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策中三境后期道宫境,隐隐要突破至上三境。
黎元名中三境中期洞府境。
黎元英中三境中期洞府境。
黎元安中三境中期洞府境。
黎元杰中三境后期道宫境,隐隐要突破至上三境。
说罢,将手中的纸张递出,让众人一起观看。
褚安洲,橘子洲头,龙吟为鸣,凤弦同奏,日月同盈,暮雪青丘。这到底所指何意呢?黎元英最为直爽,心思简单,看了两眼便张嘴问道。
黎元策应道:这应该便是真仙降世最为详细的地点了,但是字面依然存在谜题,需要我们找寻破解。
黎元楚突然紧缩眉头,疑声自然自语道:难道是那里?
钟疏闻言黎元楚似乎参透了谜底,赶忙急声问道:元楚师弟,你知道谜底在哪?
黎元楚抬起疑惑的双眼,似乎不可置信的说道:南唐皇宫。
什么!你是说此次真仙转世,是我们南疆南唐皇子?众人不可置信的道。
黎元楚又低头看向纸上的谜题,沉声说道:褚安洲这点毋庸置疑了,橘子洲头,咱们南唐皇宫建造之地为激流回旋、沙石堆积而成。原有桔岛、织岛、誓岛、泉岛四岛,大江水流平缓,河床宽阔,下游绿洲片片。四岛久负盛名,春来,明光潋滟,沙鸥点点;秋至,柚黄橘红,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皇宫围地势而建,整体呈现圆形似桔子。而龙吟为鸣,凤弦同奏为唐帝与唐后似乎也说得通,日月同盈,暮雪青丘应该是日月同时出现到最充盈之际,大雪大山之上真仙降世,我突然想到南唐皇宫外便有我们南疆第一高山雾影山。只是是否准确,我没有把握。
几人闻言略一沉吟,顿觉黎元楚所分析颇有道理,不觉的大喜起来,毕竟褚安洲虽大,但是完全符合吴友子卦象的地点却是少之又少。
钟疏立刻道:那就请各位师弟行动起来,各自安排门内弟子探查雾影山一切信息,这座山上一草一木,每户人家都不要遗漏,还要牢记,千万不要走漏消息,隐秘行事,任何走漏消息的弟子严肃责罚。
是,掌教师兄!六人应道。随即转身遁走,返回各自堂内忙碌起来。
看着六人远去的背影,钟疏沉吟道:五毒门一定会在我手中达到巅峰,超越道门的。说罢,双手用力一握,一股真气蓬勃而出,瞬间化无。
雾影山。
褚安洲第一险峰,亦是南疆域内第一险峰,南唐皇宫在山下一片陆地据险而建,陆地四周除一条南唐修建的陆路之外,均被南海包围,水深千米,形成天然堡垒,易守难攻。
乘桴入南海,海旷不可临。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青鸾临南海,天上双白鹤。
击水移南海,追风出大宛。
自古南海多壮阔,我又能道出几何。
雾影山,山高五千七百米,终年寒风积雪不散。由于地处南唐皇宫附近,山上生活着除了部分耐寒打猎的寻常百姓之外,其它多为极地苦修之士,过着寻仙问道简朴的生活,依据雾影山高低的不同,大致分为寻常百姓多居于山下平原处及千米以下,千米以上的高度均为南疆苦修士所在之地。
山下,大和村。
南疆自有文字记录起,以难计算存在岁月,只知有这片天地以来,南疆就在这里,便有原住民存在着,大和村世世代代居住于此,依山傍海世代繁衍着。村中有丁万余户,在册人口五万余人,多猎户;渔民;农户;亦有部分书香门第的世家,多在朝中为官,在南唐的郡府当中,大和村都是属于规模和人口最多的存在。民风朴实,夜不闭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便是村落真实的写照。由于村中世代村民走出不少南唐官宦,有文官;有武将;奋力守护着相对羸弱的南疆南唐王朝,在战乱动荡的背景影响下,大和村世代信奉儒家与武道,也誓死守护这片故土。
儒家;奉恭则不侮,宽则得众,立国立人。
武道;奉知武道,行武道,行道有方武之大成。
天下读书人,均奉儒道,即儒家精神。
征战沙场者,均奉武道,即杀敌卫国。
所修的道没有高低,只有境界的不同,儒家强盛,道家即势弱。武道强盛,佛门即弱势。
同理,天地之间修道,只有道不同,各领风骚数百年而。
修道七门,各有惊艳绝伦之才引领前进千百年,互相交替,互相辉映。
只是,近万余年,道门昌盛,信徒众多。儒家繁荣,人心所向。武道巅峰,名将辈出。
似乎,这片天地还是吸收信仰之力的。
似乎,只有信仰之力足够的人才能打通这片天地羽化成仙吧。
只是这天要信仰之力又所谓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