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陵特别留意伊水和洛水两河的动静,因为他们的逃亡路线正在两水之间,先一步掌握李世民水师船队从那条河道来追,关系到撤退的成败。
陈老谋来到他旁,细听洛阳城方传来的喊杀声,道:“开始啦!两座战塔阵将在二十下鼓音内崩塌。”
远方喊杀连天,这处却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的沉静,把守山头阵地的三百战士人人神色凝重,蓄势以待。
负责出口这一方布置的全选自杨家军,无不是能以一挡十的精锐,人数虽少,配上徐子陵如此级数的高手,足可应付任何情况。在以静制动下,负起押后拒敌的重任。
徐子陵道:“陈公可负责把敌寨劫来的粮草用品运来,这里交给我便成。”
陈老谋点头答应,领着十多名亲随重返地道去。
徐子陵遥望高寨,心中涌起不安的感觉。李世民现下究竟身在何处?
寇仲安坐千里梦马背上,冷然扫视敌我的攻防战,攻打第二重壕堑是由麻常负责指挥,这是他从“天刀”宋缺偷师学来的用将法门。无论如何优秀的人才,若不予他历练的机会,扩展才能,是难以发光发热的。正如宋缺要他撑起北方的局面,乃抗李阀的大唐军,用意如一。又像宋缺迫他作生死决战,令他在刀道上作出突破。
三十挺弩箭机和十五台飞石大车对壕垫外的敌阵展开无情的狂攻,前者射程五百余步,后者二百步远,全推移到离敌阵二百步的距离,在敌人投石机的威胁外。敌人射来的箭矢,由矛盾兵挡格。五辆木驴车打横放在前线,己方弩弓手以之作掩护往敌阵还击。甫一接触,在弩箭投石的强大攻势下,敌人血肉横飞,纷纷撤往战阵后,如非有长壕阻隔,突围军早长驱而前。
寇仲喝道:“取消挖空计划!”
“轰!”
左方箭塔受不住投石摧残,倾颓倒塌,压得阵内战士惨嚎奔避。
杨公卿传令下去,鼓音忽变,通知地道下的人放弃拉倒支架,让敌阵塌往地底的计划,以免暴露地下的玄虚。
寇仲暗怪自己失策,想不到敌人志不在守壕,而在乎壕外的对垒交锋,以致浪费人力。
左寨薛万彻指挥的万五唐军,完成跨河的行动,通过三座木桥注入前方平原,会合以屈突通作主将的大军,总兵力达六万人,如展开翅膀的雄鹰,忱兵广阔的平原上,严阵以待。后方是旌旗飘扬的高寨。
如非寇仲有从地底突破高寨的安排,此刻只好认败服输,退回城内想办法。因为在敌方压倒性的兵力下,配合快速骑队的冲击,弩箭机和大炮飞石将失去隔壕进攻的威胁力;倘给敌人截断退路,更是全军没顶的惨局。
号角声起,敌人终放弃守壕箭塔阵,往后撤退。
寇仲别无选择,下令填壕,车轮辘辘声中,余下的虾蟆车全体出动,推往深壕去,泥土包随后运至,抛进壕内。
城楼上战鼓急响,在西南角城楼上的传信兵以火把打出讯号,通知寇仲敌方有一支三万人的部队从西面绕城而至。
杨公卿神色凝重的道:“李世民来哩!”
寇仲摇头道:“应是李元吉而非李世民。立即关闭厚载和定鼎两门,单雄信和郭善才改由长夏门出城,弩箭机和飞石大车固守我军右翼,抵挡敌人冲击。”
杨公卿一声领命,亲自指挥行动去也。
寇仲心神一片安宁,无惊无喜,那种与天地合成的感觉回来了,生死荣辱再无关重要,重要的只是在这恶劣无比的战场上作出最正确的判断。他虽有一个近乎完美的突围作战计划,可是李世民的战略才能毫不逊色,任由他出城剧战,摸清他的虚实,待他兵疲力竭,计穷谋尽,再以养精蓄锐的兵马,对他落荒逃遁的大军施以雷霆万钧的拦截战。
他明知李世民的手段,却是无法改变即将发生的任何事,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全力与对方周旋,力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蹄声轰天响起。
飘扬着李元吉军旗的大唐军,出现在西南平原处,一队三千人的先锋骑兵部队,在两重壕堑垫间疾驰杀来,按着是另一支三千人的骑兵,沿第一重壕堑边沿配合冲击,硬撼突围主力军右翼。
战鼓声起。
前方三军开始推进,从正面迫至。
寇仲拔出井中月,大喝道:“越壕!”
短兵血战的时刻终于来临。
第五十三卷 第四章 突围血战
随着领军主将的号令,一排一排的弩箭,在数息的短暂时间下,连续发射,待到十五挺八弓弩箭机射出弦架的强箭,由战士快速上箭时,另十五挺弩箭机立即接力发射,在射程内的敌骑无一幸免的人仰马翻,血肉飞溅,情况教人惨不忍睹。
李元吉先锋骑兵队的攻势被这些弩箭机彻底粉碎,仓皇往西撤退,改由盾手和箭手重组攻势,循骑兵的退路推进,务要把突围军中最具杀伤力的重武器牵制,为屈突通的大军制造机会。
这是个看谁伤得更重的死亡游戏。
蓦地洛阳城东北城楼警报鼓声响起,传信旗手更打出敌人进攻东北上东门的旗号。
寇仲和杨公卿交换个眼神,后者眼中透出惊惧神色,这会把仍留守洛阳城的八千战士牵制得动弹不得,无法参加突围之战。
突围军以盾矛手和刀箭手组成的先锋部队,仍依着战鼓的节奏,越过填平的壕堑,往敌阵推进。
一切就像一个没法醒过来或能够改变的噩梦,寇仲心中暗叹一口气,李世民确是不世将才,每一招均能命中他致命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