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有秦朝这个词吗 > 第十五章 秦皇起始篇我的未来不是梦5(第1页)

第十五章 秦皇起始篇我的未来不是梦5(第1页)

在始皇帝焦急的期待眼神中,尉缭献出胡萝卜加大棒的统一六国之策,始皇帝深以为然,制定了先从内部将六国分化,然后再展开军事打击的战略步骤。尉缭对六国的灭亡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令人不解的是,尉缭作为一名外籍人士,为何如此心狠手辣,急切盼望始皇帝能尽早统一六国呢?

尉缭认为,纵观战国时期,老百姓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幸福指数每况愈下,生命安全很难得到保障,这所有的根源都在于国家间无休止的战争,自己如果能施展才学,帮助其中一国一统天下,群众的这些痛苦就不复存在了,而这个国家最合适的就是秦国,因此在他心目中,助秦国灭六国,其实是救六国。

尉缭为了天下苍生,摒弃狭隘的国家和民族的观念,全心全意帮助始皇帝统一六国。他的这一行为不但没有人理解,还受到了六国百姓的指责谩骂,尉缭没有退却,就这样,秦王嬴政在一帮文臣武将的辅助之下,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的宏图大业。

在秦国最终整合六国、一统天下的时代,很多外籍人士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除去表现最为出色的李斯、尉缭两位技术技术型人才外,还有很多操作型人才,比如:王翦、蒙恬等,正是有了这些管理人员的奔走效劳,嬴政才能顺利扫除各种障碍,最终实现统一的伟大目标。

有规划、有管理、有实力,当时的秦国已拥有了所有战备条件,正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恰在此时,赵国的处境暴露出的弱点给秦国吹了一股强劲的东风。为了防备匈奴,赵国成天累死累活地修筑长城,而后院的燕国也不是省油的灯,净干些落井下石的事儿,腹背受敌的赵国境遇可谓是相当落魄。

赵国的赵悼襄王时常回忆自己的榜样赵武灵王的光辉业绩,也难怪他只能靠回忆做一做大国的美梦了。最近几十年来,秦国可劲地欺负赵国,现在赵国已经没落为世界二流国家了,想到这些赵悼襄王就觉得自己窝囊,他不住地感叹:如果自己能像前辈赵武灵王那样具有雄才大略,那该多好呀!

遥想当年的赵武灵王,那可是个复合型人才,既是军事家、政治家,又是战国著名的军事服装设计师。他第一次显露自己的实力,是在他老爸的葬礼上。赵武灵王的老爸赵肃侯去世后,根据惯例,国家君主新丧,各国都会派出吊唁团前来吊唁,顺便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赚一些便宜,当然这次也不例外。

赵肃侯生前是个性情中人,他的宗教信仰就是武力是显示外交强弱的唯一标准,在他当政的那些年中,赵国到处寻衅滋事,因此赵肃侯的人缘极差。听到他的死讯,魏惠王振臂一呼,各国纷纷响应,联合组织了治丧委员会,准备顺便在吊唁老朋友的过程中去赵国狠狠占一把便宜,以解往日之恨。

面对各国不怀好意的吊唁活动,赵国新君赵武灵王没有慌张,虽然他才十五岁,却像个成熟君主一般沉着冷静地找出了各国的软肋,组织手下逐个击破,最后成功挫败了五国的不轨行为,赵武灵王经受住了人生第一次重大考验,受到了赵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他后来能取得辉煌的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

魏国组织五国联盟攻赵,赵武灵王用重金贿赂越国,然后让其攻打楚国,楚国自顾不暇,退出了五国联军;他又忽悠楼烦强攻燕国,燕国腹背受敌,无奈之下和赵国签署和平协议;燕、楚两国退出攻赵联盟之后,赵国又以利益共享为诱饵,联合韩、宋两国,共同抵抗联军。就这样三管齐下,五国联盟瓦解。

赵武灵王不但具有超强的军事组织才能,而且还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国际主义者,他结合赵国军队现状,设计出了适合赵军使用的胡族的服装体系,既提高了赵军衣着品位,又使赵国男人免受穿着裙子之苦,这项着眼于多民族交流合作的新潮服装引进与探索,为中国多民族之间的融合沟通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赵国在赵武灵王的任期之内,消灭了威胁赵国统治的中山国,打跑了骚扰赵国边境的胡林,重组了资源丰富的楼烦政权,赵国成了名副其实的超级强国,甚至连秦昭襄王继位都是在赵国的秘密援助和安排下进行的。然而风水轮流转,到今日赵悼襄王时期,庞大的赵帝国只剩下邯郸附近的一丁点地盘了。

相对于赵国的辉煌历史,燕国显得始终平淡无奇,但燕国也是个有个性的国家,他的个性表现在脾气最古怪上。燕国地处老少边穷地区,想往中原发展,赵国和齐国又不同意,所以燕国一直贫困弱小,但弱小的燕国不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夹缝生存原理让他疲惫不堪,战国每次战争都能看到他弱小的身影。

