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赵凡」看着那柄,被自己托在手中的「春风剑」时。
他其实也说不清楚,这人世间的所谓「良善」,于那统御一切的天道而言,究竟有何深意?
而人生在世,目之所及的现实,正如面前的「庄子」所说的那样:
人们按照自己的欲望需求,去定义那些「良善」的标准。
对外而言。
他们希望别人在遵守这个标准的情况下,能够使自己,乃至与自己相关的一系列人和事获益。
对内而言。
他们试图给自己内心世界,找到一套可以心安理得,以至问心无愧的尺度。
可正是由于「良善」的定义,出自于这些规模上大小不一,但终归涉及自身利益的缘故。
人与人之间,基于「良善」的行事风格,才会显现的千差万别。
小至,生活中零零散散的摩擦与碰撞。
大至,国家团体矛盾而引发的激烈战争。
都可以看到这些「观念碰撞」的影子。
即便是一件,在常人看来极其骇人听闻的事件,可当它发生时,涉及事件的每个人,似乎都显得那么理所应当,对于他们来说,仿佛都有着,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想要那么做,或者不得不那么做的理由。
而这种混乱的状态,使得天道层面上的「良善」,对于本就充满思维桎梏的凡人,变得越发模糊不清,难以揣测……
……
看到「赵凡」的神色中,同样流露出了茫然之色。
「司晓峰」再看了一眼那柄交出去的「春风剑」,有些释然的说道:“……赵凡……从今日起,我便将这柄「春风剑」赠予你……”。
“……你拿着它,离开这里……去开启你的下一段人生……”。
听到这句话。
原本以为,对方只是让自己观赏一下宝剑的「赵凡」,表情上闪过一丝疑惑。
他略微沉吟了一下,不确定的问道:“……为什么?……难道你不怕,我有朝一日学艺有成之后……回来找你……或找你家族的麻烦?……”。
事实上,从求生的角度来说,「赵凡」也知道,自己不应该说这样的话来刺激对方的神经。
因为在三国故事中,曾经有这样一段传说:
那时曹操抓捕了孔融一家,在狱中时,孔融九岁的儿子,因为说了一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让生性多疑的曹操,感觉到留下他们,可能在将来会成为祸患,于是他毫不犹豫的下令将孔融的全家处决。
可明知这个道理。
此时的「赵凡」还是这样问了,最本质的原因,不是他确定「庄子」不会杀他,而是他不惧死于对方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