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幕上的女子叹了一口气之后,缓了缓片刻,好像恢复了平静。
【郑和下西洋,这个事件的好处和坏处,大概就讲到这里,现在我们再返回来说,“靖难之役”与“郑和下西洋”之间又有什么样的牵扯呢?
其实广为流传的“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一是:宣扬大明国威,加强中西方的交流,二是:传言说朱棣要找寻失踪的朱允炆,但是或许有可能还有第三个原因,那便是“靖难之役”这场四年的战争带来的惯性。
简单来说,就是战争机器启动之后,它的惯性是不容易停下来的,不是说你想停就停的,刹不住车啊!
怎么说呢,就是打仗的时候,农民生产物资来供用战争,工场生产物资供应战争所用物品,在打战中这些物品资不断被消耗,工厂也在不断地生产,那么这就造成了一个产业链,几年的战争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都是围绕着战争。
不论是燕军这边也好,南方朝廷也罢,都是如此,而战争一下子停下来之后,整个国家的经济会产生强大的震动,严重者甚至崩盘。
这样的情况,即便在主播这个年代,也是有的,曾经中国的老大哥苏联,那么强大的一个国家,猛然间散掉了。为什么呢,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军工集团绑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
朱元璋沉吟道:“没错,是这样的道理,对外打仗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缓解国家内部的矛盾,但……这个度,很难把握!一旦过了头,反而是国家被战争捆绑住。”
“是,所以国家的财富来源应该多样性,不能单靠战争,也不能单靠农业,农、工、商一齐发展,国家在经济上才能有缓冲的时间。”朱棣道。
朱棡茫然道:“哦,那和郑和下西洋有啥关系啊?”
朱元璋冷睨了他一眼,“你给咱少说话,多听!”
【所以,大胆猜测,靖难之役结束后,战争戛然而止,军队还在不住地壮大,国内的经济大部分依托在战争上,那么为了不使得国家经济一下子震动、崩盘,那么这个国家战争机器的轮子就必须继续转下去。
我们知道,朱棣他有四支非常厉害的军队。
一是蒙古人组成的骑兵部队,辽东一带、大宁三个卫所以及后来的永乐年间来投靠朱棣的朵颜三卫,他们由邱福来率领,而这支军队在永乐年间是与蒙古打战的。
二是朱棣本人亲兵护卫队以及三千营,这支原先是由张玉、朱能率领,张玉虽然在靖难之役中死了,但还有朱能在啊。这支部队后来是攻打安南的主力,后来打下了安南,朱棣命人在那里设立了交趾布政司。
三是由汉人和少数民族组成的军队,这支军队的将领是女真人,宦官亦失哈,后来,这支军队被派遣去巡视最北方的边境了,大概在黑龙江处。
而最后一支,就是郑和的部队了,这支部队就是下西洋的主力。
这样看,这四个轮子在靖难之役结束后,为了不使得国内的经济一下子震动,朱棣很有先见之明地将这四支部队派出去,正好也迎合了他想宣扬国威,对外征战的目的。
而在这段时间内国内的经济可以有个缓冲,一部分继续支持对外战争的经济生产,一部分慢慢过渡成正常的产业,如此一来,等到大明内部的财富来源多样性了,剥离依托在战争身上了,那么战争便可以停下来了。
当然,大明军事行为的扩张,郑和的下西洋,除了大明战争机器的惯性外,还有就是朱棣的“好战”了。即便后来,国家经济不依托在战争上了,朱棣也还是五次北伐了。】
朱棣面上淡然,心里涌上得意,“咱就是有先见之明,父皇,你看,这后世中国的老大哥……什么苏联国居然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朱元璋笑骂道:“可把你给能的。”
话虽如此,语气中的欣慰、赞赏谁都听得出来。
【既然说到了郑和下西洋后,中国错过了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机会,导致后来的失败屈辱,那我们顺便提一嘴大明的覆灭吧。】
这话一出,朱元璋、朱棣、朱标为首,以及其他的文臣武将都深深抽了一口气。
这会儿是大明的初期,皇帝朱元璋才建朝没多久,如今大明强盛不已,天幕也说了此时的大明是世界一流的国家,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国家的灭亡呢?
是昏君当道?众人想起之前提及的明英宗,以及几十年不上朝的其他皇帝顿时眼尾狠狠一抽。他们难道又要再一次听天幕提及那些个昏庸的皇帝么?
朱元璋挥挥手,使唤一旁的内侍去搬一把椅子过来,他老朱得好好坐着,得撑住,看看到底是哪个不孝子孙把咱大明霍霍完的。
坐下后,朱元璋狠狠地瞪了一眼朱棣,怒道:“看看你的子孙后辈给咱做的好事。”
朱棣一噎,低声自语般道:“那不也是您的子孙吗?”
“你个臭崽子!!”
【大明的覆灭,其实要提到一个地区,那就是南直隶。南直隶是原先明朝初期,都城应天(南京),附近的京师地区,被称为直隶。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原来应天附近的隶属京师管辖的地区被保留了来,这便是南直隶,当然在北平附近也有一个北直隶。
朱棣为什么要保留南直隶呢?其实这也是大明的特殊性,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从南往北打下天下的皇帝,这很难得的,因为自南到北有天险流域。
自古以来,从南往北打下天下的皇帝就朱元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