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考生期盼的恩科终于在弘治十一年十月初八开始了。此次恩科由刚从山东回来的李东阳为主考官,程敏政为副考官。
恩科开考当日。
唐伯虎在贡院外好像在寻找什么人的样子,同行的徐经问道:“唐兄,马上贡院就要开门了,你在找什么?”
“我在看朱兄来没来?找了一圈也没见到朱兄,可别是路上有事,耽搁了时辰。”
“应该不能吧。”徐经也看了一圈没看到朱厚照,不确定的说道。
一声锣响,贡院大门打开。里面出来的衙役在门外站定,高声喊道:“贡院已开,考生排队入场。”
早就在贡院外面等着的考生依次排队,经过衙役的检查后,进入考场。
考生所携带的物品都被贡院门口的衙役仔细检查,至于考生随身带的干粮,这些衙役恨不得将其剁成粉末。在此严格的检查下,有不少想要浑水摸鱼的考生被抓了出来,被扔进了大牢。
等待这些妄图作弊考生的是夺去功名,遣返归乡,这辈子再与功名利禄无望。
唐伯虎和徐经也经过了检查,进入了贡院。进入分配给自己的考舍中。唐伯虎见考舍中满是灰尘,去贡院正中的水缸处打了一些水回来。打扫了一下考舍。
明朝科考的时候,贡院在考生全部进入后,等待吉时开考,开考的时候,贡院落锁,衙役们也会将考舍的门锁起来,将考生关在考舍里面。考生要在考试的这九天当中,在考舍里吃喝拉撒。每日在固定的时辰会有衙役给各位考生送水。
在考试的这九天中,考生哪怕是死在考舍里面,巡逻的衙役也只是将考生的尸体挪到后院停放,在第九天贡院开锁后,才会将尸体运出。换句话说,哪怕是贡院里面着火了,考生死也的死在贡院,不到开锁时间,谁都不能打开贡院的门。
在唐伯虎刚刚打扫完考舍后,刚刚将书箱中准备好的笔墨砚台拿出,开考的锣声就响起来了。
“会试开始,贡院落锁。”在衙役的喊声中,贡院大门缓缓关闭。考舍这边也有衙役将考舍挨个上锁,并发下考题,交由考生做答。
唐伯虎接过衙役递过来的考题后,思考了一会,开始在草稿纸上奋笔疾书。而反观其他的考生还在冥思苦想当中。唐伯虎和其他考生的差距,一眼可见。
在开始考试后,李东阳和程敏政进到考官所休息的屋子里,他俩要在这间屋子里等待考生交卷,阅卷。屋子里朱厚照和几位其他的阅卷考官早早的等着了。
李东阳和程敏政进来之后,向朱厚照报告说:“殿下,本次恩科总共有3500多名考生参加。现在均已进入贡院。”
“嗯,辛苦两位大人了。坐下休息一下吧,等着考生们将第一题的答卷交上来。程大人不愧是博学之士,这次出的题这些考生有的头疼了。”
程敏政笑眯眯说道:“为朝廷选拔人才嘛,这样才能见识到这些学子们的真实水平。”
几人在几番闲聊过后,渐渐无言。在用过晚饭后,考生们也陆陆续续的交卷了。在经过衙役们将考卷糊名之后,将考卷送到了朱厚照和各位考官的手中。朱厚照因为不是考官之一,将手中的卷子看过一遍后,交由身边已经阅完其他试卷的考官批改。
到了第三天,巡考的衙役将问策题发了下来,唐伯虎拿到考卷之后,发现考题是从一本古籍《退斋记》中摘录下来的问题。
问:学者于前贤之所造诣,非问之审、辩之明,则无所据已得师而归宿之地矣,试举其大者言之。。。。。。。以当平日之所当究心者。
唐伯虎见自己以前读过这本书,顿时下笔如有神,飞快的作答起来。经过几天逐字逐句的琢磨,终于在第九天的时候,将草稿上已经写好的文章工工整整的誊写到试卷上。
唐伯虎敲了敲考舍的门,示意在门口把守的衙役,自己要交卷。在衙役将唐伯虎的试卷拿走后不久,停考的锣声就被敲响。
各个考舍外面的衙役将考舍的门锁打开,从还在奋笔疾书的考生手中将卷子夺走。随着贡院大门上的锁被打开。所有的考生逐渐走出了贡院。
出了贡院的考生不少人的神情都是不自然的,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考好,觉得这次出题实在是太偏了。
徐经出了贡院,没有走远,在边上等着唐伯虎出来。不多时,徐经见到唐伯虎出了贡院,迎了上去。
“见伯虎兄,如此自信,一定是考的不错?“
“还好,幸好这篇文章曾经在家中读过,所以不觉得难。”唐伯虎自信的说道。
“那小弟就在此恭祝伯虎兄金榜题名了。”
“多谢徐兄吉言了,不知徐兄考的如何?”唐伯虎反问道。
徐经对自己没有太大的自信,听到唐伯虎问他考的如何的时候,只好敷衍道:“还好,还好,但小弟没有太大的自信。听天由命吧,就算考不上,我也能回家继承家业。”
唐伯虎刚要劝慰徐经,但转念一想,徐经家中殷实,平时送的见面礼都为百两白银,回家继承家业也不为一个好事。随即不再言语。和徐经两人作伴回了驿馆,等着开榜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