佛陀的唱灭,离开以后,反而会激发众生去吃药、去修学。
这就好像说,古德讲一个譬喻,说父母早逝的儿女更加地思念自己的母亲。要从小是个孤儿,她失去了母亲,她长大以后,更加地怀念她的母亲。这为什么?因为空缺而产生需求。
这个我自己有深刻体验。我以前在佛学院当老师的时候,我发觉我们学生当中,那种一出家就来读佛学院的会比较懈怠。因为他想说,我从净人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佛法!所以他觉得学佛法是很正常的。你看我每天眼睛一张开,就有人替我说法。那么这个人一路走来,从居士就开始亲近佛法,从初级部到中级部高级部,他不会珍惜的。他修到一个程度就开始,就是整个人宕机了,就宕在那里了,好也好不了,坏也坏不了。除非他离开学院,失去以后再回来,那就不一样了。最用功的是谁?就是转学进来的。他一开始到一个没有佛法的道场,可能做其他的事情。耽误了三五年以后,他觉得这样不对,跟他的出家本意相违背。他来到佛学院,那他的精进是一天当两天用,那对法的好乐、对法的恭敬,超过其他人。私底下提出问题的都是这些人,就是转学进来的。因为他一出家没有佛法,缺乏佛法,所以,空缺产生需求,需求产生精进。
这个就是佛陀为什么要离开的原因了。所以你看,我们在佛学院里面,凡是一出家或者在家居士就待在佛学院的,这个人他只有一种情况,就是暂时让他离开。离开以后,他可能在外面参访一段时间,他再回来,欸,不一样了。就像佛陀一样,佛陀暂时离开,然后再回来,这个时候大家就珍惜了。就这么一个情况。就是“唱灭有益”,佛陀的离开能够激励众生的精进。
卯四、喻本实不灭
其父闻子悉已得瘥,寻便来归,咸使见之。
这个父亲看到儿子在他暂时离开的时候就努力地服药而痊愈,就很高兴了,不久之后再一次地到来。
现在有一个问题,诸位!佛陀离开以后到哪里去了?当然回到法身了,所以他能够再回来。就是说,佛陀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再来娑婆世界,然后离开以后再来?就是他背后有一个本门在支持他,所以本实不灭。就是说,佛陀凭什么能够片段地片段地度化众生?因为法身常住,他有一个根本在支持他。
其实,佛陀的法身就是随时知道(后面经文会说)他随时知道哪些人善根成熟了。你不用跟佛陀讲,你的往生的善根成熟了,阿弥陀佛绝对知道,他的法身一定知道。他也知道什么时候会开始来跟你感应道交的。所以,佛陀为什么能够精准地知道什么时候该来,什么时候该离开?因为佛陀的法身是常住不灭的,这个是本门,是迹门的一个根本,它永远支持迹门,知道什么时候该出现,什么时候该消失。所以佛陀是用二门度化众生。
丑二、治子实益喻、喻上总结不虚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颇有人能说此良医虚妄罪不?不也,世尊!
诸善男子!于汝意云何?难道真的有人能够说这个良医的暂时离开是犯了虚妄之罪吗?难道他放弃了救拔诸子吗?“不也,世尊!”不是这样子的。
所以,诸位!佛陀的现身说法,不在于寿命长短,也不在于长期陪伴,关键是怎么样做对我们能够产生真实的利益。这个就是所谓的真实不虚。佛陀所做的一切都是让你增上的,他觉得离开对你有好处他就离开。他离开你以后,觉得你善根成熟,又再出现。所有一切只有一个目的——让我们得到真实的受益。
子二、合法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劫,为众生故,以方便力,言当灭度,亦无有能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前面是一个譬喻,良医治子喻。这以下合法。
“佛言:我亦如是。”佛陀成就法身以来,法身的寿命是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劫的时间,那么可以说是佛寿无量。为了救拔众生故,佛陀的应化身就不断地示现出生,也不断地示现灭度。那么在一生一灭当中,你不能够说我是虚妄的,违背了我度化众生的本愿。不是的。因为这个对众生是有帮助的,是得益的。也就是说,佛陀度化众生的模式是非常圆满的。你看佛陀的模式是双向的,两种轨道:一个是本门的法身常住,一个是迹门的三世益物。
这么圆满的度化众生的模式,但是有一个地方是一个问题:佛陀不能够去改变我们的善根。这点佛陀做不到。佛陀只能够善巧地引导我们的善根,让它慢慢成熟。所以从这个地方来看,其实我们是否得度,是操之在我们自己了。你想想看,佛陀法身常住,他随时跟我们感应道交,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得度,有些人不得度呢?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了。
所以这个地方,有两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个,就是皈依的善根。你不能长时间没有修三皈依,这是很可怕的。就是你身也不拜佛,口也不称念佛号,内心也对佛陀的佛像不生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