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有秦朝这个词吗 > 第十七章 统一六国篇始皇帝的追梦历程2(第1页)

第十七章 统一六国篇始皇帝的追梦历程2(第1页)

秦军看到赵军开放式的抗秦战略开始很不适应,不过很快秦军镇定下来,因为他们自认为找到了赵军的软肋,赵军数百里长途奔袭,在没有休整的情况下就让先头部队直冲敌军,还命令骑兵部队从侧翼展开攻击。如果这也能称之为战术的话,这无疑就是自杀式战术,与让赵国士兵白白送死无异。

秦军面对赵军的非常规战术,果然是自作聪明,本身秦军就超级强悍,素来有轻敌的毛病,况且秦军仗着强大的正面作战能力,往往会放松对侧翼和后方的防护,李牧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趁秦军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发动猛攻,寄希望于两翼突击的骑兵能够出其不意,这下秦军再次成就了李牧,大败而归。

李牧战胜番吾秦军乘胜回援邺城的时候,竟然发现进攻这里的秦军不战而溃。原来番吾的失败让秦军吓破了秦胆,他们已经失去了对抗李牧的勇气,李牧再次被冠以秦军克星的美誉,他也成了战国后期唯一一位克秦明星。

在赵国面前接二连三的失败让始皇帝面子上挂不住了,向来秦国只有欺负别国的份,哪有被人欺负的历史,在秦国的词典里从来没有忍气吞声这四个字,可想而知紧随其来的报复会如何波涛汹涌。始皇帝在宫殿内部对灯发誓,一定要举全国之兵,全力进攻赵国,让赵国知道秦国的厉害。

始皇帝在为秦、赵之战失败大发雷霆之时,赵王迁也一直愁眉苦脸,靠非法手段上台的他何曾想过做赵王竟会如此艰难,尽管赵国再次取得了对秦作战的胜利,全国一片欢腾,可明眼人都知道战胜秦国会遭到秦国更猛烈的报复,而且两次大胜仗给赵国增添了数十万亡魂,烧钱的战争也让自己的小金库变得空空如也。

赵王迁在战胜秦国后一直在心疼自己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小金库,直到心腹提起秦国战败肯定会大规模报复时,他才又意识到还有一场空前的危机即将来临,心惊胆战之余他又召集群臣,商议缓和秦、赵矛盾的办法,这时赵王迁听到了大臣司马空的惊世骇俗的议案,他让赵王向秦国割地赔款换和平。

自古战败国为了息事宁人有割地赔款的先例,可战胜国赵国大臣司马空也提议向战败国秦国这样做,真是奇诡之极。司马空真正的身份是吕不韦的原门客,更是姚贾重点行贿对象,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正因为这样的出身,他才张口就要送秦国一份大礼。

司马空在赵国提出的向秦国割地赔款的提案得到了无数人的唾弃,赵王迁也断然否决了这样的提案,当然不是他怕背上卖国罪名,而是他实在没这个魄力去做。虽然司马空一再强调只要秦国接收了赵国的土地,其他国家对秦国更会胆战心惊,在人人自危的情况下,才能组织联手抗秦,彻底挽救赵国。

虽然赵王迁不想靠割地向秦国示好,可有的是人愿意抱秦国大腿。公元前231年,韩王安主动把韩国的南阳赠给了秦国,南阳自古产玉,而战国时期玉石是权势、地位、财富的象征,佩带玉器是当时的流行风,南阳因此成为战国最有油水的地方,此次韩国为了国家安全无偿转让南阳地块,让秦国感到韩国的忠诚。

韩王安是个有阴谋的君主,他表面上向秦国奉献了南阳之地,但其实此地历来被秦、韩、楚三国瓜分,韩国控制一小部分,如今韩国主动放弃一方面是表明坚决向秦国靠拢的决心,另一方面要孤立楚国,增加秦、楚之间的矛盾,缓解韩国生存压力。没想到魏国看到韩国这样,也东施效颦,向秦国献出了一块地。

赵王迁看到这些国家纷纷向秦国献媚取悦,不禁在邯郸城长吁短叹,不过他不是为这些国家的屈膝奴颜而叹息,而是为自己错过了献媚的先机而懊恼,本来割地是赵国大臣的主意,韩、魏两国在没有事先声明的情况下却剽窃了赵国的知识产权,这让赵王迁非常气愤。

而当李牧再次将秦军打得丢盔弃甲的消息,快马加鞭传到咸阳时,朝堂之下是热火朝天议论纷纷,可在朝堂上却是一个个缄口不言战战兢兢头都不敢抬。在大老板面前讨论国家战略失败,既损失土地又损失钱财,那绝不是明智的选择。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就在秦国的大臣在恐惧中噤若寒蝉时,战胜国赵国的大臣也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极度恐惧之中,他们在收到赵国大胜的消息之后就已经感觉到,秦国肯定不甘心这种接二连三的失败,总有一天秦国肯定会大肆报复,到时不仅是官位不保,甚至脑袋能不能保得住还是个未知数。

显然人们错误地估计了始皇帝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一个不世英雄,他最明白战争不是小孩过家家,而是世界上风险最大、也最残酷的游戏,一念之差结果可能就会截然相反,赢了战争能赚个钵满盆溢,输了则会有无数人头落地,所以始皇帝这个资深战争组织者,肯定不会因为偶然的失利而丧失理智。

