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你就是下一个有钱人铃声 > 第七章 培养四两拨千斤的智慧(第1页)

第七章 培养四两拨千斤的智慧(第1页)

Bp身处社会之中,熟练掌握做人做事的艺术,相当于人在江湖,深谙四两拨千斤之道。那些无论在商场上还是在职场上都能游刃有余的人,他们是做人做事的高手,他们之所以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完全得益于他们了解了人生的奥妙,懂得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1.让自己不可替代

近几年来,“核心竞争力”一词已经成为职场人士经常谈论的热点概念,企业管理者强调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员工也认为拥有核心竞争力是才有生存的本钱。一时间,核心竞争力成为了所有人观注的焦点。竞争力是成功的原因,核心竞争力则是持续成功的原因。

核心竞争力的增长是职业持续性发展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有的职场人士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态,有的却越来越落伍,竞争力越来越弱。技术层面上,长江后浪推前浪,?管理能力上,又没能适时进行进修,因此警惕职场核心竞争力危机,是职场人士需要适时反省的问题。

通常上班族们总是感觉自己的能力的增长速度在减慢甚至停止,往往是职业危机的一个首要信号,对于30岁以下的职业人来说,这就显得尤为严重。因为在35岁前,职业核心竞争能力必须靠自己主动拼搏才能获得。对于如何摆脱这个发生概率极高的问题,还是要通过职业规划来客观科学地解决,了解自己的长期发展目标,制定相应对策,就可以尽快走出这个职业冬天。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各有长,人各有短。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要求自己和别人一样,如果大家所掌握的知识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处于停滞状态。同时我们也没有必要要求自己在所有领域都能精通,事实上,个人精力的有限也决定了这是不可能的。真正聪明的人,会根据自身的特点,挖掘自己身上具有而别人不具有或者很少人具有的能力。独一无二的人往往就是最成功的人,那些所谓的天才,就是把自己的某种独特性甚至是某种缺点发挥到极致的人。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寻找核心竞争力就是寻找差异,寻找自己身上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寻找自己身上的个性。美国MIT多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蒂说:“我们在招聘时,如果有人大学毕业时考试成绩全部是A,我对他不感兴趣;如果有人在大学考试中有很多A,但间有两个D,我们才感兴趣。因为往往在大学里表现得很好的学生,与我们一起工作时,表现得并不那么好。我们就是要找由于个性与众不同,在大学学习时并不是很用功的那些人。这些人往往很有创造性,对事物很警觉,反应非常机敏。人才更多的是一种心态,是指与传统思维完全不一样的那种人。真正的人才不是看他学了多少知识,而是看他能不能承担风险,不循规蹈矩地做事情。”

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没有或缺乏知识,就如同失去了应战的本钱。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越多,才能便愈丰富,核心竞争力也就越强。

小沈和小陆同时被一家软件公司录用为程序员,小沈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学的是软件开发专业,她才华横溢,设计的程序简洁明了,而且很少会出现漏洞,一开始就赢得了老板的青睐。而小陆却是一所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她的本科学历也是后考的,有人传言说,小陆之所以能够被录取,完全是因为上层主管当中有她的亲戚。

平常的工作量对小沈而言十分轻松,所以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逛商场购物上,而小陆却只能起早贪黑,才能勉强完成工作任务。为此,小沈总是瞧不起小陆,她甚至说:“和这样的傻瓜在一起工作,简直是我的耻辱。”

一年之后,老板给小陆涨了薪水,对此,小沈愤愤不平:“只要高层有亲戚就可以加薪,完全不考虑工作能力,这样的公司司有什么前途!”

这时,主管给小沈拿来了一份小陆的设计程序,小沈看后大吃一惊,小陆的程序和原来的相比竟然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简直可以用完美无缺来形容。

原来,在小沈自鸣得意于自己的才能的同时,小陆却在勤奋学习。而此时,小陆设计出来的程序已经比小沈的好得多了!

小陆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取得了绝对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得到了加薪,而小沈却自己的沾沾自喜而裹足不前。这就看出了一个人能否真正在职场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能取得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尽管我们的社会和企业中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方面,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对管理的理解的深入和制度的逐渐规范,决定员工成功的因素越来越回归到个人的素质、工作能力等因素。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公司,无论你从事何种类型的工作,能为企业和公司正确解决问题的人,能为企业和公司带来效益的人,一定会得到企业和公司的重用。

西班牙著名作家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智慧书》中写道:“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让别人离了你就无法正常运转,这样你的地位就会大大提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存方式,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工作能力。重要的不是你具有哪种能力,重要的是你所具有的能力是否是你的老板和你的企业所不能缺少的。

打造一种核心竞争力,不管是一种情感也好,一种精神也好,或者一种品质、一种能力也好,都可以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拥有了核心竞争力,你才能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远离危机。

