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苏秦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你说有病不愿见我,我还有病不想见你呢!

事情还没完,第二天一个叫东郭氏的人家中有丧事,孟轲大概是跟他有点交情,听说后便要去吊丧。

老夫子的门生公孙丑赶忙劝阻,昨天才对国君说有病在身,今日就出门吊丧,不大好吧。

孟轲却满不在乎地答道:“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昨天病了,今天好了,怎么就不能吊丧?

老先生这样做明显还带着负气的成分,可他也决没想到自己前脚一走,齐宣王派来探问他病情的人后脚就到了,还带了医生。看来他是真的相信老头子病了。

孟轲的家里人知道麻烦大了,王宫来的人见不到孟夫子,不管再怎么解释,齐宣王得知后都难免会不高兴,甚至起疑心。

这时候一位叫孟仲子的人站了出来,接待了齐王的人。从此人能够代表众人应对的身份来看,他可能并非孟轲的学生。老夫子一流的弟子是万章和公孙丑,门生里有资格出头的理应是他们才对。如果不是学生,这个孟仲子就可能是孟轲的兄弟,孟轲被尊称为孟子,他的兄弟被叫做孟仲子也很自然。“仲”这个称呼(古人长幼排序,最年长为伯,其次为仲),说明他也许是孟轲的二哥或二弟,所以最有资格出面应付王家的人。

孟仲子表现得十分镇定,对齐王的医生说,昨天有病,不能奉王命朝见。今日病情有一点好转,即刻就拜见国君去了,只是不知到了没有。

稳住了齐王的人,孟仲子又急忙连着派出几个人到路上截住孟轲,告诉他千万别回家,赶紧去觐见齐王。

孟夫子的脾气决不允许他在威吓(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中去见齐王,但他也不想径直地让王宫来人看到自己健康的样子,那可能会惹恼齐宣王,得不偿失。一番思来想去之后,他只好躲进了一位叫景丑的人的家里。

不想那景丑了解了孟轲的情况后很是不以为然,君臣间的关系应该是恭敬的,这里面当然主要是臣子对君王的尊崇。可是“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我从来只看见王敬重你,却没见你怎么尊敬王。

“恶!是何言也!”老夫子立刻激动地反驳景丑,说的这是什么话!全齐国的人没谁劝齐王行仁义,那是因为在内心里不觉得王是个仁义的君主,这难道是尊敬?只有他孟轲屡次向王言说尧舜的仁德之道,这恰恰是对王最大的尊敬。

可是你本来要朝见,听到王的命令反倒不去了,这难道是符合礼仪的吗?景丑并不服气。

孟夫子依然振振有辞,辅佐君王靠的不是表面的礼仪,而是道德修养。自古有大作为的君王都有他不能随意召来唤去的臣子,遇到事情他只能主动去跟人家商量。这才是尊重德行,懂得道义的人主。像商汤对伊尹,齐桓公对管仲都是这样。孟轲是瞧不起一代名臣管仲的,所以说道:“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12'

管仲这种只知道帮人称王称霸的人都不能随便召唤,何况不肯作管仲的人呢!

以齐宣王的聪明。权力外加手段,应该很快就看穿了孟轲的遮掩。他没有怪罪老夫子,除了他本性宽容,孟轲也没有对他构成真正的威胁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大概是,他实在不知道该拿这个绝对正直,可是又超固执的老头子怎么办。

此刻齐宣王经过考虑,决定还是先派个人去跟孟轲谈谈,探听一下他对*燕国是什么态度。

很快一个叫沈同的人就出现在孟夫子的面前。

四。再美好的理论指导起现实来,也可能走向它初衷的反面。

这位沈同大约也是有点学识的人,此前跟孟轲可能就有些交往。这一次他仍然是以私人朋友的身份前来拜访,孟夫子当然也会以礼相待。

知识分子见面交谈中很容易讲到的内容,除了道德学问,便是天下大事了。这时候天下被议论最多的新闻就是燕国的内乱,沈同可以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这件事上来,。据《孟子》的记述他看似随意地问道:“燕可伐与?”

现在乱糟糟的燕国可以*吗?

只听孟老先生特痛快地回答道:“可。”'13'

这么顺畅地得到满意的答案,恐怕沈同也感觉出乎意料。

孟轲自然有他的理由,身为国君的燕王哙就不该把国家让给别人,子之也不应从国君手中接掌国家。就像做臣子的没有禀告君王便将官职授予他人,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子之的行为与此有什么不同。

那沈同一定是满心欢喜地把老夫子的话转告给了齐宣王。齐宣王听了肯定更高兴,急忙召见孟轲,正式咨询发动战争的问题。

《战国策》和《史记》没有记载孟轲跟沈同的谈话,只提到他见齐王时的言辞,而这却是《孟子》没有记录的。

在齐王面前,孟轲的话没有像对沈同那样多,他只简明扼要地告诉齐宣王:“今伐燕,文。武之时,不可失也。”

今天*燕国,就相当于周文王。周武王跟暴君商纣王对立的时候,不可错过。

老夫子真心地认为子之来路不正的暴虐统治理当被推翻,这不是侵略燕国,而是帮助那里的人匡复正义。

齐宣王的心这下彻底踏实了,他随即命令大将匡章率领齐军主力进攻燕国。

这个被人尊称为章子的名将,统帅大军杀入燕国,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燕国的军民在作什么?

《战国策》。《史记》都这样描写,面对齐军,燕国竟然“士卒不战,城门不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