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维克多在店里收拾,第二天他将和妻子一起去度假。他准备早早地关上店门,以便做好准备。突然,他看到店门外站着一个年轻人,面黄肌瘦、衣服褴褛、双眼深陷,典型的一个流浪汉。
维克多是个热心肠的人。他走了出去,对那个年轻人说道:“小伙子,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年轻人略带点腼腆地问道:“这里是维克多食品店吗?”他说话时口音带着浓重的墨西哥味。“是的。”
年轻人更加腼腆了,低着头,小声地说道:“我是从墨西哥来找工作的,可是整整两个月了,我仍然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我父亲年轻时也来过美国,他告诉我他在你的店里买过东西,喏,就是这顶帽子。”
维克多看见小伙子的头上果然戴着一顶十分破旧的帽子,那个被污渍弄得模模糊糊的“V”字形符号正是他店里的标记。“我现在没有钱回家了,也好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餐了。我想……”年轻人继续说道。
维克多知道了眼前站着的人只不过是多年前一个顾客的儿子,但是,他觉得应该帮助这个小伙子。于是,他把小伙子请进店内,好好地让他饱餐了一顿,并且还给了他一笔路费,让他回国。
不久,维克多便将此事淡忘了。过了十几年,维克多的食品店越来越兴旺,在美国开了许多家分店,他于是决定向海外扩展,可是由于他在海外没有根基,要想从头发展也是很困难的。为此维克多一直犹豫不决。
正在这时,他突然收到一封从墨西哥寄来的一封陌生人的信,原来正是多年前他曾经帮过的那个流浪青年。
此时那个年轻人已经成了墨西哥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他在信中邀请维克多来墨西哥发展,与他共创事业。这对于维克多来说真是喜出望外,有了那位年轻人的帮助,维克多很快在墨西哥建立了他的连锁店,而且发展得异常迅速。
3.苟富贵勿相忘,做人不能忘本
当你认为朋友已经是你生活中的累赘时,你的事业也许已经陷入了危机。
杰克·伦敦的童年,贫穷而不幸。14岁那年,他借钱买了一条小船,开始偷捕牡蛎。可是,不久之后就被水上巡逻队抓住,被罚去做劳工。杰克·伦敦瞅空子逃了出来,从此便走上了流浪水手的道路。
两年以后,杰克·伦敦随着姐夫一起来到阿拉斯加,加入到淘金者的队伍。在淘金者中,他结识了不少朋友。他这些朋友中三教九流什么都有,而大多数是美国的劳苦人民,虽然生活困苦,但是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充满了生存的活力。
杰克·伦敦的朋友中有一位叫坎里南的中年人,他来自芝加哥,他的辛酸历史可以写成一部厚厚的书。杰克·伦敦听他的故事经常潸然泪下,而这更加坚定了杰克·伦敦心中的一个目标:写作,写淘金者的生活。
在坎里南的帮助下,杰克·伦敦利用休息的时间看书、学习。1899年,23岁的杰克·伦敦写出了处女作《给猎人》,接着又出版了小说集
刚开始的时候,杰克·伦敦并没有忘记与他共患难同甘苦的淘金工人们,正是他们的生活给了他灵感与素材。他经常去看望他的穷朋友们,千起聊天,一起喝酒,回忆以往的岁月。
但是后来,杰克·伦敦的钱越来越多,他对于钱也越来越看重。他甚至公开声明他只是为了钱才写作。他开始过起豪华奢侈的生活,而且大肆地挥霍。与此同时,他也渐渐地忘记了那些穷朋友们。
有一次,坎里南来芝加哥看望杰克·伦敦,可杰克·伦敦只是忙于应酬各式各样的聚会、酒宴和修建他的别墅,对坎里南不理不睬,一个星期中坎里南只见了他两面。
坎里南头也不回地走了。同时,杰克·伦敦的淘金朋友们也永远地从他的身边离开了。
离开了朋友,离开了写作的源泉,杰克·伦敦的思维枯竭,他再也写不出一部像样的著作了。于是,1916年11月22日,处于精神和金钱危机中的杰克·伦敦在自己的寓所里用一把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我们扶过朋友的肩膀,肩膀是一种结实的依靠;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每一个成功者的道路都撒满他人汗水,一个人独行简直不可思议。
4.不相当将军的士兵,很难获得将军的赏识
人际交往中,身份和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或是在某一方面有才华的人对我们事业的产生直接的助力。努力拓展这类人脉,对创业者而言十分必要,这类交往住我们要切忌妄自菲薄。
人们都愿意与身份较高、能力比较强的人交往,不愿意认识整天垂头丧气,愁眉不展的人。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常与得意的人、能干的人接触交友,就会充满信心,也认为自己有能力了。