胜败乃兵家常事,始皇帝没有因为和赵国两次较量的失败而丧失信心,相反的是屡次失败反而激起了始皇帝心中的斗志,他要让赵国为此战付出亡国灭种的代价。这就是勇于开拓的始皇帝的真实心理写照。

一直横扫六国的秦国却接连在赵国面前吃了两次大亏,秦国急需一场胜利来震慑六国,可拿谁开刀呢?赵国是最好的目标,打败赵国最能振奋士气,可是赵国新胜,士气高涨,再加上还有阴魂不散的李牧主持军委工作。正好这时遇到了韩王安这个倒霉蛋向秦国进献南阳,始皇帝找到了窝囊废,决定攻击韩国。

秦国想靠一场胜仗提高百姓的凝聚力,但又不敢再和强国交手,怕再遇败仗会威信扫地,引来六国围攻。于是公元前231年,始皇帝以派遣南阳代理太守为名,委派内史腾率军前往南阳接收韩国敬献的领地。之所以让他作代理太守,并且多次暗示内史腾,要想去掉代理二字必须灭掉韩国才有可能。

秦国内史腾接到了始皇帝模棱两可的任命后,马上明白了领导意图,他来到南阳后,立即在南阳进行了以备战为目标的一系列积极举措,征讨民工重新筑高城墙,进行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扩充军备,做好攻韩的战前准备。

自作聪明的糊涂人早晚会为自己的“聪明”所害,韩安王一度因为自己的献地之策而沾沾自喜,认为韩国虽然失掉了丁点利益,但从此可以高枕无忧,非常划算,可就在公元前230年,韩王安听到了一个足以让他满脸黑线的消息,秦国特使、代理南阳太守内史腾突然率兵南下黄河,目标直指韩国国境。

韩安王机关算尽不但没能圆梦,反而得到了最坏的结局,气得口喷鲜血,可吐血解决不了问题,还得想办法应对,谁知就在他还没想出合理的办法时,来势汹汹的秦军已经把迎战匆忙的韩军全军覆没,这场实力悬殊的对决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在几个月内,内史腾就攻破韩都大郑城,韩王安被俘,韩国正式灭亡。

看到韩安王被俘的下场,魏景湣王迫于秦国的强大威力,不得不采用了下下策的缓兵之计——割地,主动向秦国献出丽邑。正在把主要精力放在赵国这一大单上的秦国业务员们当然不会放过主动送上门的回扣,正所谓收礼办事儿,这也使得魏国又维持了数年残局。

韩国的灭亡让赵、魏感到了生存的压力,想当年韩国率领赵、魏三晋破齐,那是多么的荣光,周威烈王亲自下诏册封他们为诸侯,这才百余年光景,昔日风骚一时的韩国就在地图上彻底被抹掉了,取而代之的是秦国的颍川郡,韩王安被政治流亡,立下大功的内史腾被封为颍川正式郡守。

韩国的失败和韩王安的下场在六国君王的头脑里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同时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灭亡韩国,其实就是始皇帝打出与各国决裂的信号弹,他要让世人感受到秦国的军事恐怖气息,让六国在这种恐怖的氛围中彻底失去斗争意志,更是向六国传达顺秦者亡、逆秦者恒亡的可怕信号。

韩国灭亡的这一年,是战国历史上又一个多事之秋,始皇帝在战国掀起血雨腥风、凶气冲天,不仅克人而且克己,各国在秦国恐怖主义大军的危险之下,一直战战兢兢地毫无抵抗能力,他们非常明白秦国的野心,无奈之下只好做好殊死挣扎的准备,他们清楚如果抗不住就只有死路一条。

韩国有幸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先被秦国灭掉的国家,在韩国灭亡之后的短暂时间内,一向混乱的战国突然间变得平静起来,虽然没有国家去认真听取韩国百姓的诉求,但他们似乎感觉到了韩国的今日就是自己的明天,在其余五国的眼里,本来不可预知的天下统一突然清晰起来,而秦国就是那个索命的阎罗。

亡国灭种的恐怖阴云在列国头顶笼罩着,天公似乎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证实着众人的猜测,这一年卫国卫元君薨,而赵国又发生百年难遇的大旱,赵国国内颗粒无收,由于减灾机制不健全,百姓因饥饿大面积而死。敌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幸福,一直想向赵国报仇雪耻的秦国再次攻赵,赵国危在旦夕。

趁着赵国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始皇帝不失时机地派遣王翦率领秦军再一次会师赵国,这位经历过咸阳保卫战、平定了嫪毐叛乱等大场面的成熟军事统帅,此次的目标就是向李牧不败的神话挑战,打败李牧,彻底消除秦军的恐李牧症,替始皇帝排解忧患,为秦国的终极目标建立不朽的功勋。

赵国遭遇百年难遇的特大自然灾害,一向落井下石的秦国,趁赵国天灾的机会加派兵力攻打赵国,王翦任总司令。这次火拼秦国是下了大决心的,举全国之兵,不是他死就是自己亡。从战略方针到实施细节都做了全面的部署,有目标、分工明确、能抓住对方的弱点,这种高端的管理政策想不胜利都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