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小日本干啥 > 第20部分(第2页)

第20部分(第2页)

刀伊海盗跑到了肥前松浦郡,觉得这次生意收获不大,实在是没有面子,便准备在这里再搞上一票,好弥补下亏空。谁知道,当地的地方武士也不是软柿子,集合了大量的人手,对海盗们进行了迎头痛击。很多沿海居民因为憎恨刀伊海盗也加入了战斗,想捏软柿子的刀伊海盗们毫无心理准备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立马被铺天盖地的弓箭射倒了好几十人。

日本的弓箭虽然威力小,射程短,但只要达到了一定数量,还是能够射死人的,一支箭射不死你,就两支,两支还不行就让你当刺猬,浑身插满,看你死不死。

吃了亏的刀伊海盗只好再次逃到海上,在沿海四处流窜以寻找下手的机会。

但是,日本沿海已经从最初的慌乱中镇定下来,海岸各地的地方武士做好了作战的准备,船越津码头的太宰府军也也严阵以待,海岸处处戒备森严,加之刀伊海盗毕竟在人数上处于绝对的劣势,无法与日本的军力长期正面对抗,只得长叹一声,带上先前绑架的劳动力,打道回府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十四章 刀伊!日本人的海盗噩梦(三)

刀伊人此次的收获如下:总计杀死日本居民463人,掳走青壮年劳动力1280人,也不算空手而回。

也该这帮刀伊人倒霉,回家的路上遭到了高丽海军的堵截,被打得晕头转向,损失惨重,连先前绑架的劳动力也被抢了一部分回去,大概有259人被高丽海军救回送还日本。

至此,持续十余日的“刀伊入寇”事件终于结束。在此之后,刀伊人再没有光顾这块让他们伤心的土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事件中,刀伊海盗的战术和战法。

不知道各位读者大人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到没有,日本方取得的战果均是以弓箭取得,没有正面白刃交锋的记录。事实上,双方只是互相对射,而没有发生白刃交锋是难以想象的。

据不高兴大人推测,白刃交锋肯定有,而且不止一次,之所以没有记录,是因为日本方在白刃交锋中吃了亏,所以避而不谈,毕竟现存的关于刀伊入侵的记载只见于日本的史书和官方文书中,尤其是在官方文书中,夸胜而讳败是一贯之传统。

日本方在白刃战中吃亏是有原因的。

刀伊人据说有战马,不过这个问题,不高兴大人未查到可信的资料,暂且质疑,不过以刀伊海盗的船队规模,即使有战马,也不会太多,对战斗的胜负影响有限。

刀伊人在白刃战中站上风,很大程度上他们采用的是有组织的集团战法,讲究协同作战。

根据太宰府在四月十六日所写的关于刀伊入侵事件的工作汇报以及其他的一些史书记载,刀伊人以队为基本作战单位,二十队组成更高一级的作战单位,配备有盾牌,作战时第一排的战士手持短刀和盾牌,后面的战士则拿长刀(估计是长柄刀),最后面的是弓箭手,弓箭威力远胜日本方的弓箭,注意协同,进退有度,完全是正规军的做派(“贼合战每人持盾,前阵者持鉾(短刀),次阵持大刀(长刀),再次阵弓箭者,箭长一尺余许,射力大猛。各人手持盾,最前列鉾队,最后列弓矢队,一阵约计二十队编成。”)。

而对比日本方,只能算是游击队,基本上是无战法可言,而且越是正规军越是没有战斗力,白刃战基本靠的是个人的武勇,不讲究配合协同,各自为战,自然难以抵挡刀伊人有组织有配合的攻击,白刃战中吃亏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刀伊人的集团战术,虽然在当时对日本的军队战术思想有所冲击,但日本方依旧是死不悔改,以至于在忽必烈攻打日本时,在与元军作战的初期吃了大亏。

无论怎么说,“刀伊入寇”毕竟是日本本土历史上第一次受到来自大陆的大规模的武力威胁,故而对后世还是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第二十五章  我也要当天皇(一)