这样看来,当你向一个还不熟悉,还不了解的人介绍自己的时候,不要把自己说得低了,不要过于谦虚。你可以适当地夸张一下,夸大你目前所干的事情,夸大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夸大自己的良好感觉,这样对方认识你才会感到荣幸,愿意与你交往。
如果把自己讲得一无是处,讲遇到的困难,讲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对方听了会感到失望,对你也就没有太大兴趣了。
当然,生活中有酸甜苦辣,再春风得意的人,能力再强、地位再高的人也有不如意的时候。所以交谈时很容易说起不顺心的事。但对初次认识的人来说,往往爱对自己的交际对象抱一种幻想,潜意识中常盼望对方是个能于的人,希望成为私交。如果你令对方失望,他会认为没有必要与你交往了。
但夸张要有一定限度,不能夸张得无边无际。因为人们都有一个固定的衡量标准,虽然不了解你,但你应该有多大能力,他大致上是心中有数的。说低了,他不以为然,瞧不起你,说太高了也不好,弄不好露马脚。这就要求你在说话时要有分寸感。
在说明自己的能力时,不但把现在做的事情告诉对方,如果必要的话,还可以把下一步准备做的事情告诉对方。下一步的事虽然没做,但有做的打算和做的条件,也有做的可能性。你讲给对方听时,对方一般是会报信的,而且你已明确告诉对方,这是下一步的打算,自然他不会认为是在骗他。在讲下一步打算时,你要充满自信,要把具体事实摆出来。这就是一种能力的夸张,也是一种合理的夸张。你若把再下一步的打算也告诉对方,那就成了吹牛,对方就不会轻易相信。像一个小学生谈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一样,让人觉得有点荒唐。所以只能把打算提前一步说出来,不能提前好几步说出来。
这一种技巧关键在于:不要超过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雄辩家中,政治家往往是出类拔萃的。在他们看来,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分辨不清的是非,甚至不可能有模棱两可的现象。他们能把死人说成活人,把活人说成死人。其话语非常明确,充满自信。
奇怪得很,这些政治家所说的话会使数以万计的听众满怀信任地接受。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主要是他们发表言论时,经常使用“绝对”、“一定”、“完全”、“百分之百”等全部肯定或否定的明确判断。
例如,一位政治家在选举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到街头演讲,经常说道:“我的判断百分之百正确。”“我决不失言,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关于这一点,请绝对信任我,我可以对天发誓。”也许听众开始时会半信半疑:“事情会这般绝对吗?”但听久了,耳朵里听到的明确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也就不知不觉地被接受了。
因此,交际中夸张自己,也可以使用这种语言,以使对方更为信服。
日本著名作家深田佑介曾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其内容是介绍一位日航时代的同事,这位同事年轻时就怀有抱负,常对深田佑介先生说,“我将来一定要成为国会的议员。”然而这位同事直到现在,仍未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在当时,许多同事都说:“这家伙是个有远见、很了不起的大人物。”甚至公司方面也对他产生了“能有这种志气的人在我们公司服务真是难得”的评价。因此,他很快就升为部长,并在不久后又被提升为公司经理。
深田佑介的这位朋友,当时是否真的立志成为国会议员,我们不得而知。但能说出这种话,就足以令周围的人肃然起敬,刮目相看。当然,这种美梦不是做得越大越好,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才能,同时在他人面前施行一些小技巧,应当说需用些小花招,让人感觉你的志愿也许可能实现。不然的话,就成了纯粹的吹牛,给人以幻想家的印象。这样一来,反而会失去他人的信任。
深田佑介先生这位朋友虽然说大话,但他自身还是具备相当的才能,并善于耍些小花招,所以,给人以“他说的很可能是真的”的印象。
交际中,让别人钦佩自己的方法很多,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人感到你比其他人更有发展前途。为了表现你的发展潜力,就有必要对将来描画一幅美丽、宏伟的蓝图,纵使这种蓝图完全不可能实现,但是却能给人留下很不错的印象。
譬如,你可以对你的朋友、同事说:“我将来要独自创业,而且一定要实现这个计划。”并将这样的话向人重述数次。这样,连那些原本不太相信的人,也会不知不觉地认为:“切不可小瞧了他,这家伙很有可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