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城中消息后,秦良玉面色更为深沉,但因有徐时一直在耳旁劝诫,这才没有做出冲动之事,只依着徐时的话,按捺着性子练兵。
她之前所造的兵器白杆现下已是初具规模,大批量赶制后,分发给先前山地训练中表现最为出色的千余人,又由这千余人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军队,名为白杆兵,这些兵由秦良玉亲自带着训练,经近一年的磨合之后,众军士同手中白杆已成一体,无论是山地作战或是平原作战,皆十分得力。
一日,秦良玉练兵过后,觉时机已成熟,遂组织军中各部检阅,阅兵的日子便定在三日后。
三日光景转瞬即逝,阅兵这日天色微阴,略显沉闷。秦良玉同徐时等人负手立于高台之上,面色威严如同这天气一般,身上铠甲泛着凛冽寒光,虎头肩冷意逼人。
众军士分列站在校场,如一只只欲出栏的猛虎,纵横整齐,目视前方,只等着秦良玉下令后开始操练。
偌大个校场除去风声同鸟鸣,寂静如夜。
须臾,秦良玉缓缓开口,声音如穿云之箭,直上九霄,将乌云拨开了一些:“进!”
但见白杆兵一部动作整齐划一,步子落地有声,仿佛每一下都能砸出个坑来,数千人行进,响在耳边的却只有一个声响。
秦良玉听得耳边僚属们的赞叹之声,并未显露出什么高兴的神色,仍旧是一副淡淡的神色。
徐时见状,笑道:“良玉这是不满意?”
秦良玉摇头不语。
此次检阅分两部分,头一部分便是这队列行进以及武器展示,第二部分是山地作战时的相关阵形等实战演练。
队列行进展示过后,秦良玉集结众人于山脚下。
面前这山崎岖不说,还有些陡峭,山的顶头高耸入云,长年雾气缭绕,落脚的地方都少之甚少,更不用提山路。
指挥使在一旁道:“总兵,爬这山是不是过于难了?这只是演练,没必要这么较真,若有人不当心失足落下,那你先前的心血可便付之东流了。”
秦良玉淡淡瞧了那人一眼:“无妨。”
指挥使见秦良玉面色似乎不怎么好,悻悻摸了摸鼻子,不敢再多言,老实坐在一旁观看。
秦良玉下令后,众人将手中白杆前后勾连,迅速向山上攀爬,攀壁动作极其敏捷,如猿又强之于猿,不到一刻,队伍已至半山腰,令众人叹为观止。
这山乍一瞧便能瞧出几处绝佳地势,眼见军士快要接近第一处地势时,观望的众将领心皆提了起来,生怕众人错过那处,所幸军士们未教大家失望,攀上那处平地后,因地制宜,由一字长蛇阵转成天地三才阵,队形变换之快,似神龙摆尾,转瞬即成。众将领至此,终是明白为何方才武器展示时秦良玉仍是波澜不惊了,兵贵神速,如此天兵天将,的确是大明的屏障,使人闻风丧胆。
检阅结束时已过了晌午,白杆兵表现良好,秦良玉心中高兴,便自掏腰包给众人改善了伙食。
秦良玉同徐时一桌,正端着饭碗吃饭,忽见远处天空一只雕盘旋而至,瞧见那雕后,秦良玉右眼皮猛跳了几下,与徐时对视一眼,而后走过去将其脚上绑着的字条取了下来。
字条上的字铁画银钩,不用想也知是出自马千乘之手,字条的内容同样夺人心魄。
马千驷因聘礼之事已同马千乘彻底撕破脸皮,再加上覃氏,三人已是剑拔弩张,为防马千驷做出什么出格之举,马千乘已将他同覃氏软禁起来。现下石砫抗税斗争刚刚消停一些,近日又传石砫所辖几司有被山贼光顾一事,石砫形势有些紧迫,虽然他十分想念秦良玉,但还是叮嘱秦良玉没事便不要回去了。
秦良玉看罢,将字条撕碎,随手挥在了风中。
徐时与她皆驻守播州外,肖穹也被他打发到孙时泰那处,柳文昭这些日子跟在杨启文身边,李玉离得更是远,马千乘眼下可谓是孤军奋战,虽说不至忙得焦头烂额,但肩上的担子确实要比以往重上许多。无论如何两人已是夫妻,断没有丈夫分身乏术,妻子却在一旁置之不理的道理。秦良玉不曾犹豫,回到帐篷中便写了封信送到重庆府,信中说若是朝廷还不准备攻打杨应龙,她建议各部撤回,莫要在此浪费时间,众军士与杨应龙仅有一门之隔,日日精神紧绷,长此以往,对士气不利。
重庆府接到书信后,觉得秦良玉的话不无道理,又修书一封直呈御前。皇帝大人这些日子连打赏的白条都快用不起了,正日日在后宫中跳着脚骂杨应龙,可打仗又打不起,是以接到奏疏后,便大手一挥,允了重庆撤兵的请求。
回去时兵分两路,第一路是秦良玉独自一人策马而行。第二路是由徐时带着白杆兵及石砫土兵,步行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