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行成立后,很快就得到了对英国东印度公司毛织品贸易额中的一份。而当时总商也只占有二三份的额度,一般行商只有一份或半份。说明天宝行的信誉一开始就赢得了尊重,1818年天宝行的额度升至二份。
天宝行的另一大宗生意是茶叶,1811年其经营的出口茶叶量为8000箱,1815年达1万箱,以后不断递增,基本上维持在1万箱以上,1820年一度达到32万多箱,占当刚各行商茶叶贸易额的10%左右。
天宝行还根据行商必须充当保商的规定,从1811年开始,承充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的保商,截至1833年,每年承保的商船多在两艘,说明天宝行的信誉有了切实的保障,外商愿意和他做生意。
为了天宝行能更好地发展,梁经国踊跃向各级政府捐输,以得到朝廷的眷顾。1811年,捐资修建广州文澜书院,1819年,捐资治理黄河支流武陟河。同年,逢嘉庆皇帝60大寿,梁经国又上贡2万多两银子,“为各行之冠”,引起朝廷的注意。
这些钱当然没有白花,嘉庆帝颁下圣旨,建立牌坊旌表梁经国,并给梁经国加官进爵,由同知衔累加到通奉大夫,相当于文职从二品官衔。虽然这些官衔有名无实,但对天宝行的发展无疑是一把尚方宝剑。
不过,勇于和逆境较量的梁经国,无法和一个没落的时代相抗争。正当天宝行发展壮大之时,鸦片走私贸易在广东沿海日渐猖獗。与此同时,英国人开始在印度推广种植茶叶,广州的茶叶出口量逐渐减少。天宝行在劫难逃。
1822年,天宝行就出现了危机,不仅欠有外商债务,而且还欠缴粤海关税饷近10万两。在内外交困下,天宝行债台高筑,举步维艰。1824年,与其有具结联保关系的同泰行破产,几乎把梁家拖倒。
1827年l0月,67岁的梁经国以年老多病为由,呈报粤海关以其子粱纶枢接办行务,天宝行进入经官二世时代。梁经国则于1837年去世。
为了重振天宝行,1828年(清道光八年),梁纶枢捐输河南修河费银95万两,但困境并没有解除。1839年2月,天宝行欠饷银近2l万两,占所有行商欠饷银总数的50%,清廷限令一年内缴清欠饷。虽多方筹措,但一年后仍欠饷7万多两,天宝行面临破产危险。此时,鸦片战争的炮声已响,梁纶枢捐输海疆2万两,天宝行遂化险为夷,得以继续运行。
正如李嘉诚说:“毅力是一种心态,毅力不是一种生活。真正有毅力的人清楚自己人生的目标,且愿意承担责任,有颗坚强、非凡的又充满希望的心,知道什么是原则、事实与正义,有极大的勇气和谨慎。”在某种程度上说,成功靠的就是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而这种毅力可以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6.同行互助,共同成长
广东商人对于同行很少排挤,而是主张同行互助,共同成长。广东商人讲究以势取利.他们深知要形成势,必须得先有一批高速发展的同行。这种商业思想与现在的“产业要有规模”如出一辙。
创维赴美结盟德州仪器,联手全球最大背投芯片商,他们历经了一年多的“酝酿”期后,创维终于成功“联姻”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商——德州仪器。
双方在美国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建立“创维——TI半导体实验室”,在背投等光电技术领域进行深入合作。
限于协议的保密条款,合作的具体内容并未对外界透露。但此前,创维老总黄宏生曾表示,此次的合作双方将共同出资出人。
德州仪器美国公司是世界上惟一掌握DLP核心技术的芯片制造商,手中握有背投技术的“心脏”——DMD芯片的专利。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德州仪器是创维相关产品核心部件的供应商。
通过这次结盟,创维将掌握国际微显示尖端技术。据创维内部人士透露,德州仪器向创维提供的将不仅是产品,还有技术。届时,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将被填补。
另一方面,德州仪器则希望通过和彩电企业的合作,使其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创维和黄宏生来说,“三星模式”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此次合作反映了创维的一贯思维,即通过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执行垂直战略。正像黄宏生在许多场合所强调的,创维今后发展的重点将是在数字领域的纵向发展,而不是资本的横向发展。
可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革命的推动下,以发达国家为主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正以并购、结盟的方式展现出来,规模庞大的并购、结盟浪潮此起彼伏。与此同时,WTO使中国门户大开,面对跨国公司逐鹿中国的前景,广东的企业也正抛弃以“散兵游勇”的形式博弈世界,而是通过战略性的产业整合,加强与跨国公司对话的地位与力量,国内顶尖公司之间的战略性合并的需求已经逐渐迫切,同时,与跨国公司的联合也将成为广东一些大公司的一种选择。
乐百氏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所上的第一课就是:中国企业要融入国际,就要接受国际企业的游戏规则。2000年3月,乐百氏与法国最大的食品集团达能正式签订协议,共同投资组建“乐百氏(广东)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当时双方协定,乐百氏虽由达能控股,但达能不派人参与管理,乐百氏仍拥有商标权、管理权、产品及市场开拓权。
