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的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汪中求(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聘为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细节决定成败
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
——汪中求
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强调即使是伟大的事业也不要忽视微小的细节。然而,环顾我们周围,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随处可见,“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应该、可能,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许多重大决策都停留在了纸上。许多重点工作都落实在了表面上,许多宏伟的经营目标都成了海市蜃楼。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成败往往也在一个小细节上。
《武汉晨报》曾经报道过这样一则事例,江汉大学应届毕业生陈某因为一份简历而在应聘时栽了跟头。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参加招聘会的那天早上,小陈不慎碰翻了水杯,将放在桌上的简历浸湿了。为尽快赶到会场,小陈只将简历简单地晾了一下,便和其他东西一起,匆匆塞进背包。
在招聘现场,小陈看中了一家深圳房地产公司的广告策划主管的岗位。按照这家企业的要求,招聘人员先与应聘者简单交谈,再收简历,被收简历的人将得到面试的机会。
轮到小陈时,招聘人员问了小陈三个问题后,便向他要简历。小陈受宠若惊地掏出简历时才发现,简历上不光有一大片水渍,而且放在包里一揉,再加上钥匙等硬物的划擦,已经不成样子了。小陈努力将它弄平整,递了过去。看着这份破损的简历,招聘人员的眉头皱了皱,还是收下了。这份破损的简历夹在一叠整洁的简历里,显得十分刺眼。
三天后,小陈参加了面试,表现非常活跃,无论是现场操作电脑还是为虚拟的产品做口头推介,他都完成得不错。曾担任过学校戏剧社骨干的他,还即兴表演了一段小品,赢得面试负责人的啧啧称赞。
然而,面试过去一周,小陈依然没有得到回复。他急了,忍不住打电话询问情况。对方沉默了一会,告诉他:“其实招聘负责人对你是很满意的,但你败在了简历上。老总说,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个部门的。你应该知道,简历实际上代表的是你的个人形象。将一份凌乱的简历投出去,有失严谨,也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细节的巨大力量。当然,你可以举出许多例子来反驳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比如刘邦、爱因斯坦,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的是,更多时候细节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电梯里跟老板简短地聊几句,可能会坚定他提拔你的念头,谈判中的一句错误用语,可能会使你痛失到手的机会。
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有时候,一些非常小的细节,比如待人接物时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等,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人若平时不注意细节,就会因小失大,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细节,微小而细致,但它的影响却是人所共知的。生活中,想办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而正是那些把细节做好的人成就了大事。
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加加林,他为什么能在20位备选宇航员中脱颖而出?原来,在确定最终人选的前一个星期,苏联航天飞船的主设计师科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小的举动赢得了设计师的好印象,他觉得这个27岁的年轻人很有修养,懂得珍爱他人的劳动,于是决定让加加林执行人类首次太空飞行的神圣使命。加加林就是通过这么一个不经意的细节,表现出了他的修养和素质,使他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
其实,在很多时候,别人对你的印象更多地体现在细节上,当你注意自己的细节,注意别人的细节,你就会发现一些机会,或者得到一个机会,因为,细节本身就蕴藏着机会。
当很多人都关注着大事、大成功的时候,细节总是被一些人所忽视。然而,正是这些小小的细节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修养,而这种修养,往往最容易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
做大事请先从小事做起
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公认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张瑞敏
在常人看来,大人物总是和“大事情”联系在一起,小人物总是和“小事情”联系在一起。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做成一件大事情,但是,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会和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情发生关系。因此说,小事情是人一生中最基本的内容,聚焦小事,才能升华你的人生。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往往就在于一些细小的事情上,并且正是因为这些细小的事情,决定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命运。在你看来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对于有心的人来说,就是难得的机遇,也就是说,即使是机遇,也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得见、抓得着的,这就需要平时积累的一种高素质。
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典故:
东汉的陈蕃出身世家,自幼喜好读书,志向高远。陈蕃十余岁时,陈家逐渐衰落,不再威显乡里,但陈蕃仍然踌躇满志,日夜苦读。后来为排除干扰,他干脆独自搬进一处僻静的庭院,潜心诗书。
正所谓“人无完人”,陈蕃的缺点就是生活上比较懒散,连自己的书房都懒得收拾打扫,更别提打扫庭院了。时间一长,院子里杂草丛生,秽物满地。有一天,陈蕃正在读书,他的父亲带朋友薛勤前来看他。看到屋里屋外狼藉不堪,薛勤皱着眉头问陈蕃:“你怎么不打扫打扫呢?”陈蕃回答得掷地有声:“大丈夫处世,应当扫除天下,岂能只扫一室?”薛勤听了不禁一愣,暗叹陈蕃年小志大,于是劝导他说:“你连一室都不肯扫,又怎么能扫天下?”陈蕃张口结舌,大受启发,此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最终成为国家栋梁,以忠孝刚勇、不畏权贵留名青史。
与故事中的陈蕃一样,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从很小就颇有一番雄心壮志的。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有一个“扫除天下”的志向:我长大要做企业家、做大官、做科学家……谁要是像《长江七号》中的小主人公那样,长大想做个农民工,肯定会被人笑掉大牙。然而事实却是,无论志向高低,大多数人最终都将流于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