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农闲的第一天,郭有兴一大早就用广播通知大家,说有事要宣布,让每家每户派一个代表,早饭过后在晒谷场集合。
早饭过后,大家陆陆续续的往晒谷场走去,郭有兴看人齐了,就开始讲话。
大致就是各村的孩子都在镇上读小学,有些地方偏远又不方便学生上下学,所以镇上的领导决定在每个生产大队之间建一所学校。
领导觉得我们村风气不错民风淳朴,所以选中了我们村,并决定学校建在村部队对面。
郭有兴又说,领导人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让大家把够了年龄的孩子都送去上学,不能搞重男轻女那一套,可不能让镇领导对大家失望,后悔学校建在我们村。
郭有兴还说了一些女孩子读书识字的好处,说女孩识字还可以找个好婆家,彩礼也可以多要些,运气好的话还可以进工厂当工人。
这么说那些重男轻女的人家,不情不愿的咬牙答应了。
然后又说要找人帮忙建学校,没钱的人家可以,以工代酬,学校建好后他的孩子可以免费上一个学期。
一时间大家踊跃报名参加建学校,能少出一些钱也好。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学校就建好了。
想着一建就建好点,所以盖的是青砖瓦房,贵是贵了一点,但可以用几十年甚至100年,人走屋还在,可以用几代人了。
建了二层的瓦房,一共有五间教室,一间办公室。
还在傍边盖了一间土砖瓦房,做为厨房,之所以建厨房是想着天气冷的时候,方便学生热饭菜。
建学校的费用,镇上出一半,生产大队出一半。
在建学校的这段时间里,知青院的知青们,人心浮动,个个都想当老师,以止摆脱劳动,能不下地干活又能养活自己,谁还想下地干活啊!
一时间有好多个人拿着东西上门想走个后门。
郭有庆和郭有兴都快被他们烦死了,无奈之下又开广播通知大家开会。
郭有兴说开学前几天,会有一场竟选考试,由镇上的老师出卷子,到时候镇上的领导还有老师会下乡监考。
谁想当老师就去考试,到时候按考试成绩录取,录取知青里分数最高的两人,村里同样也是录取两人。
成为老师,每天有六个工分,每月有五块钱工资,夏收秋收放假的时候也要下地抢收。
刚开始众人听到这个消息议论纷纷,后来听到有工资又有工分,众人都兴奋了。
家中有人上过学的,回家后叮嘱他们多看点书,家里的事不用他们帮忙,争取考试的时候考个好成绩,拿下教师职位,那样的话下半辈子都不用愁了。
知青们回到知青院,约好明天去镇上买些书回来,复习一下,毕竟很久都没有看过书了,学过的知识,不知道有没有还给老师。
而陈晨和吕鑫则是想到郭有兴家出了三个高中生,家中肯定留着不少书籍,与其去镇上找还不如直接去村长家。
两人一起拿着东西上门拜访,说明来意,想要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