在日本,抛开皇室成员不算,真正想当天皇的人恐怕没有多少。天皇朝廷尽管权臣辈出,外戚权势熏天,天皇每每沦为花瓶,但真正想篡夺皇位的却少得可怜,因为按照日本“万世一系”的组织原则,非天照大婶的子孙是不能当天皇的,任你权力再大都不行,而且这个观念经过长期的宣传已经是根深蒂固不容置疑的了,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篡夺皇位基本是不可能的。比较著名的一个反面例子就是那个脑袋打铁的午夜牛郎光头道镜,伪造神谕想当天皇没当成,最后弄得声名狼藉。

在平安朝朱雀天皇当领导的时候,又一个脑袋打铁的人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庄严地向世人大声宣告:我也要当天皇,我就是新的天皇,简称新皇。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如中国的西楚霸王项羽一般勇猛的平将门。当然,他的最终结果也同项羽差不多,打了败仗后,被人砍掉了脑袋。

平将门是下总国的地方豪强,也就是地方武士。他的祖父是桓武天皇的曾孙高望王,高望王被桓武天皇降格为臣下,赐以平氏,改名为平高望,被任命为从五位下上总介,从五位下是行政级别,上总介就是上总国的二把手。上总国位于关东平原。

因为作为一把手的国守,尤其是像上总国这样的大国,按照传统,国守一般是由皇室亲王担任,但由于亲王们觉得京都娱乐生活丰富得多,基本上都不实际到地方赴任,而采取遥任的方式,就是说名义上担任国守,人却可以不去。因此,一把手不在,二把手就成了实际的老大。

在平安时代,日本各国的地方官往往被京都公卿们看不起,被认为是土包子,至于地方武士,在公卿眼里更是土得掉渣。担任地方官的多数是在*中被排挤出来的或是皇族被降为臣下撵出来单独开伙的。在京都,他们都没有什么前途了,但在地方凭借京城来的贵族身份和手中掌握的权力,还是可以呼风唤雨的。很多地方武士也乐于依托这些有背景有实力的地方官,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些地方官与地方武士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势力集团,平氏家族势力就这样在关东诸国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最为强大的武装集团。

平高望死后,他的儿子们继续当地方官,长子平国香任常陆国的领导,次子平良兼在上总国当领导,三儿子平良将统治下总国。平良将曾经当过镇守府将军,本章的主角大名鼎鼎的平将门就是他的儿子。

平良将去世后,由其兄平国香兼管下总国。为什么不是由平将门接管下总国,在这点上,颇有点耐人寻味的地方。

平良将死的时候,平将门已经成年,正在京都当摄政藤原忠平的跟班,据说已经被作为检非违使的提名候选人,前途一片光明,这个时候因为父亲死了,依据惯例必须回家守孝,这个制度明显是传自中国,在中国,这叫丁忧。

这一丁忧,就把当检非违使的希望彻底丁掉了。回了家,还不能继承老爸肩上的担子继续为造福地方做出巨大的贡献。作为事业心正强的年轻人,平将门对这种结果不可能完全没有意见,对叔父平国香的仇恨也许就在这时已经埋下了。这一点,从之后的平将门手刃平国香时毫无丝毫叔侄之情上似乎可以得到印证

第二十五章 我也要当天皇(二)

平将门为人勇武、豪爽刚毅、敢作敢为,也很讲义气,但头脑比较简单,是中国的项羽似的人物。这种人物虽然在政治上有些幼稚,但由于其独特的性格魅力,往往都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鼓动性,能够吸引一批人为之效死力。

回到关东后,把其父的领地下总国猿岛郡作为据点,逐渐积累和扩张势力。

平将门是具有多种专业技术的武士,除了打架厉害外,他还有一个绝技,就是会养马,这一项技术是从他父亲平良将那里学的。从他父亲开始,下总国就致力于发展牧业,花大力气捕捉野马进行驯化和繁殖,成效显著,下总国一度成为了天皇朝廷的牧马基地。

平将门充分利用这一专业技术,逐渐训练出了一支战斗力相当强悍的骑马武士团。不过这个时候日本的马匹总体来说质量还是较差,个头矮小,马力有限,根本无法与*马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