在国际社会,燕国给自己国家定位于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燕国甘愿被各位老大们当枪使,这样可以因成为大国间互相牵制的棋子而受到重视。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秦国逐渐一支独大,没有国家可以和他抗衡了,燕国也就失去了在左右逢源中谋求利益的机会,这样燕国的生存空间也就越来越小了。

在历史上,秦国就对自己的邻居赵国很感兴趣,根据地缘政治学理论,一直梦想雄霸天下的秦国发现,只要吞并了赵国,秦国就能实现北接燕国,东至齐国,中围韩、魏,南通楚国,这对秦国的雄图大业非常重要,这是这个原因,秦、赵多次开战,赵国虽屡屡失败,可赵国也是大国,想彻底消灭还要费一番功夫。

秦国想灭掉赵国,于是就派人与燕国联系,目的为保持远交近攻。赵国看透了秦国的计谋,就直接派人去秦国谈判,承诺只要秦国不欺负赵国,赵国愿自费对燕开战,战后利益全部归秦国所有。有这等好事,始皇帝如果不答应真是脑子进水,于是在利益的驱动下,燕国成了两国交易的牺牲品。

公元前236年,赵国迫于无奈,武力进攻燕国。为了师出有名,赵国再次喊出了雪“邯郸被围之耻”的口号,由于这次又兼顾着吞燕奉秦的使命,赵军的战斗力格外高涨,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拿下了燕国的貍城和阳城,根据协议规定,赵国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把从燕国掠夺来的物资献给秦国。

客观地说,赵国攻打燕国的目的并不是那么单纯,他除了想通过这一手段阻止秦国对赵国的攻击之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燕国的战争,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从而发展壮大赵国的力量,甚至把战利品献给秦国也是为了迷惑秦国的一个举动,他的最终目的是灭掉燕国之后和秦国进行一场大决战。

燕国糊里糊涂地受到了赵国的进攻,一直到赵国军队开到燕国国内,燕国也没明白过来,本来是秦国和燕国联合攻打赵国,怎么又变成赵国攻击自己了,看来国际形势实在是变化万端、风云莫测。但既然别人已经打到家门口了,还得寻找解决危机的办法才对,燕国想来想去又将目光对准了秦国老大哥。

燕国准备派人到秦国寻求帮助,却找不到去秦国的合适路径,借道韩、魏吧,韩赵魏本身是一家,人家也不让,想来想去要去秦国只剩下赵国这一条,燕国的使团只好顶风作案,取道赵国,结果赵国以非法入境罪扣留了燕国使者。

面对去找秦国求援的燕国使者,赵悼襄王当然不会让他们再去秦国,他以邀请使者团在赵国旅游为借口,留下了使者,有理又不失感情。可燕国使者发扬苏秦遗风,一顿忽悠,阐述了如不放人就会破坏秦、赵联盟的悖论,赵悼襄王脑子本来不太好使,这些悖论让他更迷糊了,于是他迷迷糊糊地放燕使去了秦国。

燕国使者既然能忽悠赵国放行,当然也能忽悠秦国出兵攻赵。始皇帝和燕使会晤之后,认清形势,发觉让赵国攻燕其实是中了赵国的圈套,只能在此时和燕国两面夹击攻击赵国才是上上之策。秦国出于自身利益,再次单方面撕毁协议,派出两路大军,互为掎角之势,浩浩荡荡地杀向赵国。

秦国派王翦、杨端从西路进发,桓齮从南路进攻,两路大军齐头并进,进攻赵国。对于这些大将来说,去赵国打仗是熟门熟路,而且对赵国的兵力部署、战术应用、人员素质都一清二楚,仗打起来那是相当轻松,很快攻取了赵国九座城池。

首都邯郸告急,正在燕国大肆抢掠的赵将庞煖急忙调转马头,回国救援,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秦军已经将赵国南部的广阔平原变成了秦国新的军事基地,这就意味着秦国彻底切断了赵国同魏、韩的联系,而秦军的后勤补给完全可以依靠赵国供给,赵国首都邯郸再也无险可守,变成一座孤城。

不管赵悼襄王的能力如何,要论自觉性,他还是素质较高的,当他看到祖宗的江山将要败在自己手中,自觉地两腿一蹬,到阴间找祖宗谢罪去了。这可愁坏了他儿子赵幽缪王,老爸把祖宗基业传给了自己,可传下来的是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摊子,看来自己注定要做老爸的替死鬼,承担起亡国之君的罪名。

赵王迁史称赵幽缪王,他是真正的受命于危难之中,以前多次申请担任赵王职位,都被老爸骂得狗血喷头,这次眼看秦军将要打到邯郸,老爸才让位。不过赵王迁还是暂时保住了祖宗基业,因为秦国考虑到赵国掌门人刚刚上任,赶尽杀绝有损名声,再说秦国在南方还有事需要处理。

公元前235年,魏国和楚国之间爆发了一场不该发生的战争,起因还是秦国,魏国景湣王是个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教训的有心人,秦国攻赵之后,他实地参观了赵国的惨样,魏景湣王认为赵国的失败在于没能早点吞并燕国,魏国目前如果要不重蹈赵国覆辙,就应该及早下手吞并楚国,建立起一片抗秦根据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