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懂应酬的人到底有多厉害 > 第一章 巧说话让你更讨人喜欢(第4页)

第一章 巧说话让你更讨人喜欢(第4页)

据说在某国的教堂内,有一天,一位教士在做礼拜时,忽然熬不住烟瘾,便问他的上司:“我在祈祷时可以抽烟吗?”结果,遭到了上司的斥责。然后又有一位教士,他也犯了烟瘾,却换了一种方式问道:“我吸烟时可以祈祷吗?”上司竟莞尔一笑,答应了他的请求。

在开会时我们经常听到主持者这样发问:“不知各位对此有何高见?”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种问话很好听,但效果并不是很好。谁敢肯定自己的见解就高人一等呢?就算是高见,也不好意思先开口。如果换成“各位有什么想法呢?”这种问法更容易被人接受,效果应该会大相径庭。

提问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提问过于唐突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这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是不可忽视的。假如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对方:“你有什么理由可说?”“你晚来了半小时,上哪儿混去了?”如此唐突的问法,令人难以下台,对方一定会不高兴的。

想要问得巧,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为了使提问达到预期目的,提问形式有多种:

(1)一般型提问

据社会学家的分析,任何发问都适用于一般提问方式。这种提问方式可以调动对方回答的积极性,满足对方渴求社会评价与肯定的心理。一般提问方式如果能配以赞许的笑容,效果就会更好。

(2)选择型提问

提问要有所选择,不要提出明知对方不能或不愿作答的问题。一开始提问不要限定对方的回答,也不应随意搅乱对方的想法。

(3)真诚型提问

不要故作高深、盛气凌人、卖弄学识,要给人以真诚和信任的印象,形成坦诚信赖的心理感应和交谈气氛,交谈才能正常愉快地进行。

(4)续接型提问

如果一次提问没有达到问话目的,运用续接提问是较为有效的。

(5)因时型提问

提问要看时机。亚里士多德说过:“思想使人说出当时当地可能说的和应当说的话。”说话的时机,就是说话的环境,它包括当事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

(6)因人型提问

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千差万别的个性,有不同的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等,所以,提问必须以对象的具体情况为准。对象不同,提问的内容和方式自然会有所区别。

(7)适当型提问

提问一定要讲究得体,便于对方回答,提问能否得到完满的答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样问。适当的提问,能使人明知其难也喜欢回答,当我们需要对方的明确答复时,适当提问是一种较理想的方式。

(8)诱导型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是巧妙地诱导对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它也是一种“迂回”对策。

(9)启示型提问

这种提问方式重在启示,要想告诉对方一个道理,但又不方便直接说,通过提问引起对方思考直至明白某个道理。运用启示提问可以采用声东击西、先虚后实、借古喻今等方式。

(10)限制型提问

限制提问能帮助提问者获得较为理想的回答,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对方在你所限制的范围内作出回答。

(11)婉转型提问

这种提问的意图是为了避免对方拒绝而出现尴尬局面。例如,一位先生爱上了一个女孩子,但他并不知道女孩子是否爱他,此话又不能直说,于是他试探地问:“我可以陪你走走吗?”如女方不愿交往,即使拒绝这个提议,也不会使对方很难堪。

(12)协商型提问

如果你想要别人按照你的意图去做事,应该用商量的口吻向对方提出。如你要秘书起草一份文件,把意图讲清之后,应该问一问:“你看这样是否妥当?”

提问要讲究方式,才能提高问话水平,话题的选择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要使对方乐于答话,应该挑他擅长的来说,这样他才会对你的提问感兴趣。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忙,用问话的方式征求别人意见,对促进交流、获取信息、了解对方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善于提问的人,不仅能掌握说话的进程,还能控制说话的方向,同时还能打开对方的心扉,使其心甘情愿地配合你做事。

6背蠡八翟谇埃事后少麻烦

当我们考虑工作究竟是为什么的时候,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回答,比如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服务等。然而,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我们也是为利益而工作,比如金钱、福利、职务、荣誉等,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说为利益而工作是正大光明的。在利益面前,凡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就要大胆说出口。

很多年轻人可能都有这样一种经历:自己的同学朋友多年不见,聊起天来,眼里多半都有收获,这个当官了,那个成了专家,一些平时“只知耕作,不问酬劳”的同学,此时不由黯然神伤,顿生感慨……

其实,年轻人在利益面前,不妨来点“心眼”,不必逆来顺受,也不必过分谦让,应该大胆地向领导争取自己应该得到的。“丑话说在前头”,在接受任务时谈好报酬更易让领导接受。争利把握好度,既不争小利,不计较小得失,又不能过分争利,当然,折扣的方法有时也很奏效。

之所以强调在与领导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争利”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人因为不会争利而频频“吃亏”,尤其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年轻人不会争利一般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他们不敢争利,甚至连自己应该得到的也不敢开口,既怕同事有看法,也怕给领导造成坏印象,大有“君子不言利”的味道。年轻人认为一旦向领导要求利益,就肯定要与领导发生冲突,给领导找麻烦,会影响两者的关系,索性什么都不敢提,结果最后也是一事无成。

干好本职工作是分内的事,要求自己应该得到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付出越多,成绩越大,得到的应该就越多。年轻人应该知道,只要你能为领导做出成绩,向领导要求你应该得到的利益,他也会满心欢喜。如果你无所作为,无论在利益面前表现得多么谦让,领导也不会欣赏你。事实上,从领导艺术上讲,善于驾驭下属的领导也善于把手中的利益作为笼络人心、激发下属的一种手段。可见,下属要求利益与领导把握利益是一个积极有效的处理上下关系的互动手段。

一个有价值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为自己的利益而争是光明正大的。向领导要求利益大有学问,关键是要把握好火候和分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