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议政殿的时候,大家也在讨论此事,但是终究关系重大,李季阳也不敢轻易开口,毕竟这些人里头,都有各自的流派。
&esp;&esp;一直到吃晚饭的时候,李季阳才趁机跟羸政说了他的想法,因为他不是任何流派的传人,所以羸政觉得李季阳更能公平的看待此事。
&esp;&esp;这些家如今也分成了好多个派系,而李季阳要羸政立的百家石碑,但是要改一改,十个大碑,九十个小碑。
&esp;&esp;是人都想给自己的学术雕刻在大碑上,谁想要小碑?
&esp;&esp;李季阳这主意太坏了!
&esp;&esp;羸政欣然接受!
&esp;&esp;并且很快就说了,一个学术只能有一个大石碑,别的不说,儒家现在就分了不知道多少流派!
&esp;&esp;谁想上大石碑?要不,你们先商量商量?
&esp;&esp;这个结果在大秦的报纸
&esp;&esp;“当然是张仪了!”羊飞英笑道:“毕竟苏秦……失败了不是?”
&esp;&esp;当年苏秦和张仪,可是最有名的纵横家。
&esp;&esp;苏秦配六国相印,联合六个诸侯国抗秦。
&esp;&esp;而张仪却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
&esp;&esp;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esp;&esp;虽然后来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esp;&esp;但是人们一直认为张仪才是最后的赢家。
&esp;&esp;尽管他的结局也并不美好,但是谁让秦惠王天不假年呢!
&esp;&esp;“原来所有的说客,都是纵横家啊!”李季阳心想,不就是磨嘴皮子的吗?
&esp;&esp;“也不一定,其实纵横家是最没有依仗的,因为他们没有显赫的家世,都出身寒微,故而要比别人更用心揣摩出路。”
&esp;&esp;羊飞英想到自己了:“就像当初,在文信侯府,下官也是很战战兢兢,什么事情都要想在前面,但是很多人比下官更有行动能力,他们往往占尽先机,尽管下官已经想到了那一点,却无法立刻办到。”
&esp;&esp;那时那么卑躬屈膝,也是没办法,他没有那么厚的底子,没法儿跟人争啊!
&esp;&esp;也幸好自己没那么厚的底子,不然他也不会遇到公子,更不可能有后来的事情。
&esp;&esp;当年比自己不知道强了多少倍的人,如今都不见了,也就一个后来的李斯,他虽然官职比他高,但是处境却是远远不如他。
&esp;&esp;想一想,真是恍然若梦。
&esp;&esp;“民间的事,让百姓们去传好了,传的越多越好,那些假道学们当然受不了,有真才实学的才能让人信服。”李季阳道:“不过,却可以趁机办个报纸!”
&esp;&esp;报纸!
&esp;&esp;这是一个信息大杀器,李季阳一直没能出手,一个是因为识字的人少,这还不如后世的唐宋那个时代,战国的时候,环境太乱,读书人太少了。
&esp;&esp;现在不同了,很多孩子都识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