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理说,你靠着别人得到了爵位,应该捧着对方才是,但李浑估计是飘了,两年后,他居然食言了,承诺好的钱财他居然不给了,因此这两人便结下了梁子。
宇文述听说了那“李氏当有天下”的预言后,一琢磨,这李浑李浑,可不就是姓李嘛?这机会可不就来了……】
第92章
【宇文述于是逮着这个机会,立刻向隋炀帝杨广诬陷李浑和李敏等李氏大臣谋反,高傲自大的杨广一下子就相信了,他气急败坏,开始大范围地诛杀李氏之人。
李浑、李敏被诛杀还不够,他的家人也被屠戮,并且就连关中的李氏宗族也没有逃过一劫。
虽说他们家因着李穆的功劳被隋文帝杨坚赐下了一块丹书铁券,杨坚承诺给李穆说,你们家“非反不死”,只要你们家不是要造反,那无论你们做了什么事,都是不需要死的。
历史上“丹书铁券”这样的承诺也不止李穆一家,只是纵观历史,但凡有这块“丹书铁券”的最后无一不是落得满门抄斩的地步,稍微好的一点的就是“举家流放”,但流放也离死不远了。
所以如今,我们戏称“丹书铁券”等于“必死金牌”。
而隋炀帝杨广会遵守他父皇许下的承诺吗?那显然不可能,这块“丹书铁券”是给你们了,但是最终解释权还是归我们隋朝皇帝,所以杨广说,不行,你们还是得死。】
【而那时预言中的“李氏”,真正的“李氏”李渊又在哪里呢?
当时李渊在太原留守,掌控着陇右军队,当流传的预言传到他的耳边时,李渊当机立断,开始韬光养晦,每天大张旗鼓地“纵酒沉湎”,开始收取贿赂,表现出一副蠢笨、胸无大志的样子,以此来霍霍自己的名声。
隋炀帝杨广一看,哎,杀了一圈人,身边还有个姓“李”的表哥呢
但杨广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这表哥天天干的这破荒唐事,哎……好像和他自己也差不多,这样的人看起来这不是“天命之人”。
而且这明摆着就是借他杨广的势力在地方飘了啊,也好,飘就飘吧,只要不打皇位的主意,他还是可以留他一命的。
李渊和杨广毕竟也有亲戚关系,既然李渊看起来不像是能够反了隋朝的人,他也就没有对他动手了,所以李渊就在这场风波中得已幸免于难。
其实李渊家的地位确实不低,但论起在隋朝的政治影响力,大概还是李浑家更胜一筹。
李浑的祖父李穆在隋文帝取代北周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李穆家族的传记在《隋书》中位居臣子列传的首位,他们家单单有资格笏板上朝的家族成员就有一百多人。
这么庞大的家族势力,隋炀帝要拿你开刀,打击门阀最是合适不过了。
毕竟从西魏到隋朝的历史,一直都是关陇集团中显赫的世家取代了皇位,所以李穆这一大家子就是活生生的靶子。】
天幕重提这件事,无不在各位重臣的脑海里狠狠敲响了一个警钟,任你功劳多大,只要危及帝皇的统治,皇帝想杀你就杀你。
太子李建成却从这件事延伸到了自己与秦王身上,“自古以来,功高盖主总是没有好下场的。”
秦王李世民眼眸寒凉,语气却极为平静:“隋炀帝杨广这般不堪这人怎能称之为主呢?”
他的意思很明显,隋炀帝能力不行,品行低劣,所以不能称之为主,而他李建成相比李世民,能力不行,所以同样不堪为主。
李建成哪能不知道他的意思,他的脸色阴沉,但到底这会儿在说隋炀帝,总不好跳出来指责秦王。
儿子之间的争锋相对,意有所指,李渊能不清楚吗?他当然清楚,这次他依旧出来和稀泥道:“行了,都给朕看看这天幕有没有透露大唐灭亡的原因。”
李世民&李建成纷纷道拱手道是。
【对了,这条预言其实有点儿玄,因为这条预言最早出现的时候是在隋末、天下大乱之前,一直到到天下真的大乱之后,这条预言才越演越烈。
如果非要找个说法,只能这么说,因为当时“李”姓勋贵真的太多太多了,所以或许是当时的百姓总结了历史经验,从统计学、概率的方向上逐渐演变成“李氏当得天下”这样的说法。
嗯……说个细思极恐的,说不定李唐这张ssr卡,真的是百姓从仁慈的上天抽出来的。
大唐、李氏出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一个特别特别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李唐,我们国家的历史也许会有很大的不同。这一点我们暂时不讲,等讲到唐太宗的时候再来说。
说回来,李渊虽然逃过一劫了,但是隋炀帝也仅限于不杀他,但是在外担重任是不可能的了,于是重新把他调回来了,继续干虚职。
李渊那个郁闷啊,但是也没有办法,好歹他留了条命,只能继续蛰伏了。
直到天下大势已经到了隋朝不可挽回,无法镇压的地步,这时候天下反隋的反贼们真是多如牛毛了。
隋末时,反隋势力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全都冒头了,而在这些势力当中声势浩大的只有三支,一是河北的窦建德,二是江南杜伏威,三便是河南洛阳瓦岗寨的李密。
李密在当时中原地区算是很有实力的反隋首领,“李氏当得天下”的预言给他带来了天然的契机,只不过后来是李渊摘了这个桃子,阴错阳差,大家都姓“李”,所以在后世的史书中便记载了这条预言。
头号大反贼李密冒头了,他直接率领瓦岗群雄起兵造反了,准备实现“自证预言”,这个“李氏当得天下”正是我李密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