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真点点头:“嗯。是说,接了……康熙皇帝的御驾。”
“反正说是这么说。”老6闲闲擦着枪,像在说旧故事一样,慢慢道,“也是我参军以后,年纪渐长,闲着没事到处打听,才听说了那么一点点。当年康熙皇帝巡江南,带着两个皇子,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当年,四阿哥就是镶白旗的旗主。”
尹真愣了好半天,突然皱眉:“等等,让我想想。老6,你家那位……那位在康熙朝接过驾的祖先,是不是叫6逸茗?”
老6吃了一惊:“你怎么知道的?!”
尹真呆了呆,半天,才磕磕巴巴地说:“我……我记得在哪儿看过。在……在书上看过。”
“果然是博闻强记。连这都知道。我可是查了一堆族谱才找到这个名字。”老6笑道,“据说我家那位祖宗,和镶白旗的一个汉军统领有关联。”
“你说的,莫非是年羹尧?”
老6笑起来,“可不是?像你这种读古书的人,没可能不知道他。”
“呃,我是知道他。老6,你家那位祖宗……我记得后来做了官的?”
“对,想来肯定是拿钱捐的,大盐商嘛。”老6笑道,“说起接驾,我估计也不过是伺候了康熙皇帝一顿饭而已,谈不上什么接驾。他当年走的肯定也是年羹尧的门路,所以算起来就是四皇子胤禛的人。据说我们家,到雍正朝就繁盛起来。当然,繁盛也没繁盛多久,年羹尧事败之后,估计我家那位祖宗也跟着倒了霉……”
“等等!”尹真一把抓住老6的胳膊,“你刚才说什么?年羹尧怎么了?”
“年羹尧获罪被杀了呀。”
尹真的眼睛瞪得那么大,简直要从眼眶里掉出来了!
“年羹尧被杀了?!”他的声音都在颤,“什么时候!”
老6错愕,然后又笑了:“不会吧?你不会连这都不知道吧?他不是在雍正朝被杀的么?”
尹真蠕动了一下嘴唇:“是么?杀他的是雍正皇帝?我……我记不清了。”
老6诧异万分地望着他:“你的记忆真的很奇怪,阿真,细枝末节记得清清楚楚,年羹尧获罪这么大的事,竟然会不记得。”
尹真苍白着一张脸,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摸着手里一杆卡宾枪,半晌,才干巴巴地说:“我看书凭兴趣,喜欢的地方就看得仔细一些。老6,你还记得年羹尧为啥会获罪?”
“大逆欺罔,就是这之类的罪名。”
“他……他想谋反?!”
老6淡然一笑:“没那么严重。不过,这人非池中之物,确有不臣之心。一来,他性格就是如此,二来,雍正自己也得在这件事上担负责任。”
“什么意思?”尹真慌忙问,“我……哦,不是,我是说,雍正对年羹尧还不够好么?娶了他妹子,又竭力扶持他,这么信任他,为什么那家伙还要生不臣之心?!”
“就是说,太过信任,太多骄纵了呀。”老6摇摇头,“所以我才说,雍正这人性格不成熟,情绪化很严重,看人过于黑白两分——他父亲康熙给他的评语,说他喜怒不定,为人轻率,真是一点都没说错。他年轻时就这样,后来年长,不过是伪装变强而已,其实性子一点都没改。”
尹真深深低下头,一声不响摆弄着那把卡宾枪,他的手指,不停机械地上子弹,取出来,上子弹,再取出来……
老6一面弯腰收拾着箱子里的枪支,一面继续道:“年羹尧自己也有问题,他和鄂尔泰、田文镜那些人不一样。那些人都清醒得很,不管皇帝给他们灌什么样的迷魂汤,他们都能保持冷静、知晓分寸。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反倒是雍正那个十三弟,身为亲兄弟,胤祥比谁都更知道他四哥是个什么样的人,给他再多恩宠,他也不会越半步规矩,反而会愈惶恐。可是年羹尧就不一样,自以为是椒房之亲,有功之臣,被灌了两碗迷魂汤就真以为自己和皇帝是‘布衣之交’了。啧啧,他还真把皇帝当知己——雍正那种人,何等的阴鸷酷烈!怎么可能真心和你做知己?”
他说到这儿,叹了口气:“我家那位祖宗也倒霉,跟着这么个糊涂主儿。最后荣极而损,一步步败落下来,等道光年间,陶澍改革了盐务,扬州盐业一步步衰落,从此6家就再无回天之力了。”
他说到这儿,回过神来,放下枪:“今天尽讲古了。陈芝麻烂谷子的说了这么多,连我自己都没想到。阿真,你都听烦了吧?”
尹真抬起头来,努力挤出一个微笑:“怎么会。”
“我先下去做饭。你再练习一下。”老6拍拍他的肩膀,“记住,练得越熟越好,要在最短的时刻准确射击。”
尹真点点头:“我知道。”
老6转身出去,很快,他下楼了。
听见他离开,尹真脸上刚才那点微笑,立即消失无踪。
他呆呆望着手里的枪,忽然,也不知哪里来的一股怒气,狠狠将枪往地上一砸!
“砰”的一声,卡宾枪跌出去老远。
尹真一脸颓然坐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