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日后会更热闹的,明可名住过的酒楼。”我笑道。
怡莉丝也笑了,道:“唐大哥说的一点不错,你越活越小了。”
“哪里?我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你来有事吗?”怡莉丝突然问道。
她问得突然,我来得也唐突,仔细想想的确没有什么事,只好勉强道:“只是来拜托你日后帮我收着下面百姓的消息。”
“呵,明大人是庙堂的高官,我这里买卖的小道消息不过都是江湖野闻,明大人也要知道?”
“前朝范文正公曾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总也是见贤思齐,不能被那些京官骗了。主要是盐米,帮我多盯着些。”
“明白了,明大人。”怡莉丝怪腔怪调道。
我笑了笑,想想实在是没意思,不知为什么要来这里,喊了人推我出去。到了门口,天色暗得要打火把了,旁边的亲兵问我是否回军中。我不知怎地,不想回去。
又想了想能去的地方,突然想到章仪的娘家,不知是不是该登门拜访一趟。说起来,我这个女婿还没登过丈母娘的门。
“去章大将军府。”我对亲卫道,刚一说完,又觉得时辰太晚了些,说不定岳母已经安寝了。
只是这么顾虑着,兵士们已经起步,我也就没再说什么。兵家有这种讲究,宁可千万人头落地,也不能松口改一句军令,所以说军令如山呢。当然,师父也说死扣着话不放的是庸将,聪明人知道如何转口转得不留痕迹。
记得当年有件趣事,一日师父对我说:“小亮,你去给我找《卫效新书》出来。”我刚要去拿,师父又叫住我:“给我拿《汉书》。”我还是拿了《卫效新书》,笑道:“师父说过,将军不改军令,是以弟子不敢以变卦为准。”
“笨蛋!”师父手里的竹片轻轻打在我头上,“适才为师见三只蟑螂跑过,以梅花起了一卦,若是取四字书名的书,你今日定有不祥,故以让你取《汉书》,破了这个谶。”
我强嘴道:“哪里有不祥?”
师父又在我头上敲了一记,笑道:“这不就是不祥吗?”我也尴尬地笑了笑,师父又道:“小亮,记住了吧,日后若是你能领兵了,千万要记得,改口可以,就是要看怎么改,得有理啊。”
……
想着,我不禁想起在高济,一旦统帅的军令错了,或者承认错了,对军心的打击是何其之大,即便连那些身边看似很忠心的将军都会怀疑你。我抬头看着满月如盘,本想说观天象去之不吉,立刻回营的,后来想想算了,哪怕白跑一趟就白跑一趟,别少了礼数。
章家还有人是三品以上的职官吗?我见门口有我的兵士把守,有些意外。
门口两个值守的兵士见是我来了,跑上来一个,行了军礼。
“谁让你们围的章府?”我问。
若他答说是莫仁武的部下,那便是有人在朝为官,不过他说是王将军派来的。
“王将军派我等保护章府,免得发生误会。”他说。
我点了点头,让他去叫门。王宝儿虽是猛将,却也细心,我当时都忘记这一茬了。
不一会,中门大开,几个老妇迎出来,道:“夫人请姑爷进去说话。”
她们定然是岳母使唤熟的老人,我不敢托大,道了声谢,让人推我进去。
进了客堂,只见岳母做了主座,旁边跪坐着几个丫鬟伺候。
“姑爷坐。”岳母挥袖一指客座,板着脸说道。
我躬身行礼,有些懊恼今日来得不巧,这不是自己往刀口上撞吗?
“姑爷近来可安好啊。”岳母阴阳怪气问了一句。
我定下心神,知道这个岳母和章仪一个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