2.把握好进与退的尺度

当前面的路被一座山挡住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是绕过去还是退回去?绕过去虽然要多走一些路,但却能保证到达目的地。

生活如同战场,在关键时刻,能激流勇进者,是为强者;然能急流勇退者,是为智者。把握好进与退的尺度,这样就把握了人生!因此,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前进的同时还要懂得适时而退。后退是一种做人做事策略。不懂得后退的人,不但难以达到目的,而且还会被碰得头破血流。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自古以来,人的进退,原来就不是件容易处理的事,尤其是“退”字。进固然是一种勇气,但退也同样是一种智慧,该进时进,该退时退,进退自如左右逢源者,实属强者中的智者。

有些“穷忙族”为了财富为了功利,只顾一路向前争取。即使前面是险坑,跌下去会粉身碎骨;即使前面是一道墙,撞上去会满脸开花。却依然不肯回头。这种做法只能会让他们继续穷忙下去。因为他们不知道让自己的脑子转个弯、绕个圈,学着以退为进。有句话叫做“退一步,海阔天空。”关键时刻退一步,世界会变得更加宽阔。

在一个偏僻的农村,有个年轻的农民,他一心要想当一个作家。为此,他不懈地努力着。十几年过去了,他笔耕不辍,坚持每天写500字的稿子,而且他都改了又改,精心地加工,然后再充满希望地寄往一家有名的杂志社。但遗憾的是,尽管他很用功,可他从来没有一篇文章发表,甚至连一封退稿信都没有收到过。

终于有一天,他收到了那家杂志社的一封信,是社里的一位编辑寄来的,信里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人,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比较狭窄,生活经历显得过于苍白,文字的驾驭能力也比较有限。不过,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

读完信,一直沉迷于作家梦的他没有感到失落,反而豁然省悟。他决定就此止步,毅然放弃写作,改练书法。凭借着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再加上日后的勤奋的学习和领悟。终于柳暗花明,成为有名的硬笔书法家。

适时进退是一种人生的抉择,有时选择后退是为了造就自我进取的资本。有一首诗形容农夫插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身处竞争时代,造就自己进取的资本当然很重要。

在激烈商战中,懂得适时进退的攻略异常重要,“钢铁大王”卡耐基便善用此道。

1898年,“华尔街大佬”金融巨头摩根与“钢铁大王”卡耐基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受美西战争的影响,使得匹兹堡的钢铁需求高涨。野心勃勃的摩根早将目光盯上了钢铁,因为他意识到钢铁工业前途无量,一心想主宰全美钢铁公司。摩根先控制了伊利钢铁和明尼苏达钢铁两家公司的实权。然后决定向卡耐基的钢铁公司发起进攻。

他首先答应了号称“百万赌徒”的兹兹的融资请求,合并了美国中西部的一系列中小企业,成立了联邦钢铁公司,同时拉拢了国家钢管公司和美国钢网公司。接着,摩根又操纵联邦钢铁公司的关系企业和自己所属的全部铁路,同时取消了对卡耐基的订货。

原以为卡耐基会立即作出反应。但与摩根的预想相反,卡耐基却纹丝不动。他比任何人都更明白:冷静是最好的对策。卡耐基更清楚自己的钢铁在美国市场占有的“份量”。这些市场如果失去了卡耐基的支持,势必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因此而蒙受损失。

摩根很快意识到在这事上栽了跟头。他马上采取了第二步骤:美国钢铁业必须合并!摩根向卡耐基发出了这样的信息,甚至他还威胁道:“如果卡耐基拒绝,我将找贝斯列赫姆合作。”

摩根与贝斯列赫姆联手,对卡耐基显然不妙。在分析了形势,估计了发展后,卡耐基作出了决定:“大合并相当有趣,不妨参加。至于条件,我只要大合并后的新公司债,不要股票,至于新公司的公司债方面,对卡耐基钢铁资产的时价额,以1元对1。5元计算。”这对摩根来说,条件太苛刻了,但摩根沉默片刻。还是答应了卡耐基的条件。

卡耐基对付摩根的办法,看起来似乎很“软弱”,好像未作任何抵抗便“就范”了。但是,卡耐基的看似让步,而实际上却取得了一次大的飞跃,换来的是“1元对1。5元计算”的新公司债,不能不说最后的真正胜利者,是卡耐基,而不是摩根。

“退”从表面上看,意味着胆怯、失败,其实不然。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进与退是一种辩证关系,暂时的退却是为了将来的进攻。“穷忙族”们更需要把握好进与退的尺度。人人都向往着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在“退”上欠了火候,甚至可能就会使一个人一生的功绩毁于一旦,身败名裂,遗恨终生!

3.多为别人着想,你会得到更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