乐百氏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就是在它与达能的合作上体现出来的。与达能合作后,乐百氏所表现的并非为一颗棋子,而是一盘棋。因为达能虽控了股,但商标仍归原乐百氏董事长何伯权所有,品牌还叫乐百氏,因此乐百氏仍是一盘棋。只是这盘棋被法国巨资盯上了,这盘棋的产权也就不再归乐百氏人所有。可见,一种单一的关系就此取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乐百氏遮盘棋本身的产权也不再只属于自己。他们谁都无法单独构成一盘棋,只有双方结合在一块才是一盘棋。这盘棋叫什么并不重要,因为它只不过是个形式,最关键的是产权变了,它不再只属于一方。
专家认为,乐百氏和达能合作,既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又使本土的品牌得以保全,为国人增长了志气的同时,也为下一步乐百氏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另外何伯权对自己的企业的发展前景相当自信,也相
当乐观。由于“生命核能”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产品,拥有一个好的配方,乐百氏的生产与开发相当成功,它在世界市场上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无限的发展空间。乐百氏的知名度将因此而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企业的创新精神与丰满形象也会因此被世人认可,由此可以预见乐百氏随着申国口服液市场的高潮的到来,将更充分地发挥它的率先示范作用。
乐百氏与达能的合作,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世界市场早已成为一个根本不可能分割开的整体,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激烈。乐百氏正是咀雄厚的实力,立于市场经济的潮头,继续向前发展。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竞争时代已经来临。以合作的态度工作,既要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标,也要知道别人在考虑什么、关心什么,相互理解,这样才能达到共同的目标。
7.独立创业,永争第一
敢为人先是广东人最显著的精神烙印之一。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广东人锐意创新、漂洋过海闯世界的历程。康有为、梁启超推动维新变法和孙中山等一批仁人志士冲破封建主义的牢笼,探索救国救民之路,都是敢为人先精神的体现。尤其改革开放后,广东人凭着“敢为人先”的精神,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率先”和“第一”,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
当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地掀起改革开放大潮时,这片灵秀肥沃的土地上涌现出一位知名企业家,他叫宁一海。
1956年7月9日,宁一海出生在化州一个干部之家。1974年他考进了工程师的摇篮——华南理工大学,学习无线电专业。由于品学兼优,当年无线电系惟一留校任教的名额给了大学毕业的宁一海。
但改革开放的大潮,使宁一海的人生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年轻的宁一海坐不住了,宁一海选择了下海经商。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决定成立华南地区第一家高科技企业——华南自动化工程联合公司。这是宁一海商海弄潮的第一站。由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系主任李树英教授任总经理,宁一海主管公司经营业务。1984年,宁一海抓住珠海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以总公司的名义与珠海市政府、珠海中国银行、珠海宾馆、珠海石景山旅游中心合作创办珠海电脑工程公司,亲任总经理,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接着,他又与山西人做生意,在此过程中,他的经商谋略大受山西人赏识。山西省经委在珠海成立珠海东恒实业集团公司,聘宁一海出任总经理。1990年,宁一海辞去职业经理人职位到香港发展,独自创办香港海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从香港扬帆起航,从而实现远大的理想。
宁一海选择在香港创业,主要是看中香港特殊的商业环境和国际地位,在香港更能方便快捷地获得世界各地资讯,从而更好地拓展中国大陆和世界的业务。
宁一海从自己的老本行电脑、电视机做起,很快又盯上山西的资源,凭着和山西人广泛的人际关系,做起煤炭、焦炭、钢材、不锈钢生意。生意越做越大,不久便可与香港“巨鳄”一争高下。
“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第一”是宁一海的做事风格。他所从事的服务行业,也体现了他的风格。宁一海在太原开办了闻名遐迩的北海渔村、四星级愉园大酒店。但他不满足,后来又投巨资与全球最大不锈钢企业——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合作,投资8亿元人民币兴建山西花园国际大酒店。
山西花园国际大酒店,占地166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集商务、客房、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是山西第一家超豪华白金五星级宾馆。
宁一海要把自己的审美风格融进大酒店中,大酒店的装修布局,宁一海亲自操笔设计。山西花园国际大酒店的事事处处都体现宁一海永争第一的行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